APP下载

《格致汇编》

2021-11-25高玮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摘 要:传教士对近代西学传播有着重要贡献,但其根本目的是传教,对西学的宣传是为了更方便传教。然而,其中也不乏特例——英国传教士傅兰雅——致力于传播科技知识、富强中国。傅兰雅所创办的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传播内容完全绝缘宗教,办刊时,傅兰雅已脱离教会,期刊自负盈亏。《格致汇编》为近代科技传播开创了一种新形态,并为后世科技传播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科技传播;《格致汇编》;传教士期刊

西人始终热衷在中国办报,近代报刊半数以上皆为西人所办,而传教士在早期西方报人中占了很大比重。传教士所办刊物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宣传虽逐漸退居到了次要地位,但仍然掩盖不了传教的主要目的。他们对西学的宣传主要是为了激发中国人的好奇心,向落后的中国展示西方的发达,为西方国家塑造良好的形象,方便传教。所刊知识大部分为常识性内容,并无体系,更谈不上深入。在这样的常态下,傅兰雅的办刊观念被凸显得十分先进且伟大。

1.傅兰雅创办《格致汇编》缘起

1.1傅兰雅对中国的感情

傅兰雅 John Fryer(1839-1928)1839年生于肯特郡海斯镇,1861年来到中国,1896年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在华34年,为中国西学传播做出杰出贡献,曾受清廷颁发的三品文官顶戴和三级一等双龙勋章。在华期间,傅兰雅先后到访香港、北京、上海,担任香港教会小学圣保罗书院教员、京师同文馆英文教师、英华学堂校长、《上海新报》编辑、江南制造局译员等职位,其中在江南制造局任职最久,在上海生活时间也最长。《格致汇编》创刊于1876年,时值傅兰雅来华第十六年。

傅兰雅在年少时便对中国颇有好感,“没有什么比读有关中国的书使我感到开心,如果要求写一篇文章,我选的主题总是中国。我太爱中国了,以至于伙伴们给我起了‘傅亲中’的绰号”1。与其他来华传教士不同,傅兰雅对中国怀有更多的期待。对傅兰雅影响最大的是1868年始任的江南制造局译员的工作。江南制造局为傅兰雅开出800英镑的年薪,在当时足以拥有舒适的生活。傅兰雅曾多次在信中向亲人表达过对此工作十分满意,称这是一份光荣、有用而且受人尊敬的工作。在江南制造局,傅兰雅经常接触清朝高级官员,也很受他人尊敬,加上令人满意的薪酬,傅兰雅对中国的感情持续升温。

1.2译书工作对傅兰雅的影响

傅兰雅在江南制造局从事翻译科学技术书籍工作,是江南制造局的首席翻译官,同期一起与傅兰雅从事翻译工作的有外国学者伟烈亚力、金楷里、林乐知、玛高温等,中国学者徐寿、徐建寅、贾步纬等,众多译员中,傅兰雅译书数目最多,在职28年,译书129部。大量翻译西方科技知识大大增加了傅兰雅的知识储备,为他后期创办《格致汇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可以改变中国现状带来更好的生活。

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存在明显地域特征。傅兰雅所处的上海是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较为发达,但其他大部分城市仍十分落后。傅兰雅发现,科技书籍受众门槛较高,以当时百姓的平均文化水平,很难看懂这些高深的科技书籍,也就并无太大兴趣。即使在上海的高级知识分子里西学传播已十分广泛,普通百姓也很难接触到西方先进知识。傅兰雅希望西方先进科技能帮助到百姓,改变中国整体生活面貌,“中华得此奇书,格致之学必可盛行,且中国地广人稠,才智迭兴,固不少深思好学之士尽读其书;所虑者僻处远方,购书非易,则门径且难骤得,何论乎升堂入室,急宜先从浅近者起手,渐积而至见闻广远,自能融会贯通矣”2。

2.《格致汇编》何以绝缘宗教

《格致汇编》与宗教绝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傅兰雅非传教士的身份,二是《格致汇编》资金出自傅兰雅个人。通常来讲,主编作为把关人,个人偏好直接影响内容选择,而刊物背后的资金支持者,也会间接影响内容选择。而《格致汇编》在这两大主要方面,都具备绝缘宗教的条件。

2.1傅兰雅脱离教会拥有非传教士身份

傅兰雅的传教事业并无太大起色,开始考虑其他出路。在几经努力仍得不到教会重用后,“傅兰雅别无选择,只好跟教会彻底脱离关系,进入江南制造局”3,1868年,傅兰雅彻底脱离教会,此后的活动不受教会约束,教会也不提供支持。因此,1868年后,傅兰雅便不再是一名传教士,而是江南制造局的全职翻译员。在《格致汇编》创刊的1876年,傅兰雅已脱离教会投身科技事业多年,对科技知识的把控已十分娴熟,并能将宗教与科技两个领域严格区分开,与以往传教士将科技知识与宗教教义掺杂宣传的局面大不相同。依19世纪中后期的社会情况来看,排斥西方宗教的中国人不在少数,有些人还因西学传播者是传教士而将宗教与科技一同抵制。在尊崇了几千年的孔教儒学大背景下,抵制宗教可以理解,但一同抵制先进科学技术的做法并不理智,中国十分需要这些知识来推动进步,那样做的后果便是阻碍了科技传播进程,对社会发展十分不利。因傅兰雅的工作身份与内容都与宗教绝缘,那些排斥宗教又追求进步的读者对《格致汇编》的态度也较为友好。

2.2傅兰雅自负盈亏期刊不受外界影响

《格致汇编》完全是按照傅兰雅个人的办刊思想编辑,不受任何人以及组织的观点影响。格致书院董事会分配了一间屋子供傅兰雅使用,但“编辑事务、经费、出版发行等一概由傅兰雅个人负责,与书院无关”4。一般来说,传教士创办刊物都有教会提供经济与人力上的支持,因此那些刊物有些是免费的,即使是收费的,价格也并不贵,但刊物的策略和内容也常常由教会指定。而《格致汇编》创办经费和编辑事务皆由傅兰雅负责,得以将个人办刊思想付诸实践,且不用考虑相关集团的利益。在《格致汇编》创刊声明中,傅兰雅坚定地表明了期刊将以科技传播为宗旨,“该杂志的总目标将是努力满足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个方向上取得真正的进步之前,科学必须普及,并带到一个普通中国人生活的实际要求和事务中”5。没有强大组织的支持,光靠傅兰雅个人力量创办这样一份目标宏大的期刊,工作量非常繁重,也并不盈利,甚至亏损,傅兰雅本人也将这视为一种慈善行为。

3.《格致汇编》纯粹的内容结构

不同于其他期刊零散的科技传播模式,《格致汇编》传播内容呈现出清晰、系统的特点,不仅注重内容质量,还注重读者阅读体验,积极与读者进行互动。19世纪中后期,传教士期刊逐渐弱化宗教内容留给西学更大的版面空间,但这只不过是传教士长期使用报刊传教所进行的策略优化,教义宣传仍保留在报纸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读者。而真正做到以传播科技为宗旨,不掺杂任何宗教相关内容的,《格致汇编》堪称史无前例。

《格致汇编》的内容板块主要有《格致略论》、《博物新闻》、《格致释器》《算学奇题》、《互相问答》、《格物杂说》,根据内容性质,可做如下归类。

3.1分门别列介绍科技知识

《格致略论》、《博物新闻》、《格致释器》三个栏目是介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板块。每个板块都配有大量清晰精美的插图,既能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又照顾到了低文化水平读者的阅读体验。

《格致略论》译自英国幼学格致,涉及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方面,在今天看来,所刊内容大多为常识,但当时这些英国幼儿启蒙知识却鲜为中国大部分平民所知。《博物新闻》收录了近几年西方报纸的与科技相关的新闻,由艾约瑟所译,所收录的新闻篇幅普遍短小,内容同样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气象、动植物、建筑、医学等,挑选出来的内容实用价值较高,中国读者大多可以在生活中加以借鉴。相较于《格致略论》,该栏目更贴近生活,这些新闻出自多个国家,包括印度、英国、俄国等。以新闻的体裁刊登科技知识,增强了期刊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使中国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先进技术为西方国家生活所带来的便利。《格致释器》介绍了十类仪器,它们分别是测候器、化学器、重学器(重学即今天的力学)、(静)水学器、(动)水学器、气学器、照相器、显微镜说、远镜说、测绘器。傅兰雅认为,了解仪器对于学习科学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然格致所论多为事物之理,设不以器为重,则格致虚而无用,惟以制器是尚,则人可得极大之益,而格致始成,有裨实用之学矣”6。 傅兰雅将科技知识分门别类,连载出版,使科技传播更加系统化、专业化,便于读者学习与回顾,这是科技传播领域的一大进步。

3.2接收反馈与读者互动

互动性是期刊对于书籍的一大优势,这点在《格致汇编》得到发挥,《算学奇题》、《互相问答》两个栏目便是其互动性的应用。《算学奇题》主要刊载算数题,这些题目大多编辑自傅兰雅,部分为读者投稿。一些读者把自己的答案寄到《格致汇编》编辑处,傅兰雅会将之刊登,并纠正有误答案。《算学奇题》所刊题目不仅涉及数学题,还会刊载需要用物理知识解答的题目。《互相问答》是《格致汇编》的一大亮点,曾被学者作为重要板块单独研究。该板块刊登了读者的各类问题,涉及专业科技知识、仪器使用、生活常识等,还有读者就家人病情加以询问,傅兰雅皆对问题一一解答,有些问题由徐寿在内的其他学者解答,有些问题的解答甚至占用相当大的篇幅。在有读者询问宗教时,傅兰雅表示与格致无关问题不予回复。如此可见,傅兰雅虽是一名基督教信徒,也曾是一名传教士,但是将科技传播与传教清晰区分开。《互相问答》栏目给予了读者意愿表达空间,取得了传播者与受众良好互动的效果。

3.3调动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为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在传播专业严肃科技知识的同时,《格致汇编》还增设了《格物杂说》栏目,该栏目以“新奇”为主要特点,刊登了《外科奇事》、《新创记声器图说》、《用脚踏车与马相比赛》、《造假宝石》等趣味性文章。这类性质的栏目在今天的杂志上已经比较常见,但是在当时还是比较创新的。考虑到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普通百姓来说,相比于那些介绍火车轮船等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弄懂的文章,这类文章或许更能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社交中,這类内容也更容易成为话题。

结论

《格致汇编》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绝缘宗教以科技传播为宗旨,开启了创办科技期刊的先河,科技传播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越发意识到科技对中国的重要性,也越发需要科技期刊来实现更大规模的科技传播,《格致汇编》为后人提供了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1]戴吉礼.傅兰雅档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一册:4

[2]徐寿.《格致汇编》[J].上海,1876,《格致汇编序》

[3]王扬宗.傅兰雅与近代中国的科学启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8

[4]王扬宗.傅兰雅与近代中国的科学启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0

[5]戴吉礼.傅兰雅档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二册:3-4

[6]傅兰雅.格致汇编[J].上海,1880(1)

作者简介:

高玮瞳(1997—),女,满族,辽宁沈阳市人,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史、科技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