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媒体的科技传播公众参与范式研究

2017-03-01陶贤都

科技传播 2016年22期
关键词:科技传播公众参与自媒体

摘 要 科技传播对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传播需要公众广泛参与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自媒体的出现,拓展了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途径。以“科技传播中的公众参与”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媒体的背景,结合近年来发生的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的典型案例,分析自媒体科技传播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自媒体与科技传播的有效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公众参与型科技传播成为科技传播的主流。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的积极性高,参与意愿强,不同科技领域呈现出公众参与程度不一的状况。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也存在着参与盲目、谣言传播等问题,自媒体作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平台,尚有需要完善之處。

关键词 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020-04

科技传播与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对科技发展有重要影响。科技传播不光仅仅只是由政府、媒体和科学家的推动,更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科技与人类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加强科技传播成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需求,也是公众的需求。科技已经融入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对公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技传播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像科技一样融入到公众的日常生活中。科技传播最为重要的方面是激起公众对科技的兴趣,让公众参与科技传播,自媒体的兴起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搭建了新的平台。

1 自媒体与科技传播的结合:由单向传播走向公众参与传播

科技传播产生于人类科技活动的需要,是“科技知识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的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1 ]。科技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日益扩大,但是很少有公众对科技活动进行质疑和主动参与到有关科技活动,表达自己的诉求和维护自身权益。公众参与科技和科技传播是公众的权利而非义务。随着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科技活动不再是少数科技专业人士的专利,一般民众也逐渐参与科技传播,参与到科技决策。

公众参与理念近年来逐渐进入科技传播实践和研究的视野。公众参与是较新的概念,西方学者认为公众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如诺曼·尼等认为,公众参与是指平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他们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合法活动。[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范围逐步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和管理领域。公众参与的研究在中国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俞可平教授是中国较早涉足公众参与研究的学者,他认为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民生活的一切活动。[3]他指的公众参与是广泛意义上的概念。基于此概念,公众参与科技传播可作如下阐释:公众主动参与传播科技信息,推动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分享,试图通过科技信息的传播来影响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的活动。英国科学家、科学社会学者贝尔纳较早认识到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意义,在1938年所著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认为,报纸、科普书籍等科普方式有共同的缺陷,它们都是被动的,它们是一些关于科学的描述,和它们无关的公众可以去听,也可以拒绝去听。如果不让全体公民在一生的某些时间、许多公民在其终生都亲自积极参加科研工作,科学就永远也不会真的普及起来。[4]

从整体而言,科技传播事业经历了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以及科学传播3个历史阶段,当前的科学传播阶段,强调科技传播事业的公众参与。而之所以强调公众参与,是由当前科技传播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决定的。科技史和科技实践表明,科技活动不是少数人的孤立行为,也不是价值中立的纯科学行为。科技活动总是在社会场域中进行,是一个由各种行动者参与博弈的过程,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会对科技的发展产生影响。科技的影响日益深远,普通公众需要了解科技的发展,这为科技活动的公众参与提供了可能性。国外在公众参与科技传播进行了较多的实践,例如丹麦的法律明文规定,凡是涉及争议的重大科技议题,必须让公众了解相关信息,并提交公众进行讨论。[5]近年来,随着中国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公众在科技传播方面的参与也逐渐活跃起来。

但是显然,传统的科技传播方式并不能满足公众参与的需要。传统的科技传播属于单向性传播,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科学共同体、政府、传统媒体。科技信息从科学共同体经由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流向普通公众,科学共同体和传统媒体是传播主体,而普通公众则是被动接受者。越来越多研究者质疑这样的传统科技传播方法是否能够唤起公众对科技知识的热情, 是否能够增进公众面对科技风险时的判断与决策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科技传播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自媒体的出现,拓展了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途径,也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提供了契机。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比较严谨的定义是2003年“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所说的:“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6]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公众参与科技传播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自媒体的使用者可以基于个人的自由意志决定他们发布的内容和接收方式,真正显示了自媒体的自主性和参与性。自媒体不仅为科技研究者和科技爱好者提供了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与发布平台,更为普通公众创造了亲身参与科技传播的有效途径。科技传播与自媒体的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公众参与型科技传播成为科技传播的主流。

2 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的现状

自媒体的典型应用为“博客”(包括群博客和个人博客)、“微博”(包括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等)、“微信”、“论坛”和社区等。自媒体具有容易、迅速、广泛的特性,已被民众大量使用。在自媒体时代,科技不再是曲高和寡,与科学有关的重大事件都能引来公众的热切关注与讨论,甚至引发舆论热潮。李世石与人工智能的围棋大战引发全民围观;霍金开微博粉丝一天破百万,网友纷纷感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公众不再是的旁观者和被动的接受者,他们通过自媒体开始主动参与科技,进行科技知识的分享与传播。

公众参与科技传播方式是一种具有民主精神的科技传播范式,强调科技传播是公众参与科技活动和科技决策。与科普和公众理解科学的单向知识传播范式有很大的不同,科普和公众理解科学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公众参与范式认为,普通公众和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发展问题上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科学发展需要与公众的交流和对话进行合法性建构。

本文通过引力波、冰桶挑战、转基因等不同类别的科技传播典型案例,分析公众如何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从而窥视目前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的状况。

引力波发现是纯科学理论问题,但却成为了2016年科技传播的热点。2016年2月11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负责人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11日深夜,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科学家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了:今晚的“大新闻”到底说了个啥》的文章,引爆朋友圈,“发布不到24小时,阅读数达到200万,点赞近2万,随后我们微博的同主题推送,转发超过13万次,创造了3 000万的总浏览量……微信涨粉10万,微博總涨粉6万左右。”[7]引力波新闻在各种自媒体中刷屏。引力波事件在微博平台上一共引发了两次高潮,2月12日也就是引力波发现后的第二天其热议指数接近90万,其中移动端占比91.4%,PC端占比8.5%。在2月20日,也就是郭英森事件中,热议度达45万,其中移动端占比83.2%,PC端占比16.8%。引力波事件可谓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典型,成为了一种仪式性的全民狂欢。从果壳网到知乎社区,从微信公众平台到新浪微博,无论是网络意见领袖还是普通网民,都对相关信息进行转发、评论,甚至是吐槽、创作。在引力波的发酵过程中,公众摆脱了单向的科学信息接收模式,变成了真正的参与者。

转基因问题是典型的争议性科学问题,也是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近年来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成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公共性话题。公众多通过微博这一自媒体平台参与转基因议题的传播。崔永元和方舟子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在微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公众纷纷通过微博参与其中。2013年9月7日,多名网友参加了中国农业大学玉米试验基地现场采摘转基因玉米并品尝活动。9月7日,腾讯新闻微博客户端发布题为“方舟子:应创造条件让国人天天吃转基因食品”的新闻。第二天,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转发了该条微博并设立“转基因食品,你吃吗?”的话题讨论,对方舟子的这一论述和行为进行质疑,崔、方二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论战就此开始。崔永元作为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代表人物,方舟子则是作为转基因食品支持者之中的代表人物,同为公共领域的名人,两人在腾讯微博上持续时间长久的交锋,引发了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公众的这种广泛参与转基因争论,一方面能够促使科学家和管理部门更加谨慎地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这种公众的广泛参与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转基因知识的普及。

冰桶挑战则是由策划而引发的公众参与科技传播典型案例。“冰桶挑战”这项活动最初是在美国发起,目的是让更多公众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一病症。冰桶挑战在科技圈的诸多名人参与后开始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冰桶挑战”在美国范围内的传播多数是在自媒体上进行的。科技大佬们上传冰桶挑战视频,这些大佬们都有大量的粉丝,关注科技大佬们的举动,当看到视频后,大量的粉丝进行阅读和转发,形成病毒式传播的奇观,从而使自媒体上充满“冰桶挑战”的相关信息。“冰桶挑战”不仅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参与,在中国也同样引起了大量民众的关注。“冰桶挑战”被评为2014年中国十大网络科学传播事件之一,足以证明其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以国内的新浪微博为例,搜索冰桶挑战可以查询到相关的话题讨论,共有48.3亿人次的阅读量、443.5万人次的讨论量以及8.9万活动粉丝。”[8]众多明星参与扩大了影响,使得这一活动传播范围广,突破了地域限制。

通过3种不同类别的科技传播中自媒体公众参与的情况,可以对当前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的现状进行概括和梳理。

2.1 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的积极性高,参与意愿强

一直以来,科技议题由于较为深奥和难懂,通常只是由专业人士掌控,普通公众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参与科技相关的议题。例如,一些科学家就认为:“科学和医学是专业化程度极高的领域,因此,只有科学家才有资格和能力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定。”[9]随着公众素质的提升和民主意识的逐步提高,公众对于科技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越来越主动参与科技传播。自媒体的出现,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提供了方便的渠道。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科技议题在自媒体平台中出现,公众通过自媒体来对科技议题进行传播、评论,并进而影响科技的发展。公众通过自媒体,可以与他人进行较为深入的沟通,从而对科技议题了解更加全面。

2.2 公众参与在不同科技领域存在差别

科学技术所包含的范围广泛,内容众多。通过对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的情况来看,公众参与活跃的领域主要在食品安全领域、生态环保、健康生活等领域。这些领域由于与普通公众的生活和利益相关,所以公众参与比较活跃。例如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公众参与的活跃领域。公众在一些有争议的科技事件的参与上表现较为活跃,例如核电建设、垃圾焚烧项目等,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生态环保议题在中国的自媒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例如PX项目的选址问题。但是在一些离普通公众较远的科技领域,公众参与则较少。一些纯科技领域的基础发现,普通公众很少关注和参与。虽然说有引力波发现这样纯科技传播的案例,但是这样的案例毕竟太少。

2.3 公众参与自媒体科技传播的效果有待提升

自媒体有别于印刷媒体和传统广播电视,普通公众应用简单,不需要把关人,这使得自媒体迅速成为强大的传播工具,但是同时,自媒体也成为信息误传的途径。对于一些复杂、有争议的科技问题,自媒体在进行传播时,往往会放大错误,这一点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传播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普通公众由于对转基因知识了解不多,经常在自媒体中传播一些有关转基因的谣言。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和科技决策是一种弥散性参与行为,较为随意,也不是正式的渠道,参与大多不涉及政治权力运用。美国学者雪莉·阿恩斯坦通过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在1969年提出的公众参与阶梯,他将公众参与从程度上划分为3个阶段,非真实参与阶段:公众几乎没有发言权或决策权,处于被操纵和受治疗的地位,公众没有实际参与决策过程;象征性参与阶段:公众被告知少量的信息,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向公众咨询意见,或对可能的异议者进行抚慰,但仍保留最终决策权,此阶段公众参与的象征意大于实际意义;真正的参与阶段:公众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政府通过合作或授权的方式制定政策或做出决策,甚至可能实现公民控制,即完全由公民独立进行决策[10]。不少研究者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例如,范敬群等人通过对新浪微博中转基因“黄金大米事件”的传播发现,公众在科技传播并未表现出期盼的民主辩论,公众的反权力诉求在颠覆政府权威的同时,也拒斥了科学的信息,让阴谋论等谣言占据了话语权。[ 1 1 ]陶贤都等人通过对腾讯微博中崔永元和方舟子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分析发现,公众通过自媒体积极参与到崔、方论战,但是方、崔的论争对公众了解转基因食品仍然没有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公众对转基因的认识仍然处在不甚了解的阶段,可以说这持久的论战并没有达到对公众进行科普的目的。[ 1 2 ]如果将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和三阶段理论联系起来可以发现,目前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大多是处于非真实参与和象征性参与阶段,很少有真正的参与。

3 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机制

应该说,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和其他形式的公众参与比较起来,有其自身的特殊之处。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形式有多种类型,包括参与科技听证会、参与科技辩论、参与科技对话等多种形式,这些方式对推动科技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也存在着范围小、影响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具备了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参与方便等特性,因而成为目前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主要形式。

基于传播学以及公众参与理论,可以对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机制进行分析和建构,具体可以从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途径、参与过程、参与结果等4个环节来剖析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机制。

从参与主体而言,自媒体科技传播较其他的形式的参与主体大大拓展。通过自媒体进行科技传播,每个个体都是媒体,都可以通过自媒体来进行科技传播,此时的公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也不再只是局限于小范围的公众。传统媒体进行科技传播,只有接触到传统媒体的受众才能接触到其中的信息,范围有限。而在自媒体环境下,这一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变。从理想状态而言,所有的公众都可以通过自媒体进行科技传播,参与科技传播,只要其有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自媒体状态下的公众参与科技传播,公众不仅参与到科技内容的传播,而且也成为了主动向外传播科技信息的传播源。

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途径多样。自媒体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自媒体的形式多样并且易于操作。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对公众而言,公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与自由空间。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途径参与科技传播。公众可以通过博客参与科技传播。公众可以通过论坛、贴吧等发起一个话题,供大家讨论交流。公众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传播关注的科技信息。自媒体中公众参与科技传播型塑了一个科技公共领域,从而使即便是个人在自媒体上的意见表达也带有某种公共性色彩,而非纯粹私人性质的独白。

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的过程复杂。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过程较为复杂,面对不同的科技议题,不同的公众会有不同的选择,自媒体科技传播具有多向性,从而使公众参与过程变得不确定。依据公众参与的程度,可以将自媒体公众参与分为高、中、低三层次。在自媒体科技传播中,当公众接收到科技信息后,选择转发,如发送到微信朋友圈,进行二次传播,从而扩大科技信息的影响力,从而完成简单的参与过程,此为低层次的参与。从目前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状况来看,多数的公众参与属于此种低层次参与。中层次参与则是在低层次参与上的深入,在简单参与的基础,公众对科技信息持有疑问和感兴趣,则通过自媒体向科技信息的发布者提问,进行沟通,或者直接向相关权威科学人士寻求咨询,从而完成对科技问题的理解。高层次参与则是涉及到了科技决策的转变。在一些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科技议题中,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表现活跃,甚至通过自媒体的线上活动来进行线下活动的动员。例如在核电项目选址、PX项目选址等议题上,公众通过自媒体进行科技信息传播、交流和动员,促进了政府决策的转变。

自媒体科技传播公众参与的结果多元。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公众参与主体的意愿和能力,公众参与的过程都会影响到参与的结果。总体而言,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具有多种结果。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提升公众对科技议题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技的发展和促使科技决策的改变。科技传播中的公众参与强化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信, 形成了政府与公民的讨论空间和互动机制, 体现的不仅仅是政府对公民问政的回应, 还基于网络信息的共享激活了社会资本, 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 同步营造了网络空间和实体社会的和谐合作秩序。

将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途径、参与过程、参与结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机制。当然,公众参与机制要发挥功效,受到参与整个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公众参与机制并不是直线型的运作,其中由于不同的参与意愿或者方式,会出现不同的参与过程和结果。因此,在分析和评价自媒体科技传播的公众参与机制时,不能做简单化分析,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诸多的影响因素。

4 结论

自媒体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创造了理想的空间,无中心、无权威的自由参与,参与者不受身份、地位、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立场等的限制,公众可以利用自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进行科技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提供了公众科技话语表达的自由,克服了其他参与形式无法逾越的局限,为科技传播和科技决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大量的公众参与可能引发的舆论失控,许多不实的科技信息也在自媒体空间流动,谣言横生,威胁着科技传播的质量,使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效果得不到发挥。

另外,自媒体科技传播中公众参与的盲目从众行为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自媒体科技传播中的公众参与行为,依然遵循沉默的螺旋理论,公众随大流地转发、转载信息,认同自媒体中多数人的说法,采取和多数人相同或相似的行为。这种情况在科技领域尤其突出,由于普通公众科技信息的不足,往往选择从众,甚至还有可能发展成盲从,从而加剧了恐慌程度。

从这个意义而言,自媒体作为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平台,尚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公众参与的规范性和参与的积极性都需要提升,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科技传播领域与其他的领域相比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在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科技传播的同时,也需要尊重专家的专业判断,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另外,公众通过自媒体参与科技传播所产生的舆论需对科技发展和科技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这样才能保持公众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2.

[2]诺曼.H.尼,西德尼.伏巴.政治参与[M].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90.

[3]俞可平,贾西津.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58.

[5]佟贺丰.丹麦公众参与科学事务模式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2):123-126.

[6]李夏至,郭镇之.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该如何发力[J].新闻战线,2012(6).

[7]拇姬.如何技巧地把一篇看似“冷门”的文章做成“百万+”[EB/OL].http://blog.sina.com.cn/s/ blog_13762eb7d0102wilr.html.

[8]王昊.自媒体视角下的科学传播方式[J].科技传播,2016(8):37.

[9]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孙柏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8.

[ 1 0 ] A r n s t e i n S R.A l a d d e r o f c i t i z e n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69,35(4):216-224.

[11]范敬群,贾鹤鹏,张峰,等.争议科学话题在社交媒体的传播形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11):106-116.

[12]陶賢都,陈曼琼.科学争议与与网民的认知变化——基于腾讯微博“崔方之争”的内容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6(4):496-502.

猜你喜欢

科技传播公众参与自媒体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