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共同体视角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21-11-25车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

摘要:工业文明出现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的、无节制的消耗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引起了自然的一系列反噬,这种“征服自然”的观念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毁灭了人们竭力追求美好理想社会的梦想。当前,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必须走“生命共同体”的道路,有节制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与自然  生命共同体  和谐

Abstract: the coming of industry civilization, humans began to large-scale, excess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destro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aused a series of nature itself, the idea of "conquer nature" destroy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reatens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the destruction of the people to pursue the dream of beautiful ideal society. At pres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we must take the road of "life community", moderat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Key words: man and nature life community harmony

一、引言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得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关系。人类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是离不开自然的,与此同时,也会影响着自然的功能演化。对自然开发过度超过其能力时,自然界就会失调,并开始反噬人类,这就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因此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首要的必须转变思想方式和生产方式,使得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

二、演变概述

到目前为止,在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四种形态,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分析方法来看,这是一种发展过程,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绝不是一种回归过程。所以说我们今天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是对原始平衡的一种倒退,指的是人类在面对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基础上,痛定思痛,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一次重新探索和认识,是人类在现今条件追求同自然的和谐发展。

1.原始文明

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到农业文明出现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将其称之为原始文明,占据了人类出现99%的时间。这一时期人类生产力低下,完全受自然的支配和摆布,生活水平是十分低的,那么对应的认识水平也就很有限,对自然是一种崇拜和敬畏的态度。于是,人类没有认识到自身在自然界的主体地位,认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没有什么区别,完全的融入自然界,顺应自然。采取的生活方式就是比较被动的,典型的就是采集果实、狩猎,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勉强来维持生活,几乎不存在改造自然的现象。物质活动如此,精神活动则是对原始图腾的敬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人类认为自然是第一位的,自然界存在着一种神秘力量,人们无法左右,采取的是用宗教仪式或卜辞来表示顺从和臣服,祈求神秘力量的保护与恩赐。做任何事之前都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感谢。

对这一时期进行概括,人类总体是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的,完全受到大自然的支配,使用的工具不是由制造产生的,只是用天然产生的石块或者木棒来进行狩猎活动,采集的是野生植物,存在的也是生活资料消费,其水平又十分低,人与自然是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2.农业文明

继原始文明之后是农业文明,人类在采集植物的过程中发现遗留下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可以长出新的植物来,故此开始了有目的的种植,农业出现了,这意味着人们必须要开始定居,因为农业生产要持续一定的过程。也在这个时候,捕获的猎物中的一部分被饲养起来进行再生产,以供人类使用或食用,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区别出现,畜牧业出现。这是主要的农业和畜牧业两个方面。

总体来看,人们在此时是在学习模仿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人们使用的资源是生物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和土地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可再生的,使用后产生的废物能够被大自然所吸收和排解。人们与大自然是认识、尊重的态度,能够与自然达到和谐共处,不可否认,这种社会里还存在着手工业以及其他一系列产业,但相比较主流农业生产,其所占的经济比重十分小,只是一些简单的加工使用消耗的资源能够通过自然的再生产得到弥补,不存在资源的大量消耗。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种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产量增多,人口的再生产得到了保证。对生活水平提高的渴望促使对自然環境和资源的开发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开始加大,例如古代开荒引起的水土流失,超限度的放牧使植被的破坏。不过此时人们对自然的变革还是初级阶段,所造成的影响十分之小,所谓的破坏只是局部性的、短暂性的、浅层次的。人类与自然依然是基本平衡的关系。

3.工业文明

应当说,工业文明起源是从西方起源的。先是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继解放人类的思想,人们开始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万物的主宰,自身与自然界是主客体的关系,也就是人类第一位,自然环境第二位,对现实生活条件的不满和对自然征服的欲望开始出现;技术上,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征服和改造自然成为可能。思想和技术上条件满足以后,自然界的灾难就开始了,人类走上了和自然的对立面,对资源不断侵占与索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时的国家冲突抑或殖民战争,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争夺资源。与此同时,自然也开始报复和反噬,大量的危机出现:粮食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生存面临新的风险,区别于前两种文明形态的风险。

随着近代西方的殖民活动和现代全球分工的细化,我们发现风险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资源环境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独善其身。

4.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导致的问题凸显后,一部分人开始痛定思痛,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现人与自然并不是单单主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人的生存必须依靠自然环境,并着手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力求一次大的变革。新的文明形态应运而生。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是在新的发展关系上提出来的。这不是站在“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改变了以往主客二元对立的认知,认识到了自然界不应该仅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人与自然要在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中互相发展、相得益彰。这种关系就是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自然环境是人发展的前提,人是自然的现实内容;但同时人与自然还是一对矛盾,两者相互对立和斗争,最后达到共同发展。

三、具体路径

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了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的极大丰富,还有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从一个小角度来看,矛盾就有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方面。要实现人们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将人与自然置于生命共同体中,找到一条与自己、与发展、与自然的和解之路。

1.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

从政策方面来讲,绿水青山指的就是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的就是经济发展,这意味着要把二者统一起来,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说为了金山银山而大肆采伐、滥用,导致绿水青山变成臭水、荒山和野山,保护好了绿水青山也就拥有了金山银山。

2.普及生态文明观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各行业来共同参与,不能局限于少数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建设生态文明,要普及生态文明观必须加强生态教育,建立一套从家庭到学校再到整个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21世纪的媒体也在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要利用各种创新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各种科普知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将这种理念渗透到生活、学习和生产等各个方面,增强全民族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

3.重视科学技术的改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然此处的科技是要有利于生态文明的。首要做的就是对过时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当前而言,要对科技发展的重点进行改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少污染型的国民经济体系,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道路。要格外重视绿色科技的合理应用。具体来说,第一要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使得传统的重污染企业、高消耗资源企业向高新企业转型,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这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二是要搞好各类园区的规划建设和治理整顿,将各个区分开,有利于集中化发展互相借鉴经验。第三,生态文明势在必行要发展农业,农业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产物,处于相对“中庸”的位置,不至于资源过度消耗,也不至于资源不消耗人类无法提高生活水平,其中可包括绿色农业食品和绿色食品原料,渔业,观光农业和畜牧等产品。

4.绿色消费

供给侧和生产侧的改革是重要的,这两方面的问题处理好以后就要考虑好需求侧(消费观)的问题。从全球来看,21世纪时绿色消费的世界,涵盖了吃、穿、住、用、行多个方面。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人在食物上追逐新奇,以吃野味为炫耀的资本,在一些市场上公开售卖野生动物,造成了传染病的爆发和对无辜动物的捕猎杀害;在装饰上追求高档与炫耀,例如使用用动物毛皮做的衣服、包包等。必须扭转这种行为取向,没有消费就没有杀害。

四、结语

在以上4个方面中,最重要的应该还是转变思想观念,政策、法律抑或科技,归根到底都是为人类服务的,起到的只是辅助和引导作用,根本上還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而且观念问题不应该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事情,这是整个人类世界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前瞻性的。在工业文明造成的一系列环境、资源、疾病、气候危机下,全人类要携起手来,认识到保护自然和环境的重要性,从根本扭转以前的人类主体观念,尊重自然,和谐相处。

其实,如果说到人与自然和谐,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应该是最和谐的,环境污染几乎没有,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人类归于自然,所限于自然,人与自然合一,同时也要看到这两种文明形态的不足:对于疾病的治愈能力不够高,生活水平比较低等。哲学上讲社会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否定之否定,是发展的,在追求和谐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人类美好生活的需要。于是,和谐与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又构成了矛盾的双方。

鉴于该项矛盾的存在,笔者认为当前应该有这样一种思想观念:摆清人类本身的立场,有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自然,也就是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在和自然相处的时候,给自然留下喘息的时间。

五、参考文献:

[1]赵建军,杨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12):104-109.

[2]廖曰文,章燕妮.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377-380.

[3]庄世坚.生态文明:迈向人与自然的和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3):99-105.

[4]刘立夫.“天人合一”不能归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J].哲学研究,2007(02):67-71+127.

[5]刘国章.关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反思与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02):50-54.

[6]方克立.“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J].社会科学战线,2003(04):207-217.

姓名:车凯

出生年月:1997年10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西吕梁 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山西大学

研究方向:资源政治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和谐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青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