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w视角看网络神曲的走红及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2021-11-25洪瑶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受众思政教育

摘要:本为从拉斯韦尔5w模式(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出发,来梳理网络神曲《学猫叫》走红的始末,探讨和分析其传播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得出启示,用以指导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5w模式;网络神曲;思政教育启示;学猫叫

《学猫叫》是小潘潘和小峰峰共同演唱的网络歌曲,由小峰峰创作词曲,发行于2018年4月23日。2018年,该曲获得Billboard Radio China年度十大华语金曲奖 。仅仅只音源及相关音源使用累计播放量接近10.1亿,如此庞大的播放量,不禁令人思考《学猫叫》是怎么走红的?是怎么传播成功的?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好好探索,探寻其中可为所用的因素。

一、歌曲本身分析

拉斯韦尔 5W 传播模式是 1948 年由美国政治学家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所提出的。他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以建立模式的方法进行分析。这就是著名的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简称为传播的“5W”模式。拉斯韦尔 5W 传播模式通过回答下列 5 个问题来描述传播行为:“( Who)谁传 播、( Say what)说了什么、( In Which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对谁、( Withwhat Effect) 產生什么效果”。[1]。拉斯韦尔“5W”模式描述了传播的主要环节,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为理解传播结构提供了认识路线。从拉斯韦尔的这个5W 模式来看今天迅速走红的网红歌曲《学猫叫》,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5个元素来研究它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

(一)控制分析( Who)

众星追捧模仿是其传播成功的催化剂。在《学猫叫》的传播过程中,小潘潘的团队是这首歌曲的第一传播者,他们于2018年4月23日首次将完整的《学猫叫》歌曲传上网络,之后才广为流传。在投放之初,该歌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其转机于2018年5月底,《学猫叫》团队将这首歌以免费的形式投放至各短视频社交媒体上,以此为基,在众多网络红人以及潮流明星的带动下,《学猫叫》传至了大江南北。社交网络红人及潮流明星等意见领袖的加入,是使该歌迅速走红的契机。该歌被多位潮流明星模仿使用,如迪丽热巴、关晓彤、肖战等等,他们不仅仅是在短视频社交媒体上上传自己的模仿视频,也在微博、B站等多种社交平台上传,大大提升了该歌的话题度。网络意见领袖的评论和转发,加速了两级传播的进程,也让更多的人接收到信息。同时,人与人之间也会互相分享、讨论,裂变式、交叉式的传播与互动使得学猫叫的热度不断攀升。不仅如此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人对该歌进行了二次创造,出现了一批与众不同的歌曲版本,如《学猫叫》民乐版、交响乐版、打工人版、新闻联播版等等,大大增加了该歌的娱乐性和可听性,再一次助推了该歌的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歌曲的讨论中来。

(二)内容分析( Say what)

节奏感强、简单易学是其传播成功的基础。首先学猫叫作为一首快餐歌曲:旋律简单,采取的是C-G-Am-Em-F-Em-Dm-G”的套路化模式,演绎起来朗朗上口;其次歌词大段重复且简单,歌曲中反复出现“一起喵喵喵”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随着音律和节拍的重复出现,在不经意间起到“洗脑”的作用。在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感觉后像”的说法,即音律对大脑的作用停止后,这种感觉并不会立刻就完全消失,它能够短暂地保留在人的脑海中,并持续不断地进行循环播放。人们在习惯它们的同时,也会对它们产生更加积极的态度,便会在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哼唱;最后学猫叫的非语言符号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猫叫的MV中,其舞蹈动作简单,记忆点多,画面感丰富,被社会大众竞相模仿。

(三)媒介分析( In WhichChannel)

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的互动是其传播成功的必要条件。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迈进了新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不论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还是对虚拟世界的建构,网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正是网络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种种独特优势,为《学猫叫》的成功塑造提供了一张温床。首先,它将网络选择的主动权交还给了普通民众。网民可以通过各个交流平台发布自己对该歌的感想,随后其他网民或是通过跟帖回复,或是发表不同类型文章表示支持或反对,从而实现网民之间的互动。众多的网民在这里获得了“话语权”,也加强了人们对该首歌曲的讨论,增加了热度。其次,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传播广泛性、隐秘性、及时性和迅速性各种形式的网络社交平台例如抖音、微博、博客等等将群体传播、组织传播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为《学猫叫》的迅速走红奠定了传播的基础。再者,视频形式的传播相对于文字、图片、声音等的单独传播更具吸引力,更能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另外,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的介入为学猫叫的成功塑造起了“推波助澜”之作用。利用传统媒体较网络媒体更具有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使得受众对《学猫叫》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例如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电视媒体邀请《学猫叫》原唱者到现场演出,一些地方报纸对《学猫叫》的迅速走红刊登了一些报道等等。

(四)受众分析( To Whom )

受众才是这场盛宴的主角。没有广大受众的积极参与,《学猫叫》在现实和网络中的传播也不会如此的迅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于受众而言,他们会对接受到的信息在内心深处不自觉或者无意识地进行筛选。因此,有必要仔细剖析受众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反应,以此来探析学猫叫能被受众广泛接受的原因。一好奇心理(猎奇心理)当一个新的事物出现时,人们往往会趋之若鹜。这不免会让人想到好奇心。好奇心促使人们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或者神秘事件进行探索和解析,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当《学猫叫》开始上传到网上时,这一创作成果被大众以刺激物的形式来处理,随后一步步地诱导着网民深陷其中,以此来满足人与生俱来的那种内驱力,然后人们开始对其的认知判断;二娱乐至上心理。美国传播学者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里说道,电子技术的合力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躲猫猫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盼望自己能自在轻松地生活,但是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包括社会人际关系等经常呈现紧张和充满压力的状态。为了平衡自身的需要,在劳累一天后他们渴望通过一些渠道来释放自己的压力与焦虑,人们需要以欢快的音乐来对抗心中的烦恼。因此,当《学猫叫》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响起,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踏起欢快的舞步, 把烦恼和压力暂时抛到九霄云外让歌曲的跳跃感放松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灵魂挣脱羁绊在歌声中自由飘荡;三从众心理。当一首歌曲开始流行,人们兴许不是主动接受,但会因为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忽视了自己正真的需要,认为别人喜欢的自己也应当会喜欢;四社交心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较为疏远,人们可能会通过讨论一个流行的事物,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个相互交往的理由。学猫叫这首歌正好可以成为这个社交的理由,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谈话增加谈资。

(五)效果分析( Withwhat Effect)

传播效果,是受众在接收到传播者通过媒介发出的信息后,所引起的反应,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歌词简单、曲调轻快,舞蹈有记忆点的《学猫叫》一经发布不久后便走红网络,不仅在国内受到众明星大咖的争相模仿,在国外《学猫叫》的油管累计点击量也超过了2000万,甚至还出现了韩语版《学猫叫》,日语版《学猫叫》,英语版《学猫叫》等等。人民网也曾报导,《学猫叫》以其自身的魅力,引起全民卖萌热潮。综上,《学猫叫》这首歌的传播是非常成功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总之,《学猫叫》这首歌在2018年的时候风靡一时,可是现在无人为津,或许对于歌曲本身而言,歌词、节奏、旋律简单接地气且草根并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但是相应的这种网红口水歌,可以在一时很火爆,也可以在一时很没落,《学猫叫》乘着网络之风在明星及网红光圈加持下得以走红。但是这种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这种成功是很短暂的。虽然对于歌曲本身而言它不似经典古典乐有极高的鉴赏和艺术价值,但是这样一首简单又草根的歌曲可以如此风靡,它在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一些使之成功的因素,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对思政教育的启示

对于传统思政教育教学课堂来说,其达到的教育效果是比较差的。如何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实效?如何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如何能使思政教育的内容更能传入学生的脑海,构成其心理结构的一部分?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从《学猫叫》成功传播的经验来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善用网络媒介

《学猫叫》能够在短短几个月迅速走红,其很大一部分功劳应归属于网络媒介的力量。正是因为网络的沟通,其累计点击量才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暴增。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相比于传统媒介而言,网络媒介更为方便和快捷,在信息传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思政教育中,教育者应要善用网络媒介,加强思政教育的效果。要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密切合作。如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时下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其中大学生是新媒体最大的用户群体。针对这一特性,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短视频的形式发布于新媒体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教学课堂;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作为宣传手段,实时推送教学信息和各类资源;建立思政教育交流群,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在人际传播理论中,有一种被传播理论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称为“意见领袖”  的受众,“他们是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并对其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2]。”《学猫叫》这首歌曲之所以能从反响平平到一炮而红,除了乘网络媒介之效用外,还属一众网络红人潮流明星的带动作用。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人际传播过程中,要注重意见领袖的力量,要善于发现大学生中可以充当意见领袖角色的人,发挥其影响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力。由于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当意见领袖的学生与被影响的学生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是被影响者所熟悉、了解和信赖的人,一般来说,不是班干部,因此,他们的影响和人际传播看似没有或较少说教、灌输和宣传色彩,是自发的、而不是组织行为,这样对被其影响的学生的传播影响力不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所能替代的。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中意见领袖的作用,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组织他们进行重大决策会谈,充分听取意见领袖的诉求。另外,还可以运用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从众理论。在群体中由其成员的多数意见产生的群体压力,对个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因势利导个人从众心理,逐步形成有利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或集体压力以实现教育的目标。

(三)传播的内容要贴近受众,要满足受众需求

《学猫叫》这首歌之所以能获得极大的成功,除了以上分析的两个原因之外,还在于其歌曲内容简单、亲切,充满草根情怀,以及满足了大众宣泄情感的诉求。《学猫叫》这首简单易唱的爱情歌,除了其歌词简单且重复之外,还反映着普罗大众的感情诉求以及生活感悟,符合大众文化的意识元素,能够迅速地引发草根大众的广泛认同。除此之外,它还能够让人们在紧张高压的快节奏生活中调节情绪,抒发情感,发挥一个减压閥的作用。听众在获取、传播这首歌的时候,也透露出对情绪的宣泄以及一种对现实处境的不满,他们把内心积郁的负面情绪全部投射到歌曲旋律和歌词表达上,以此来释放和减压。因此高校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要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水平,教育内容不能过高,使学生难以理解,也不能过低,对于学生毫无启发,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其真正诉求,寻求合适的对话方式,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0.

[2]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作者简介:

洪瑶(1996-),女,汉族, 浙江杭州人,上海海事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受众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