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优化

2021-11-25代常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认知发展具身认知体育课堂

摘要: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对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受传统二元认知理论的困惑,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存在迷失现象,教学目标过于片面,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发展。为改变当前现状,首先要构建具身教学理念,倡导身心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构建具身认知环境,使学生学在情境化、动态化的课堂环境之中;培养“体悟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体育的魅力;最后,构建具身反思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促进体育课堂学习。

关键词: 具身认知 ;体育课堂;认知发展

当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日益成为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焦点,体育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否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科学认知范式的指导。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需摆脱陈旧的认知范式,转入具身认知的视角,以期在认知维度上改变其认知理论、提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

一、 传统认知理论影响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一)理念的迷失——受离身思想的禁锢

新课程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然而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依旧以单个的技术动作教学为主,配合力量以及耐力的锻炼。技术动作、体能锻炼已然成为了当前体育课的主旋律。忽略了关于健康的知识和行为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关注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主张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习惯。聚焦当前体育课堂现状,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已成为有目共睹的现状。究其原因,自是体育课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课首先谈论的是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控班能力似乎成为体育老师的合格线。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现实中只见教师主导课堂中的教学,口令,队形成为教师号召学生的法宝,学生围绕教师的指令展开教学。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没法很好的体验运动中的乐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落空。

(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过于片面化

当前,体育课教案中经常出现的是“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达到某某目标。”因此整堂课便成为一种教学手段,显然这样的表述不合理,而不合理表述的背后则是对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所用的手段的不明晰。

体育课堂中存在的另一现象便是断章取义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课标中的目标因为缺少达成的手段,只成为了口头传达式的教学。因此运动参与、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的“培养”全部转化为运动参与、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的“传达”。

(三)教学方法的失误

体育教学教法单调、陈旧成为当前体育课的另一大问题。体育课堂中,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不高、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等现象没有根除。究其原因,体育教师过分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传授,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学生间的差异性,没能很好地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优化之路径

(一) 构建具身的教学理念——“心”与“身”的统一

吉布森提出“功能可示性”(affordance)概念。功能可示性指的是一个物体展示出来的功能属性,即它能让有机体做什么。对物体的知觉受到物体功能可示性的影响,一个物体知觉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物体本身提供什么样的刺激,也取决于有机体本身的结构和能力。物体能让你做什么、身体能让你做什么……等等都决定了有机体形成什么样的知觉。所以知觉与身体是不可分割的。体育课堂的教学理念是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注重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共同发展,两者不可以偏废。

“在传统‘灌输式’、‘单一化’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技术动作教学—体能练习—放松练习’是体育教学的主流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更多关注的是學生身体技能与体能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具身认知理论倡导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注重身心统一的学习方式,在体育的教学中,身体不再是简单的躯体,还是参与认知学习的主体。通过身体的参与,不能能够学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培养强健的体魄。还能够体验知识与技能、体验参与的情感、帮助学生获得认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具身认知理论科学的指引下,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身心共同得到发展。

(二) 构建具身认知环境——情景化、动态化的构筑

在传统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变成了外界的感觉刺激,通过一系列抽象符号刺激着学生,引起学生的反应,并产生肢体动作的模仿。于是体育课程教学变成一种毫无生动性的肢体模仿课,没有学生兴趣,没有过程和方法,也缺少了情感和学习态度。

学生体育学习认知就是在具有情境性的体育课堂中不断生成。情境化教学将使教师由对知识 “普遍性”的过度迷恋和信奉,转向关注知识的“境域性”,即“所有知识均寓居于特定的时空、理论范式、价值体系、语言符号等文化因素之中;所有知识的意义也不仅是由其自身的陈述来表达的,更是由其所位于的全部意义系统来阐释的;脱离了具体的境域,知识、认知主体与认知活动均将不复存在”。所有的知识与技能都将改变“普适”的存在,必将变为情境性存在。在不同的情景中,运动的知识与技能将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和认知,结合不同情境,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也才有了更鲜活的生命。学生才能从不同情境的体育运动中感受不一样的魅力和情感。体育的学习才有其原本的价值。

(三)树立具身性教学方法——“体悟”与“情境”的创设

当前的体育课堂形成了一种以“讲解、示范和练习”为主旋律的教学方法三部曲,采用标准化、灌输式的“纯技能化”教学手段将体育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彻到体育课堂的教学之中。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照猫画虎,学生也跟着照葫芦画瓢。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并非技能课,不只是学习体育技能和体能,身体的参与不能只是围绕体育技能和体能展开。

体育课程和教学理念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技能与体能的掌握,同时也关注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具身认知将“身心共同发展”的路径回归到身体上,不仅认为体魄的强壮需要身体的运动,而且还强调了身体的活动方式、对大脑认知的塑造和制约作用。具身认知强调的是作为整体的身体和在与环境互动中的身体对认知过程的决定性影响,强调的是整体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对认知的塑造作用。身体和认知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所谓具身认知并不仅仅是“认知”。他既包含了思维、学习记忆、情绪等心智过程,也包括身体结构和身体感觉——运动经验。如何让学生获得这种具身认知包含的种种内容——思维、记忆、情绪以及运动经验呢?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意识体验被刻写在肌肉里”。认知的培养和塑造,不能仅仅依靠语言的灌输,需要教师同学生一起,通过身体和肌肉亲身体验运动,共同享受运动的乐趣与“痛苦”,在相同的体验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平等互信的对话,才能够产生更多共鸣。

真实情境的引入,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和塑造学习认知,掌握运动机能,丰富内心情感。认知的培养,需以身体活动为渠道,切入真实的情境中,将身体与情境相结合。通过情境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呈现,给予身体一定的靶点,让身体活动更好的与情境融为一体,学习认知在身体与环境的交互中不断协调,最终获得最融洽的学习认知。

(四)引导深层次的具身反思——具身、情境与认知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教学活动持有最后的决策权,而“好”的教学有赖于高品质的教学决策。为提升教学效能,教师必须反思教学中发生的事,以批判和分析的观点,正确地察觉各种可行的途径,并做出合理、有意义的决定,以改进教学。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同化过程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体育知识与技能、体能以及参与体育学习的情感态度等的改造,使其与自身认知相结合;顺应是指学生运用已同化的认知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不断提升的教学要求。因此,具身化的教学反思,应当使教师思考,在教学的具身维度、融入情景維度,系统化教学维度上是否均为学生认知的同化和顺应更好的提供可能呢?如何更好具身教学?如何更好融入情境?如何更为系统化的教学?通过上述问题反思具身化教学,使之更具有科学性。

三、结语

体育教师优化课堂教学,需要基于科学的认知视角,走出教学的认知误区。首先需要建立身心一体的具身认知理念,兼顾身体与心理的双面培养,不仅需要以身治身,还需要以身“治”心,从而达到以身“治”身-心的教学理念。

其次,贯穿具身认知科学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构建“鲜活的”认知情境,让学生的认知在真实的情景中不断塑造。认知受制于身体,身体受制于环境,通过环境与身体的双向结合,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认知得到最大强化。

再次,体育教师需要破旧立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体育课程是一门身体练习为主的体验式课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使用“体悟”的方式,悟出体育知识的奥妙与体育技能的精彩,悟出体育背后的魅力、悟出体育人的意志品质。

最后,教师需要培养具身反思性思维模式,基于具身认知发展的动力模式,从教学的具身维度、融入情景维度,系统化教学维度上,反思教师课堂教学,客观检验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检验,帮助学生最大化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学习认知。

参考文献:

[1] 李恒威,肖家燕.认知的具身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01):29-34+110.

[2] Ivinson,G. The Body and Pedagogy:Beyond Absent,Moving Bodies in Pedagogic Practice[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12,(4).

[3]叶浩生.身体与学习: 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 ( 4) : 108,113.

[4] 叶浩生.身体与学习: 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 教育研究,2015 ( 4) : 108,113.

作者简介:代常胜(1993—),男,汉族,安徽省淮北市人,助教,体育硕士,单位:黄山学院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休闲体育

猜你喜欢

认知发展具身认知体育课堂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众人拾柴火焰高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在线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
具身认知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