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探讨与思考

2021-11-25孙万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高血脂心脑血管

孙万辉

摘要:这几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生后如何进行治疗,特别是降低发病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广大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者在积极探索,众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十分企盼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探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策略,有一些实际体会。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1. 药物性预防:对已发生了脑梗塞、冠心病等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以达到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有效剂量。

(1) 扩张血管的药物:解除血管运动障碍、如前列腺素等。

(2)抗血小板药物:最常用的为阿司匹林。

(3)溶血栓和抗凝药:肝素、因子xa、ixa、vⅱa抑制剂、抗凝血酶等。

(4)调整血脂药物:①主要降低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②烟酸类药物;③胆酸隔置剂。

2.非药物防治,主要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精神刺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是防治动脉硬化的有效方法。

(1)心理平衡: 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拥有一颗年轻的、宽容的、快乐的心,保持平衡的心态,是长寿的关键,是健康人生的保证。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因急躁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并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病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舒畅、平衡的心态。

(2)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病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适当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积聚,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以走路、慢跑、游泳、太极等可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血液,适合于中老年人的锻炼方式,是防止衰老的重要措施。健身锻炼能使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血流加速,进而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3) 合理膳食:以素食为主,少甜食,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取,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控制体重,使bmi维持在18.5-24.9kg/㎡。

(4)季节养生: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多事之时”,要十分注意保暖。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及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是一年中最适合饮食调理与进补的时期,而中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正是需要进补的时候。

(5) 戒烟限酒:抽烟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抽烟时间越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机率就越高。过量饮酒同样也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过量饮酒能影响脂肪代谢,可使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使血管平滑肌纤维变性,失去弹性,导致动脉硬化,发生高血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酒精可使大脑皮层萎缩、大脑功能障碍,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意识障碍等。戒烟限酒是中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吸烟:吸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吸烟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可能是由于尼古丁和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对血管的危害,从而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使血中的ldl易于氧化,氧化ldl可促进血液单核细胞进入内膜并转为泡沫细胞;烟内含有一种糖蛋白,可激活凝血因子viii以及某些致突变物质,后者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安静时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需氧增加。

2.高脂血症: 高血脂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由此引发的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祸首。高血脂主要是指血浆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的异常增高[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比正常人高,特别是血液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的持续升高和高密度胆蛋白(hdl)水平的降低与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降低,脂蛋白b增高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目前认为氧化ldl是最重要的致粥样硬化因子,是损伤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主要因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脂发病率升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3.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特别是老年人多患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异常增高,患者常无症状。动脉血压增高增加了脑卒中,动脉瘤,心力衰竭,心力梗死和肾脏损害的危险性。高血压常伴很多并发症,且危害极大。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引起血管內皮的损伤及功能障碍,使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脂质蛋白渗入内膜,单核细胞粘附进入内膜,血小板的粘附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进入内膜等变化,均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4.其他因素:①年龄:心脑血管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②性别:女性在绝经期前其发病率低于同年龄组男性,绝经期后,这种差别消失,是由于雌激素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作用。③肥胖:肥胖易患高血脂症、高血压和糖尿病,间接促进疾病的发生。

6.遗传因素: ldl受体的基因突变导致血液ldl极度升高,年龄小也可发病。因此,有某些基因可能对脂质的摄取、代谢和排泄产生影响,是导致高脂血症的最常见原因。

总之,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成为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特别是此类病一般病程长,治疗费用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总之,正确的认识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性,正确的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合理经济的用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能力及社会的稳定,积极探寻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房向前.脑血管病人的辨证施护[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5):98.

[2] 杨业伟,彭智聪.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经济学国内文献综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3):157-158.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高血脂心脑血管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心脑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高血脂,不都是吃出来的
高血脂有哪些症状?有什么危害?
吸烟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致澳大利亚平均每天17人死亡
高血脂和高血压,哪个更危险?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