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技术在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定位的可行性

2021-11-25庄迎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超声定位

庄迎美

摘要:目的  分析在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资料为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集到的需要接受置入PICC的病人共计30例,在为患者进行置管的过程中依据腔内心电图P波的实际情况确定导管进入右心房,后撤2-3cm固定,对于P波没有变化的患者,采用超声对血管实施探测,探查患者的心脏四腔情况,确保导管准确进入到右心房,后撤到预测长度,固定。对患者实施X线胸片定位,对导管尖端的位置实施比较。结果  28例患者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位置,置管效果佳,在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颈内静脉异位问题的有1例,经过多次纠正均失败。此外还有1例患者出现了送管困难的情况,经查明,导管留置在了锁骨下静脉的位置。结论  将腔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技术应用到PICC置管过程中,能够取得理想的置管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超声;腔内心电图;导管尖端;定位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PICC指的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方法,这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而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及时、准确置管是很重要的环节。为了提升置管效果,确保置管的安全性,我们将腔(心)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技术应用到PICC置管过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将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病例共计3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为55-80岁,年龄中位数为65.21岁,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情况为:呼吸衰竭、脑梗塞、恶性肿瘤、白血病、重度营养不良等[1]。

1.2置管方法

选取的置管材料主要包括:美国巴德4F三向瓣膜PICC及塞丁格套件。普通监护仪、电极片、超声机、导电糊。

置管方法主要为:准备好一切用物,并将监护仪调到Ⅱ导。在对患者实施穿刺操作之前把导管尾端导丝柄与肝素帽进行正确地连接,提前将注射器抽吸满生理盐水,然后将此注射器插入肝素帽的1/3位置处,对导管进行预冲一直到出水,将无菌导丝插入到肝素帽中,另一端与心电监护仪右上(RA)电极进行连接。穿刺成功之后把导管送入测量的预期长度,注意此过程要缓慢进行,在送管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发生了异常情况且P波达到最大值的时候,可以判断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内交接处,然后将导管撤回2-3cm,抽回血、冲管,妥善固定导管。

我们对导管异位情况十分关注,所以评估导管异位情况的标准主要为:若送入的导管长度比预期长度要长,或者导管全部送入之后患者的心电图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就可能为导管异位情况。若怀疑为导管异位,那么要及时采取超声线型探头对患者的同侧颈内静脉、对侧颈内静脉、同侧锁骨下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窗口进行监测探查,经过检测如果发现导管没有到达锁骨下静脉或异位颈内静脉,要及时将导管撤回来,撤回15cm然后再重新进行送管,然后再进行腔内心电图检测,方法同上。但是如果经过超声线型探头查看发现导管的位置没有在颈内静脉,异位到锁骨下静脉位置了,那么则改用超声心脏探头对患者进行监测,在短时间内将生理盐水进行推注,超声显示右房内有水花,那么就可以确定导管异位到右心房内了,那么要及时撤回导管再重新置入[2]。

2结果

全部30例患者经过处理后,结果显示: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位置的患者有28例,证明置管效果较好。有2例发生导管异位问题,其中1例异位在颈内静脉,1例异位在锁骨下静脉。

3讨论

腔内心电图能够准确地记录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当检测到的P波数值达到顶峰的时候,证明导管的尖端在上腔靜脉和右心房交接处,这个时候将导管撤回2-3cm,让导管的尖端在上腔静脉位置。我们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身高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身高与肋间隙长度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撤回导管的长度值。在本次研究中出现了导管异位的情况,有1例异位的位置在颈内,纠正的方法为在置管过程中实施重新送管。有1例窦为性心律病人,在置管之后没有出现P波,经过超声检查发现导管异位在锁骨下静脉位置,也予以重新送管操作。对于导管异位在锁骨下静脉位置的患者,采取常用的方法实施X线胸片定位之后,我们明确了导管异位在了颈内位置之后,纠正的方法为先将导管撤出一些来然后在进行胸片定位,这样会增加患者的检查花费,增加射线的辐射危险性。若对于这种异位情况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则会增加患者新发血栓的危险,增加治疗的失败概率。医护人员在送管的过程中要持续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腔内电信号连续性。

总之,随着危重症超声的大发展,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中超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重症监护室中的医护人员均可以掌握超声的正确应用方法。在对患者实施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腔内心电监测联合超声技术,具有操作便捷、节省时间的优势,而且经过检查检测能够全面对导管尖端准确实施定位,这对于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危险操作性、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X片辐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吴金凤,李雁飞,彭蕾.血管超声系统引导下PICC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0):42-43.

[2]徐明明,王太芬,严娇,姚妮芳.应用心电监护导引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3):66-67.

猜你喜欢

超声定位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