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顶牛”,因势利导“逆反”
2021-11-25侯薇
侯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提早步入青春期。在批评教育高年级学生时,常常会发生与教师对抗的现象。这种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正确、有效的疏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逆反心理,分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以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逆反心理 原因 对策
阳光明媚的早晨,微风习习,操场边的树枝摇曳着,就像在春天里跳一支慢舞。大树下,一个个儿高、胖胖的男孩站在矮树丛边,他左手拿着书,右手拿着钳子夹起树丛边的纸屑,一边背书,一边拾垃圾。看到现在的旭旭这么懂事,让笔者不禁想起了半年前……
一、事件起因和经过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食堂师傅一脸不高兴地找到笔者说:“老师,你们班学生怎么不送饭盒箱子啊?”笔者一脸疑惑:“啊,怎么会呢?我们班有专门送饭盒箱的学生。”“是一个叫旭旭的吧,我听其他学生说了,是他负责送箱子的,我让他送箱子,他不送,还冲我发火。”听到这里,笔者赶紧走到我们班学生吃饭的地方,只见饭盒箱子摆在桌子上,占了6个人吃饭的位置。旭旭坐在长凳上,气鼓鼓地一言不发。笔者也是火冒三丈地大声说:“旭旭,你怎么不送箱子!”没想到他反而大声冲笔者喊道:“凭什么让我送!”笔者没有想到他会冲笔者大吼,一时愣在了那里。早就听有经验的老师说,学生到了六年级就非常有个性,管不住了。旭旭从六年级开学后就开始“崭露头角”,经常犯错后“横眉竖眼”,之前在笔者的“威严”之下似乎“低眉顺眼”了,但大错小错还是不断地犯。这一次笔者要继续用往日的“威严”把他的“嚣张气焰”“镇压”下去吗?
看着他气冲冲的模样,笔者觉得不能硬碰硬,要跟他好好聊聊,于是说道:“旭旭,是不是今天太热了,身体不舒服呀,火气这么大?有什么想法好好跟老师说。”旭旭看笔者没有批评他,气焰顿时消了一半:“为什么是我送饭盒箱啊?”“你这么快就忘记了?开学初值日岗位认领可是你自己选择要送饭盒箱的呀。”他嘟囔着:“我现在不想送了。”“为什么呀?理由是什么?”“没有为什么,我就是不想送了。”虽然一时也问不出他不想送箱子的理由,但是笔者还是想让他做完今天该做的值日,于是说道:“你今天先把饭盒箱子送到指定的地方去,因为你是我们班的一员,为同学们做事你愿意吗?”旭旭想了一会儿,接受了笔者的建议。也许是因为笔者这一次没有像之前一样批评他,也许是旭旭还是想为班级同学做事。我真诚地对旭旭说:“谢谢你,你心中还是有班集体的。你先吃饭吧,吃完饭咱们再聊聊。”
饭后,笔者和旭旭一起来到操场上,边散步边聊天。旭旭说,当时看到同学们都可以坐下来吃饭,而自己要干活,就不开心了,当时他觉得全班只有他要干活,太不公平了。看着比笔者还高出半头,胖得走路都有些缓慢的旭旭,笔者想,上午四节课过后,他肯定很饿、很想吃饭,难怪看见别的同学吃饭他会有这种想法。笔者开导他:“班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职责,你想一想其他同学的值日岗位都有些什么呀?”旭旭一一列举出来。当说到雄雄时,他发现了雄雄认领了三个值日岗位:擦黑板、打扫包干区、开关窗户。“老师,雄雄做了这么多事情啊!”“是呀,雄雄自愿认领了这么多任务,从来都没向老师抱怨过,跟你送饭盒箱子比起来,谁更累呢?”旭旭挠了挠头小声说:“肯定是雄雄。”笔者开玩笑地说:“如果让你们互换值日岗位,你愿意吗?”原以为他会说不愿意,没想到他想都没想就说愿意,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笔者欣喜地说:“你长大了,懂事了。”他说:“老师,你今天心情肯定很好,是吧,我以为你会劈头盖脸批评我一顿,没想到你都没有批我哎。”看着旭旭嬉皮笑脸的样子,我知道没“镇压”他是对的,如果我们在食堂里“短兵相接”,以后就会“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了。旭旭真是说到做到,这以后每次值日,他都非常认真,早读课其他同学在班上读书,他带着书,边拾包干区的垃圾边背书,笔者说:“旭旭,你现在变得爱学习了。”他说:“没有时间早读,只能一边打扫包干区卫生一边背书了。”他说话时毫无怨言,反而一脸的骄傲,笔者在班上好好表扬了他一番。因为他的优秀表现,同学们一致推选他当劳动委员。从此以后,他干起活来更卖力了。
二、反思和总结
在不愿意送饭盒箱子这件事情上,旭旭因为自己事先认领了值日岗位,后来又不想干了,内心矛盾重重。这件不顺心的事情再加上食堂师傅催促送饭盒箱子,导致旭旭失去理智,产生逆反心理,直至出言顶撞。旭旭正处于小学高年级这一敏感、情绪不稳定的特殊时期,生理上,这一时期的学生大脑发育已经成熟,思维能力迅速增强,但是,心理上,他们即将进入青春期,正处在长大成人,急于被肯定,而尚不能脱离父母与老师的监管,不能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焦虑时期。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叛逆、易怒等问题层出不穷地出现。面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要真诚地关爱他们,宽容其身上的孩子气,施以爱心和耐心,注重沟通交流,勤于和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要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换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管制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看学生的优点,不要总盯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的缺点要能换位思考,多给予理解和谅解。当学生说出一些不理智的话、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时,教师尽量不要当众批评,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者形成对立面,而应该单独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以情交心、以理服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顶牛”,因势利导,在教育、引导学生时要以柔克刚、细雨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