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哲学矛盾观 打造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2021-11-25朱晔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2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课程改革

朱晔

[摘要] 哲学是智慧的代名词,知心老师尝试把哲学教育融入儿童数学课堂,经过几年的探索,应用传统哲学“矛盾观”中“真实与虚假”“现象与本质”“撤退与坚守”“传承与创新”等哲学概念在数学课堂中遴选问题情境、组织探究活动、培育学科素养、发展学习能力以打造数学智慧课堂新范式,提高儿童思维水平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 矛盾观;儿童哲学;课程改革;智慧课堂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爱智慧,后来经过演绎,哲学不仅是“爱智慧”,本身就是一种智慧。[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小学数学教育史的发展也无一例外是矛盾运动之必然。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中国大地二十载,人工智能点亮数学课堂,科技时代的数学课堂已然“精彩纷呈”。今后的数学课堂将何去何从,如何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知心老师数学团队过去的几年在数学课中融入哲学教育,激活儿童思维,打造数学智慧课堂。

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美好的课堂。知心老师团队用哲学的眼光来回顾今日的数学课堂时,透过“热闹生动”的表象,回归到数学课程的本质,发现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新时代的教育者去勇于突破。

一、在“真实与虚假”思辨中,遴选问题情境

西方许多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在古希腊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都称之为哲学。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等各学科相继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践中,知心老师尝试让哲学回归数学课堂,应用传统哲学矛盾观,发现了数学课堂上的真实与虚假。

1.课堂呼唤真实的情境

平时,为了数学课上得引人入胜,老师都会创设情境,但是这些情境是真实的课堂所需要的吗?知心老师团队在教研活动中发現有些往往是形式主义和哗众取宠,看起来很热闹,而没有为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服务。比如上“确定位置”这一课,很多老师都发挥现代媒体优势,视频导入创设了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情境,信息技术的优势一下子把孩子的情绪调得很高涨,可是,我们回归到“确定位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情境似乎反而没有教材上用小动物做早操来得简洁明了。在课堂评价“唯热闹论”的误导下,很多青年教师对信息技术没有真正为教学目标服务,只是追求“热闹”而已,偏离主题的情境,对儿童的吸引力越强,离教学目标就越远。[2]这样的情境显然不是课堂真实需要的情境。知心老师团队中有一位老师,用了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情境,就不盲从普遍性做法,体现了自己的个性。课的开始,她告诉小朋友,灰太狼混进羊群里了,它在从左边数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是第几个。这样做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接着,顺理成章地引入新知,灰太狼在第几排第几个,让学生开始认识第几排第几个。学生在寻找灰太狼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结果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发生,这就是真实的情境。

2.课堂呼唤真实的问题

在教学“字母表示数”一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首儿歌:1只螃蟹1张嘴,2只大鳌8条腿。大部分学生都会接着编:2只螃蟹2张嘴,4只大鳌16条腿。由于螃蟹只数越来越多,学生对内在的数量关系感悟更深,对计算的烦琐有更深入认识:可不可以简单表示出来呢?数字到字母的演变呼之欲出。此时,课堂上杀出个“程咬金”,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a只螃蟹a张嘴,b只大鳌c条腿。”听了这样的回答,学生不约而同地判断:“错!”这个答案也出乎老师的预料,于是老师让学生再想想。可是这位学生坚持己见,他说:“我就这样认为的。”老师无可奈何,只好换了一个学生来回答:“a只螃蟹a张嘴,2a只大鳌,8a条腿。”这个似乎是老师期望的答案了。其实,不管面对孩子的答案是对还是错,我们老师都要坦然地接受。一切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这位坚持己见的孩子在课堂上就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问题,也许80%以上的老师会去回避这些真实问题。

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初学字母表示数时,认为“a只螃蟹a张嘴,b只大鳌c条腿”的个性学生还不止一个。知心老师团队中的一位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她巧用“矛盾观”中事物的对立面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原理来应对课堂上遇到的真实问题。她首先出乎意料地肯定这位学生:“我也认为你的说法是对的,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和我一样?”这让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满脸诧异,回答问题的学生本来满脸乌云,得到老师的肯定马上云散天晴。他说:“当b=2a,c=8a的时候,就能说a只螃蟹a张嘴,b只大鳌c条腿。”老师追问:“你刚才没有说b=2a,c=8a,别人听得懂吗?”学生摇头。老师又问:“如果你遇到每个人都要说b=2a,c=8a,方便吗?”学生恍然大悟:“还是a只螃蟹a张嘴,2a只大鳌8a条腿的说法比我的简单。”在很多的课堂观摩活动中,更多的老师为了追求所谓没有瑕疵的课堂,而去回避学生真实的问题,呈现给大家的都是事先预设的虚假问题。让所有听众观摩了一次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表演”。知心老师在儿童数学哲学课的实践中发现,如果老师善于抓住孩子们课堂生成的真实问题,在课堂上合理引导,化缺点为亮点,就能打造出更精彩的数学智慧课堂。

二、在“现象与本质”考量中,组织探究活动

哲学始于惊疑。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决定了儿童就是天生的哲学家。儿童进入小学初学数学阶段,知心老师团队就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传统哲学矛盾观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智慧。

在刚学完除法的时候,知心老师关注到这种类型看似简单的问题让每一届初学除法的学生错误率都居高不下。“有9颗糖,每人分3颗,一共可以分给几人?”出示这道题时,有少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举手回答:“9×3=27(人)”当然,会有反对的声音举起小手:“我知道了他错的原因是这里有一个迷惑小朋友的‘烟幕弹就是‘一共这个词语,他们一看到‘一共就理所当然认为是乘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9÷3=3(人)。”这位学生用自己儿童化的语言告诉了同学读题和审题的时候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象迷惑。而在课堂上,知心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除法本质的探究理解:把9颗糖每3颗一份平均分,求分成的份数应该用除法解决。又如,在后续的期末复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带5名小朋友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8元,准备40元够吗?”知心老师团队共对8个班级进行数学实验,其中1个班级为儿童哲学实验班,抽样班级每班均有50人,在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探究完成的情况下,其余班级选“够”的学生均在10人以上,唯有那个审题要发现题目中的“烟幕弹”的儿童哲学实验班,错误人数在“6”。事实证明,在数学课中融入哲学教育的班级正确率比其余班级高出10%到22%不等。当把这一题的错误解答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经过哲学审题探究训练的班级,马上就有质疑的声音,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大胆提问:“请问老师和5名学生是几人呢?认为40元够的同学们,你们是想让老师看霸王电影吗?”这时老师毫不吝啬地给了发言学生一个拥抱,并对发言者评价:“感恩你对老师的关心!”

在数学课堂上成人与儿童在哲学探究活动中一起重拾对世界的“关心”时,儿童哲学更应该是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3]知心老师在课堂上呵护儿童每一次对世界的关心,因为儿童的探究活动始于对世界的关心。在愉悦的笑声之后课堂上出奇地安静,显而易见学生陷入了思考,在进一步的探究中领悟到审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警惕题目中的陷阱。哲学给学生的探究思维插上了羽翼,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自由翱翔!可见,哲学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让数学课堂更加活跃。

三、在“撤退与坚守”回顾中,培育学科素养

在数学课堂上,智慧的老师会适当地撤退,这更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但是老师的撤退是有原则的,应撤退到学生能自主、老师能主导的状态,这是有原则的撤退,是智慧的撤退,是策略的撤退。不但要撤退,还要坚守。坚守什么?坚守课堂是儿童的课堂。

比如说,知心老师在推行“数学微演讲活动”的时候,首先在课堂上示范“数学微演讲”,让学生感知这一活动,然后深入学生家庭,在家庭中携手家长一起参与“数学微演讲”活动,让家长的“教育参与”助力数学微演讲活动顺利开展。最后,从班级中的佼佼者入手,让学生自己准备数学微演讲的文稿,可以介绍数学家,可以讲有趣的数学故事,也可以交流一道题的巧妙解法……万事俱备,提示学生制作数学微演讲的活动安排表。第一次,老師坚持主导,对每一篇交流的稿子都认真审核,对每一个上台交流学生演讲礼仪、演讲时的表情,以及与观众的互动等都进行了细致指导。老师坚守着数学微演讲活动的品质。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领悟老师要求的时候,老师则静悄悄地开始撤退,把数学微演讲的舞台还给学生,数学微演讲逐渐成了全班“人人参与”的数学趣味活动,活动逐渐由家长和学生组织完成。再后来,课堂上的数学微演讲,家长也逐渐从幕后撤退,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开展。始终坚守学生是数学微演讲舞台的主角。从最初上台的羞涩到现在台上一个个神采奕奕的新城学子,尽管老师与家长早已撤退,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依然坚守着数学微演讲活动的品质。显然,数学微演讲这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更为打造数学智慧课堂添砖加瓦。

四、在“传承与创新”展望中,发展学习能力

中国有重视儿童哲学教育的优良传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性启蒙教材的《三字经》就是传统儿童哲学教育的典型。知心老师团队在探索数学哲学课时,始终关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时在课上大胆创新实践。为了用好《三字经》这本经典儿童哲学教材,在小学阶段初学乘法口诀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一个《三字经》接龙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三字经一句有3个字,这是1个3,算式是1×3=3。乘法口诀是“一三得三”。随着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琅琅书声在课堂上回响,学生自己也完成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在哲学游戏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有爱思考的学生提出:“老师,我们还可以编写6的乘法口诀。比如人之初,性本善。第一句是1个6,乘法算式是1×6=6,乘法口诀是一六得六”,学生的学习智慧激发了老师的教学创新。老师常规的做法是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完3的乘法口诀,再依次教4的、5的直到6的乘法口诀。知心老师团队根据“随学而导”的原则,大胆创新,根据课堂实际需要,把3的乘法口诀和6的乘法口诀进行组合教学,学生自己完成了6的乘法口诀编写:“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六六三十六。”儿童哲学课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问及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时,有学生答道:“在老师叫我背诵口诀的时候,我自以为背出来了,就开了一三得三次小差,后来在课堂上对口诀游戏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背得不熟,《三字经》让我明白了学习也要‘贵以专。”伴随着同伴的掌声,这一回答引发了笔者思考,这位学生已经实现从具体的数学知识到普遍的哲学智慧的升华,或者说是转“识”成“智”。[4]在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过程中,学生用智慧反哺课堂,激发老师打破教材固有模式,大胆创新数学课堂,在传承中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在创新中激活老师教育智慧,在师生互动中打造数学智慧课堂。

童心乃数学哲学之根,数学哲学不应悬空在儿童之上,数学哲学无以躐越童年、童心。[5]知心老师团队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将哲学根植于数学课堂,尊重儿童,着力实现老师教育智慧和儿童学习智慧的双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儿童哲学校本特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b/2015/02/13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4]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2]洪敏.对儿童哲学游戏发现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9(21):42-44.

[3]杨妍璐.儿童哲学: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6):40-46.

[5]刘晓东.童心乃哲学之根[J].上海教育科研,2018(1):5-9.

朱 晔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课程改革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