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阅读教学指向写作的秘诀
2021-11-25瞿聪聪
[摘要] 写作单元区别于一般的阅读单元,指向明确,以落实写作要素,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教学中,教师往往四面出击,面面俱到,最终浮光掠影,收获甚微。为聚焦写作,一课一得,笔者去繁从简,直指要义。舍得,让语文教学轻装上阵,让单元训练点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关键词] 舍得;指向写作;一线串珠;一斑全貌
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明确提出了单元训练要求: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这两点要求利用教材,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进而在写作中练习运用。毫无疑问,单元核心目标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向写作的——学生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落实单元训练要求呢?笔者以《刷子李》一课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对教学中“舍得”策略的思考。
一、舍面得点,一线串珠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让学习内容走进儿童的心灵,“读前质疑—读中感悟—读后解疑”就是一条非常有效的实施策略。要正确处理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和感悟积累的关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将质疑和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在《刷子李》一课教学中,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将质疑和感悟融合,如在预学单中,虽然都鼓励学生大膽提问,但是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
[设计1]读了这篇课文,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设计2]这篇课文选入习作单元,在取题、选材、构思等方面,你有什么疑问?
设计1由于没有设定范围,学生就文章的作者、生字词、内容、写法、拓展、启示等各方面提出了问题。在教学时,分类并解决这些问题牵扯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学重点得不到凸显,教学难点也得不到突破,比较低效。
设计2果断舍弃与写作无关的问题,让学生就文章的写法提问,从而很快形成以下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文章为什么以刷子李为题?文章为什么要以曹小三第一次学徒的经历来写?作者是如何描写刷子李的特点的?这篇文章的主角是刷子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描写曹小三?于是,课堂以“探究冯骥才先生的写作秘诀”为主线,以这几个问题为“珠”,串联整堂课,经历了“质疑—感悟—解疑”的过程。最后,由第四个问题引出下堂课学习的内容。课堂由问题始,以问题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究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形成了“一线串珠”的有机整体,可谓高效。
不难发现,课始的质疑,为学生感悟点的聚焦和把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感悟的过程恰恰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质疑和感悟就得到了有机融合。这种融合,摒弃了无关的方面,指向较为鲜明,即直接指向写作的融合,是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提升的融合。学生在一次次质疑感悟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越来越明晰,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舍繁得简,一斑全貌
课堂中情境的创设,在师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生硬的文字为柔软的内心感悟。情境创设的时机和指向不同,其效果也大不相同。
[设计1]在赏析文中正面描写刷子李的语句后,甲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情景对话,体悟精神”,即当一回刷子李,透过他的三个规矩,走进刷子李的内心。
师:刚刚我们仔细品读了描写刷子李的语句,刷子李的形象渐渐清晰。然而,你真正了解刷子李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刷子李的内心,当一回刷子李。
(1)师:刷子李,您干活为什么要穿一身黑呢?
生:我刷墙不会沾白点,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师:您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呀?您立下这个规矩,万一失手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您刷墙时在想什么呀?
生:没有万一,我绝不会沾上白点。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从小跟着师傅学手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一次刷墙都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认真虔诚,所以练就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刷墙功夫。
生:立下这个规矩,一方面激励着我更加认真对待这份工作,努力做到尽善尽美,绝对不能有闪失;另一方面,我也对自己充满自信。我想用这个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我高超的技艺。
师:自信来自实力,实力来自努力!您真是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啊!
(2)师:传闻您奇特的规矩甚多!能否列举一二?
生:一天只刷一间屋子;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再刷下一面墙。
师:刷快一点,还能多刷几面墙,能多赚点钱,有什么不好!
生:我这是慢工出细活,只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保证质量,维护自己的声誉。
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刷子李的工匠精神与当下的也有异同。究竟有什么异同,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并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而从教学情况来看,这一段情景对话是整个课堂的最大亮点。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感悟更丰富,理解更深刻。他们能走进刷子李的内心世界,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以及练就这般高超技艺背后真正的原因。
[设计2]在赏析完刷子李的装束描写之后,有学生发现本课对刷子李的外貌描写与《他是一棵挺脱的树》有所不同。后者写了骆驼祥子的身材和脸上的精气神,写得十分细致具体,可是《刷子李》却仅仅抓住刷子李的装束(刷浆时必穿一身黑)来写。于是学生提出疑惑:作者为什么只写刷子李的装束,却不写他的五官和身材?乙老师便在此处安排了情景对话,用现场采访刷子李的形式,了解刷子李着一身黑装的原因,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
师:他为什么要这么穿呢?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当一回刷子李,你就明白了。
(1)师:现在您就是刷子李,我来采访您。刷子李,您干活为什么要穿一身黑呢?
生:不穿一身黑,不能体现我高超的手艺。我对自己的手艺充满自信。
师:您的自信是怎么来的呀?
生: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练调浆,练刷墙。有活的时候仔细刷,没活干的时候也不闲着,在家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练就了这身好手艺。
师:自信源于实力,实力源于努力啊!
(2)师:同学们真是刷子李的知音!刚刚有同学提出:作者为什么只寫他的装束,不写他的身材或者五官?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因为装束与他的技艺高超有关,身材和五官不能体现他的技艺高超。
师:是的,外貌描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与人物的特点联系起来。
以上设计1和设计2均通过情景对话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内涵,不同之处在于:(1)创设情景对话的时机不同,前者是在全面感悟刷子李的正面描写之后,后者是在感悟刷子李装束描写之后;(2)涉及的规矩不同,前者感悟了刷子李刷墙的三个规矩,后者只涉及一个规矩(刷浆时必穿一身黑);(3)指向性不同,前者指向的是对人物的理解和精神的感悟,后者通过现场采访刷子李的形式,了解刷子李着一身黑装的原因,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继而感受他一身黑衣正是他有底气的体现,最能体现他技艺高超的特点。由此,学生得出外貌描写必须与人物的特点相联系的结论,因而设计2指向的是写作。
舍去对刷子李另外两个规矩的剖析,舍去对工匠精神的升华,为的是更好地指向写作。学生明白了外貌描写不需要面面俱到,学会以一斑见全豹的描写方法。此番舍繁得简,更聚焦,更有针对性,也更好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要求。
三、舍次得主,一气呵成
本课与本单元的另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的区别在于,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曹小三的举止及心理活动,通过曹小三的视角及心理变化,侧面烘托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是否在第一课时讲授描写次要人物曹小三的写作方法,就再次成了“舍”与“得”的焦点。
[设计1]在学习正面描写刷子李的方法之后,甲老师教授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
1.师:同学们,这篇课文除了描写刷子李之外,还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徒弟曹小三,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不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在整件事中,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不断发生着变化。
2.出示学习单(略)。
3.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投影作业单,学生交流。
5.现在,你能解开谜底了吗?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描写曹小三?
预设:作者通过描写曹小三对师傅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衬托出刷子李刷墙手艺之高超。
6.师小结:作者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特点,角度可谓巧妙!
小学课堂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设计1聚焦描写曹小三情感变化的句子,在学习单的引导下,学生先放手自学,再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心理变化曲线图,最后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分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这样就变学生个人学习为小组合作共同参与,变老师的牵引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更有效率,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有效落实。这样开放型的教学设计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过程中留给这部分内容的课堂时间较少,在五六分钟的时间里,学生要品读文章、相互交流、画心理曲线图,最后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虽然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从侧面烘托出刷子李刷墙手艺之高超,但这一过程却显得特别仓促,对作者侧面烘托的写法理解得不够深刻,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正面描写的方法也得不到当堂课的及时训练,同时第二课时又继续深入学习侧面烘托的写法,所以这样的课时安排不够合理。
[设计2]在学完作者正面描写人物的方法之后,乙老师指导用本课学到的正面描写的方法,当堂课写一个捞面王的片段。现场练笔,强化巩固,切实有效地落实本堂课的训练要求。
1.师:这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位技艺高超的奇人刷子李,还欣赏了作者用奇法写奇人,破解了他写人的密码。那就是——(指板书:取材典型 细节奇绝)
2.师:接下来,我们尝试运用本堂课学到的方法,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手艺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捞面师傅的风采。(播放视频)
3.师:如果让你给这个王师傅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你打算叫他什么?
生:捞面王。
师:你打算抓住哪些细节写他捞面的技艺高超?
生: 我打算抓住他的动作、神态以及捞面的变化来写。
4.请仿照《刷子李》中细节描写的方法把你看到的写下来。
5.学生写作片段(略)。
6.师生点评。
笔者认为,作为第一课时后半段的教学内容,设计2
更为合理。果断地舍弃次要人物的写法,是为了更好地得到描写主要人物的要领。至于对曹小三的侧面描写的写法,即设计1可挪至第二课时教学。在充分了解侧面描写的方法之后,让学生当堂课完成对捞面王的侧面描写,两段一融合,加上开头结尾,便完成了一篇习作,可谓高效。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更加突出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明确的是此“舍”不等于彼“舍”,即这一堂课上“舍”,也许就是下一堂课中的“得”,两者辩证存在,可以相互转换。
舍得是阅读教学指向写作的秘诀。它不仅需要教师精准把控,而且也要让渡给学生一部分主导权,这要求教师在课前了解学情。“先学后教”即是“舍得”理念的鲜明体现,通过预学单,教师可以明确哪些是学生已经懂的,教学时就可以舍弃或少教;哪些是学生有疑惑的,教学时就花时间讲透,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瞿聪聪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