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榛子蛋白粉的制备及其性质

2021-11-25于小磊孟鑫李博志

食品工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蛋白粉榛子乳化

于小磊,孟鑫,李博志

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锦州 121001)

榛子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L.)树种,全球约20种,中国有9种[1]。中国该属植物资源丰富,自然分布广泛,已知有22个省区有分布[2],其中以平榛经济价值较高,且分布广泛,在我国东三省、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分布[3]。欧洲榛子(Corylus avellanaL.)是榛属中被广泛栽培利用的种,被誉为四大干果之一,原产欧洲、亚洲西部的黎巴嫩、叙利亚、伊朗。栽培广泛的国家有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等[4]。

平榛是中国利用最好的榛子品种,其风味甜香,现在主要用于干果炒制,也有少量制成各种巧克力、糖果、糕点等食品[5]。榛子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规模性生产尚未出现[6]。有关榛子蛋白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吸油性等是植物蛋白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重要的性质和质量指标,试验测定榛子蛋白粉的这些性质,为榛子蛋白粉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7]。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榛子蛋白粉(市售);菜籽油(市售);硫酸铜、硫酸钾、硼酸、氢氧化钠、氯化钠、95%乙醇(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硫酸、盐酸(锦州古城化学试剂厂);甲基兰、甲基红(北京化工厂);无水乙醚(辽宁省医药经贸公司试剂厂)。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DHG-9245A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DZF-6050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K-98-11A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FA135S电子分析天平(上海海康电子仪器厂);OM-1500A喷雾干燥机(上海欧蒙实业有限公司);TDL-5-A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202-800离心沉淀机(上海手术器械厂);MSH-55D磁力搅拌器(韩国DAIHAN公司)。

1.3 试验器皿

微量凯氏定氮仪;索氏提取器;烧杯;容量瓶;温度计;碱酸滴定管;称量皿;研钵;滤布;高度尺;电炉等。

1.4 榛子蛋白粉生产工艺

榛子蛋白粉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榛子蛋白粉的工艺流程

1.5 试验方法

1.5.1 蛋白的提取

1.5.1.1 操作方法

采用碱溶酸沉法。

方法1:榛子蛋白粉→碱提取→离心→酸沉淀→中和→过滤→喷雾干燥→蛋白粉粗品。

方法2:榛子蛋白粉→加10倍1%的氢氧化钠溶解→搅拌→离心15 min(3 000 r/min)→除去油层和下层沉淀→调pH 4.5→离心10 min(3 000 r/min)→保留沉淀→调pH 7.0→40 ℃真空干燥→蛋白粉粗品。

1.5.1.2 提取

将脱脂的榛子蛋白粉过0.850 mm(20目)孔径筛,加入10倍的1%氢氧化钠溶液,在45 ℃温度下提取30 min,提取液全部移入离心机内离心5 min(5 000 r/min),除去杂质和不溶解的部分,收集上层蛋白质滤液。

1.5.1.3 酸沉淀

用盐酸将滤液调pH 4.0~5.0,在55 ℃下蛋白质即凝聚沉淀,弃去上清液,收集下层絮状沉淀。

1.5.1.4 中和

用氢氧化钠溶液将蛋白质凝乳调到pH 6.5以上,中和去酸。

1.5.1.5 干燥

经中和的蛋白质凝乳,在进风温度195 ℃、出风温度95 ℃、空气流量95%、物料流量14 r/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蛋白粉粗品。

1.5.2 蛋白质的测定

1.5.2.1 试验原理[8]

利用硫酸及催化剂与食品试样共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其中C、H形成CO2及H2O逸去,N以NH3形式与硫酸作用,形成硫酸氨留在溶液中。将消化液碱化、蒸馏,使氨游离,随水蒸气蒸出,被硼酸吸收,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氨,从消耗盐酸标准液的总量计算总氨量。

1.5.2.2 操作过程

1) 样品消化

精确称取样品,小心移入干燥的750 mL凯氏烧瓶,向瓶内加入10 g无水硫酸钾、0.5 g硫酸铜、20 mL浓硫酸及3粒玻璃珠,呈45°角倾斜置于电炉上,在通风橱内加热消化。先以小火缓慢加热,待内容物完全炭化,泡沫停止后升高温度,消化至溶液透明呈蓝绿色,加入20 mL蒸馏水,消化0.5 h,冷却。消化时间一般约4 h,消化时间过长会引起氨的损失。待样品冷却到室温,移入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烧瓶6次,洗液并入容量瓶,轻轻摇匀放至室温,用蒸馏水定容备用。

2) 蒸馏

装好微量凯氏定氮装置,于水蒸气发生瓶内加水至2/3容积处,加2滴0.1%甲基橙指示剂及5 mL硫酸,加热煮沸水蒸气发生瓶内的液体。在接收瓶内加入25 mL 4%硼酸及2滴0.2%甲基红乙醇溶液与0.1%亚甲基蓝乙醇溶液组成的混合指示剂,将冷凝管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吸取10 mL样品消化稀释液,由进样漏斗快速加入反映室,从进样口加入10 mL 40% NaOH溶液使其缓缓进入反应室,立即将进样口堵塞严密,并加入少量水于进样漏斗使之密封,以防漏气,夹紧废液排出的螺旋夹,开始蒸馏。

3) 吸收

从第一滴蒸馏液滴下开始记时,蒸馏5 min,移动接受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面,蒸馏1 min,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进行滴定。

4) 滴定

将上述吸收液用0.01 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绿变为微红色时,即为终点。

1.5.3 脂肪的测定

1.5.3.1 试验原理

将粉碎、分散的干燥试样,放入圆筒滤纸中,置于索氏提取管中,利用乙醚在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试样中脂类于接受瓶中,蒸发出乙醚后称出残留物质量,即为试样中脂肪质量分数[9]。

1.5.3.2 操作过程

准确称取在105 ℃烘干3 h的样品装入滤纸筒中。滤纸筒两端复以纸片,将滤纸筒放于索氏提取器的提取筒内,把提取瓶与已知质量的干燥的脂肪烧瓶连接,由提取器冷凝管上端加入乙醚,用量为脂肪烧瓶容积的2/3~3/4,通入冷凝水,用水浴加热回流6 h。取出滤纸筒,取下脂肪烧瓶,利用抽提筒回收乙醚,至脂肪烧瓶内乙醚量1~2 mL时,放在水浴上驱除残留的溶剂,在100~105 ℃烘干至恒重。

1.5.4 水分的测定

1.5.4.1 试验原理

干燥法(重量法)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样品加热,排除其中水分,根据样品干燥前后的失重计算样品中水分质量分数[10]。

1.5.4.2 操作过程

干燥称量皿:取洁净扁形称量皿,置于105 ℃干燥箱内(打开盖)干燥,取出称量皿,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量,重复干燥至恒重(2次称量结果之差小于0.002 g)。

干燥样品:准确称取3.0 g蛋白粉样品放入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皿内,使样品在称量皿中的厚度约5 mm,将装有样品的称量瓶置于105 ℃干燥箱内,干燥2 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并重复上述操作至恒重,记录数据并计算水分。

1.5.5 乳化能力与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称取一定质量的蛋白粉溶于50 mL蒸馏水中,调节pH加入50 mL菜籽油,均质3 min(12 000 r/min),离心6 min(2 000 r/min)。将上述样品置于85 ℃水浴中30 min后,冷却至室温,离心6 min(2 000 r/min),测出此时的乳化层高度。改变蛋白粉溶液浓度、离子强度和pH,测出不同条件的乳化能力与乳化稳定性[11]。

1.5.6 吸油性的测定

准确称取3.0 g蛋白粉于10 mL离心管中,加入3 mL菜籽油,用玻璃棒搅拌2 min后,静置30 min,离心20 min(1 500 r/min),吸去上层未吸附的菜籽油,称量。改变蛋白粉溶液浓度、温度,测出不同条件的吸油性[12]。

1.5.7 起泡能力与泡沫稳定性的测定

将一定量的蛋白粉溶解到100 mL蒸馏水中,调节pH,然后均质2 min(12 000 r/min),记下均质停止时的泡沫体积。均质停止30 min后,记录下此时的泡沫体积。改变蛋白粉溶液浓度、离子强度、pH,测出不同条件下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13]。

1.5.8 溶解性的测定

取3份0.25 g榛子蛋白粉样品分别置于离心管中,加水定容至10 mL,在室温下充分搅拌,离心20 min(3 000 r/min),测定上清液蛋白质质量分数[14]。

2 结果与讨论

2.1 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2.1.1 蛋白质

由表1~表3可知:原榛子粉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1.30%,真空干燥的为50.40%,相对增加19.10个百分点;喷雾干燥的为46.24%,相对增加14.94个百分点。蛋白粉经碱溶酸沉,采用真空干燥所得提取物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比较高;而采用喷雾干燥时,由于温度达195 ℃,所得提取物中蛋白质有一定的损失,故蛋白质提取率较低。

表1 蛋白粉中蛋白质质量分数

表2 碱溶酸沉、真空干燥提取物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表3 碱溶酸沉、喷雾干燥提取物中蛋白质质量分数

2.1.2 脂肪

由表4~表6可知,榛子粉中的脂肪质量分数为13.68%,真空干燥的为6.34%,减少7.34个百分点,喷雾干燥的为4.49%,减少9.19个百分点。

表4 蛋白粉中脂肪的质量分数测定

表5 真空干燥提取蛋白粉中脂肪的测定

表6 喷雾干燥提取蛋白粉中脂肪的测定

2.1.3 水分

由表7~表9可知:榛子粉中水分为9.93%,真空干燥的为4.12%,喷雾干燥的为5.05%;通过碱溶酸沉法从榛子蛋白粉得到相应提取物,其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有所增加(增幅8%~20%),脂肪质量分数有所减少(减幅1%~13%),有利于产品的使用和储存。

表7 榛子蛋白粉的水分测定

表8 真空干燥得榛子蛋白粉的水分测定

表9 喷雾干燥得榛子蛋白粉的水分测定

2.2 性质测定结果分析

2.2.1 影响蛋白质乳化性质的因素

由图2可知,随着蛋白粉浓度增加,其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也随之增大,但增大幅度越来越小。这是因为蛋白质浓度增加,增加界面膜厚度,从而提高膜的强度,增加乳化性和稳定性。

图2 蛋白粉浓度与乳化性质的关系

由图3可知,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乳化性很好,在等电点附近乳化性较差。这是因为等电点附近,蛋白质发生絮凝,溶解度较小,而在偏离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较大,这说明蛋白质的乳化性与蛋白质的溶解度有密切关系,都是由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结构和所带电荷性决定的。

图3 pH与乳化性质的关系

由图4可知:在NaCl浓度0~0.4 mol/L范围内,蛋白质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在浓度0.4~1 mol/L范围内,乳化性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图4 离子强度与乳化性质的关系

2.2.2 影响蛋白质吸油性的因素

由图5和图6可知,蛋白质的吸油性随蛋白质质量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增高而增高。

图5 蛋白粉质量与吸油性的关系

图6 温度与吸油性的关系

2.2.3 影响蛋白质起泡性质的因素

由图7~图9可知: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曲线均随着蛋白质浓度升高而升高,起泡能力随泡沫高度增大而增大,而泡沫的稳定性则相反;起泡能力也随pH增大而增大,泡沫的稳定性则不然;根据图8可知,pH 5时,棒子蛋白起泡能力曲线与其泡沫稳定性曲线相距最近,说明在30 min内泡沫回落幅度最小,即表现出泡沫的最大稳定性。这是因为pH 5时接近蛋白的等电点,有许多蛋白质沉淀出来,这些不溶的蛋白质粒子能提高表面黏度,对稳定泡沫有利。花生蛋白、棒子蛋白的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曲线都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提升,这是因为NaCl影响了蛋白质的溶解度和黏度。

图7 蛋白粉浓度与起泡性质的关系

图8 pH与起泡性质的关系

图9 离子强度与起泡性质的关系

2.2.4 溶解性

由表10可知,榛子蛋白粉的溶解性为29.83%。

表10 榛子蛋白粉的溶解性

3 结论

试验证明,经过低温冷榨生产出的榛子蛋白粉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榛子蛋白粉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1.30%、脂肪质量分数为13.86%,水分为9.933%。

从蛋白质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吸油性、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溶解性等方面,测定榛子蛋白粉中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1) 随着蛋白粉浓度增加,榛子蛋白质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也随之增大,蛋白粉浓度0.5%时,蛋白质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增幅最大;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乳化性很好,在等电点附近乳化性较差;NaCl浓度在0~0.4 mol/L范围内,蛋白质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浓度在0.4~1 mol/L范围内,乳化性随浓度增大而减小。

2) 榛子蛋白质的吸油性随蛋白粉浓度增加而增强,随温度增高而增强,温度高于70 ℃时,增幅显著。

3) 榛子蛋白质的起泡能力及泡沫稳定性均随着蛋白粉浓度升高而增强;起泡能力随离子强度、pH增大而增大;泡沫稳定性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减小,泡沫稳定性在pH 5时,表现最大的稳定性。

4) 榛子蛋白粉在水中的溶解性为29.83%。

猜你喜欢

蛋白粉榛子乳化
蛋白粉“七问”
“高大上”的蛋白粉,您选对了吗?
蛋白粉“七问”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蛋白粉真的那么神吗?
野生榛子实用管理技术
松鼠采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