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不能“近视”
2021-11-25杨博
□杨博
近日,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及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主要任务。
防控近视需要减轻用眼负担,有人从“一增一减”两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一增”是增加户外运动时间,“一减”是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然而,在“云端”教学被大量采用的今天,为眼睛“减负”殊为不易。《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显示,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以上,超过推荐值(<2小时)的2倍有余。反之,2020年1~7月,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仅为32.3分钟。
为什么近视防控困难?因为儿童和青少年近视不仅是教育和卫生领域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也就是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同配合,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部门都应负起责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校来说,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确保学习不依赖电子产品;年级组和学科组要对作业的内容、数量和完成时间做好综合统筹,让学生多实践而非多做作业。对医疗卫生机构来说,要完善儿童和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落实跟踪干预措施,用好防治近视的技术。对家庭来说,父母要提升陪伴孩子的质量,与孩子共同参加户外活动和锻炼,积极纠正不良用眼行为。
此外,市场也需要积极回应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从近视矫正来说,以往有商家把少儿近视当作生意的“风口”,推出各种矫治效果不实、生产资质不明、价格不便宜的产品。譬如,在产品介绍显著位置承诺“每天10分钟、视力提高一行”,以此误导消费。所以,纠正不良市场行为,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借助监管力量,提升治理水平。另外,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使用的教学设施、教学用品、照明灯具、多媒体产品,都应符合近视防控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