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AST 评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 静脉溶栓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2021-11-25钟楚锋周环萧嘉颖
钟楚锋 周环 萧嘉颖
AIS 是急性发生的大脑动脉系统梗死,可以形成血栓,造成缺血性的脑损伤表现,使其所供应区域的脑细胞功能受到损害[1,2]。AIS 发病原因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形成血栓或粥样硬化,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症状表现为中枢性面瘫、舌瘫、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假性延髓性麻痹、肢体偏瘫等。目前临床治疗AIS 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rt-PA[3,4]。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凝视-面-臂-言语-时间(gazeface-arm-speech-time,G-FAST)对AIS 预测的特异度及敏感度都很高,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NIHSS[5]效果相当,并且操作更简便。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探究G-FAST 评分在AIS 患者rt-PA 静脉溶栓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神经内科65 例接受rt-PA 静脉溶栓治疗的AIS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 例,女29 例;年龄36~82 岁,平均年龄(64.83±7.15)岁;发病至溶栓治疗开始时间71~258 min,平均时间(193±41)min;NIHSS评分6~27 分,平均NIHSS 评分(13.08±4.69)分。65 例患者治疗3 个月后根据mRS 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 分,31 例)和预后良好组(mRS 评分≤2 分,34 例);再根据患者G-FAST 评分分为高分组(G-FAST评分≥3分,35例)和低分组(G-FAST评分≤2分,30例)。纳入标准[6]: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关于AIS 的诊断标准;年龄20~85 岁;NIHSS 评分≥6 分;静脉溶栓前完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CT 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病时间5 h 内能完成静脉溶栓。排除标准:动静脉联合溶栓及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患者。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取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给予AIS 患者调脂、降压、改善脑循环等常规对症治疗。rt-PA 静脉溶栓治疗采用阿替普酶干粉制剂(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溶栓剂量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先给予患者静脉推注10%剂量,剩余药物在60 min 内使用静脉微泵持续注入。静脉溶栓给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指征及出血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接受rt-PA 静脉溶栓治疗的AIS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G-FAST 高分组、低分组患者基线资料及预后结局。①G-FAST 评分:最新面-臂-语言测试(FAST)量表中加入“凝视”(gaze)项,可提高量表特异度,对预测值起到改善作用。G-FAST 评分分为4 项,包括凝视、面瘫、上肢力弱及言语障碍,每项1 分。②LAVO 判定:患者均经MRA 或CTA 判定是否为LAVO,前循环大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MCA)M1 段、颈内动脉及颈内动脉末端。③预后良好:mRS 评分≤2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IS 患者接受rt-PA 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治疗3 个月后,65 例患者预后不良率为47.69%,预后良好率为52.3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史占比、基线NIHSS 评分、G-FAST 评分、LAVO 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及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服用抗栓药物史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IS 患者接受rt-PA 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单因素分析[n(%),]
表1 AIS 患者接受rt-PA 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单因素分析[n(%),]
注:与预后不良组比较,aP<0.05
2.2 AIS 患者接受rt-PA 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年龄、心房颤动史、基线NIHSS评分、G-FAST 评分、LAVO 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心房颤动史、基线NIHSS 评分、G-FAST 评分及LAVO 均为AIS 患者rt-PA 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3 G-FAST 高分组、低分组患者基线资料及预后结局比较 高分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6.83±13.54)岁、心房颤动史占比为68.57%(24/35)、基线NIHSS 评分为(11.25±5.71)分、LAVO 占比为77.14%(27/35),均高于低分组的(61.07±10.38)岁、33.33%(10/30)、(9.11±4.40)分、16.67%(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3 个月后预后良好率为40.00%(14/35),低于低分组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P=0.032<0.05)。
3 讨论
近年来AIS 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攀升,AIS 患者发病前会有神志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经临床证明静脉药物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供应脑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或因为移位的栓子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会对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静、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者血流量的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的脑组织缺血,表现为脑缺血、脑细胞坏死,临床治疗AIS 患者的关键是疏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供应[7]。血管再通具有时间依赖性,故院前及急诊早期识别适合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是关键所在,临床上CTA、MRA 等检查方法耗时长且对操作要求较高,不适合作为静脉溶栓前的常规检查[8]。研究结果指出,G-FAST 评分识别AI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与NIHSS 评分相当,且G-FAST 评分有着操作简洁的优点,患者接受度高,已在临床广泛应用[9]。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是AIS 患者接受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与高龄患者自身代偿功能差,并发症多有关,与汪幸华等[10]研究结果相符。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史占比、基线NIHSS 评分、G-FAST 评分、LAVO 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 量表评分项目较多,操作较复杂,故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G-FAST 评分能够明显缩短对AIS 患者的评估时间,且两种方法预测AIS 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当[1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房颤动史、基线NIHSS 评分、G-FAST 评分及LAVO 均为AIS 患者rt-PA 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FAST 评分高分组3 个月后预后良好率为40.00%(14/35),低于低分组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P=0.032<0.05)。提示了G-FAST 评分和脑梗死预后有关,高分患者更易发生预后不良,可能对预测脑梗死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G-FAST 评分可作为一种评估工具,预测接受rt-PA 静脉溶栓治疗的AIS 患者预后结局,简便易操作,在临床为进一步诊疗提供帮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