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原发去分化脂肪肉瘤一例
2021-11-25邱华锋牟一平
邱华锋 陈 科 牟一平
脂肪肉瘤是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软组织肉瘤,年发病率约6.4/1 000 000[1-2]。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作为一种特殊的亚型,既存在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又存在恶性非脂肪源性成分[3]。DDLP 多发生于四肢及腹膜后,发生于胰腺比较罕见,对于该特定部位脂肪肉瘤的临床特点,预后尚不明确[4]。现报道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胰腺原发DDLP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
1 病例资料
患者52 岁,女性,因“体检发现胰尾部肿物1 个月”入院。患者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无黄疸消瘦,无排气排便停止,无畏寒发热。25 年前曾行剖宫产手术;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 年,未曾治疗;4 个月前因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长期服用优甲乐每天75μg,近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指标正常。查体所见:下腹部正中可见10cm 纵行陈旧性剖宫产手术疤痕,余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肿瘤标志物,大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传染病四项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 抗体、乙肝核心抗体(+)。腹部增强CT 示:胰体尾部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影,直径约25mm,CT 值9~62HU,内见点状致密灶,动脉期可见不均匀强化,CT 值32~148HU;病变下部可见絮片状浑浊脂肪样低密度影,范围约44mm×43mm,增强似可见少量强化;脾静脉受压。其余胰腺实质密度尚均匀,界清,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脾脏形态、大小及密度无明显异常(见图1-2)。结合病史及检查,胰腺病灶不除外恶性可能,手术指证明确。
图1 腹部CT 平扫见胰体尾类圆形肿块,直径约25mm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遂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胰体尾一肿块,大小约3cm×3.5cm,质韧,边界清,肿瘤压迫脾静脉,局部与脾静脉粘连致密,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剖检标本见肿瘤位于胰体尾,灰黄结节,质韧,切面灰白实性,边界清楚(见图3)。术中冰冻病理提示梭形细胞肿瘤,胰腺切缘阴性。术后常规病理提示“胰体尾”软组织梭形细胞肉瘤,胰周淋巴结未见转移性肿瘤(0/7),切缘阴性。免疫组化结果为Ki67(+5%)、S-100(-)、SMA(+)、Desmin(-)、P16(+)、CK(PAN)(-)、MDM2(+)、CD117(-)、SOX10(-)、CD34(-)、ALK(1A4)(-)。考虑为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的胰腺DDLP(低级别)(见图4)。患者术后第1 天进水,第2天拔除导尿管并下床活动,第9 天拔除放置脾窝引流管1 根,术后13 天出院,带放置于胰腺残端引流管。术后第28 天拔除引流管1 根。术后未行辅助治疗。患者术后每3 个月按时门诊复查。现术后随访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图2 腹部CT 增强胰体尾类圆形肿块见较均匀强化
图3 肿瘤位于胰体尾,灰黄结节,质韧,界清
图4 免疫组化图(HE ×100)
2 讨论
DDLP 是脂肪肉瘤的一种亚型,约占脂肪肉瘤的15%~20%,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多见于50~60 岁人群,男性是女性发病率的2 倍[5]。肿瘤组织形态上既存在高分化成分,又包括低分化肿瘤成分,后者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骨肉瘤和血管肉瘤等肿瘤成分[3]。
DDLP 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发现,发现时常体积巨大或因压迫周围器官而出现腹痛腹胀等非特异表现,主要靠CT、MRI 等诊出占位性病变。DDLP在CT 上常表现为脂肪瘤样成分和软组织成分形成的混合病灶,高分化成分越多,脂肪瘤样成分面积越大,软组织成分可轻度强化。在MRI 上则可见典型的脂肪成分和软组织成分,脂肪信号在T1WI和T2WI上呈高信号,软组织成分在T1WI 上呈现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 上呈混杂高低或中-高信号;在抑脂序列上,表现为低信号脂肪成分伴有条索状或结节状软组织信号影。对于高分化成分较多的DDLP 需要与脂肪瘤相鉴别,但是脂肪瘤在影像上亦可出现软组织条索影。对于高分化成分较少的DDLP 在影像学上甚至可以表现为无明显脂肪瘤成分,则需进一步与胰腺导管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相鉴别,但是单纯依靠影像学术前较难明确诊断,如能借助穿刺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性[6-8]。
DDLP 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术后预后较差,其局部复发率高达40%,而术后转移发生率达20%~30%[9]。近期一项大型多中心数据研究表明,DDLP 在脂肪肉瘤中预后最差,其5 年生存率为49.4%[2]。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术中需要精细解剖,保证R0 切除,必要时联合周围脏器切除[10]。本案例术中发现,胰体尾部肿瘤与脾静脉粘连致密,考虑肿瘤已侵犯脾静脉。而当前针对DDLP 临床尚缺乏有效的化疗药物,目前主要推荐的一线治疗仍是基于异环磷酰胺和蒽环类的化疗方案,而围术期放疗是否能改善患者预后也无明确证据[11]。对于晚期或不可切除DDLP,靶向药物CDK4 抑制剂哌柏西利可作为一线治疗[12]。在免疫治疗方面,近期相关研究提示,抗PD-1 抗体对部分DDLP患者有效,一项针对晚期肉瘤的多中心二期临床试验(SARC028)显示,DDLP 在抗PD-1 抗体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20%,因此研究者对DDLP 队列进行扩展研究发现,扩展30例中新增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0例,最终DDLP 队列客观缓解率为10%[13-15]。同时一项评估术前应用抗PD-1 抗体单药和联合抗CTLA4 抗体对于可切除DDLP 价值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16]。
本案例术后病理为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的胰腺去分化脂肪肉瘤,是DDLP 的一种罕见类型。自1998 年Nascimento和Fanburg-Smith 正式提出以来鲜有报道[17],而本例是胰腺原发伴脑膜上皮样漩涡和骨化的胰腺DDLP。由于存在漩涡结构,该类型去分化脂肪肉瘤需与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等肿瘤相鉴别。通过术后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DDLP 进一步鉴别诊断,MDM2、CDK4和P16 阳性对DDLP 有特征性诊断意义,同时神经源性标志物S-100、SOX10和黑色素细胞特异标志物HMB45、MART-1 为阴性[1,18-19]。此外影像学及术后病理中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的出现也有助于DDLP 的鉴别。
综上所述,胰腺原发DDLP 比较罕见。患者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常因巨大肿块压迫周围器官出现腹痛腹胀等非特异表现。术前影像学可显示胰腺占位性病变,部分患者可见在脂肪密度灶中混杂软组织肿块,有提示意义。手术是当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转移和无法完全切除患者可联合放化疗。术后免疫组化MDM2 扩增,CDK4、P16 阳性有较强诊断意义。部分患者病理可见特殊漩涡结构,需要与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等肿瘤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