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瘘口内疝嵌顿合并肠坏死1例
2021-11-25马胜辉李建华刘小双
马胜辉 李建华 任 佳 刘小双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067000
对于低位直肠恶性肿瘤、结直肠外伤性破裂和急性期结肠梗阻等常需行临时性结肠造瘘术,对于直肠癌 Mile’s手术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术,在我国约有20%结肠损伤及急性结肠梗阻患者需要 3~6个月时间用这种形式解决排便问题,约有半数直肠癌患者需要永久性造瘘排便。结肠造瘘术后造瘘口旁疝较为常见[1],但造瘘口内疝嵌顿后小肠和乙状结肠造瘘口肠管坏死较少见,我科于2020年5月27日收治1名直肠癌晚期伴肠梗阻患者,入院后行腹腔镜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术后患者恢复好,从乙状结肠造瘘口排便通畅,顺利出院。患者术后5个多月因造瘘口肠管脱出伴有肠梗阻再次于我科住院治疗。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3岁,主因“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后5个月余,肠管经造瘘口脱出不能还纳2h余”于2020年11月7日 22:42入院。病史:患者5个多月前因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于我科住院治疗,术中腹腔镜探查直肠肿瘤侵犯盆腔,形成冰冻骨盆,无法手术切除,遂行腹腔镜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以解决患者梗阻问题,患者术后恢复好,从乙状结肠造瘘口排便排气通畅,顺利出院。患者2个多小时前坐立位鼓肚子后突然出现肠管经造瘘口脱出,不能还纳,伴剧烈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进行性加重,就诊于我院,急诊以“造瘘口肠管嵌顿疝”收住院。既往体健。查体:T:36.1℃,P:70次/min,R:19次/min,BP:156/93mmHg(1mmHg=0.133kPa),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可,左侧腹壁造痿口处可见脱出肠管,长约10cm,肠管水肿,呈深紫色(见图1),全腹压痛,伴肌紧张,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未闻及。辅助检查:腹部CT:肝内多发转移瘤,双侧肾上腺转移瘤,直肠占位,盆腔内多发重大淋巴结,左侧腹壁造瘘术后改变,胃肠管内见较多内容物,考虑左中下腹部小肠梗阻(见图2)。初步诊断:造瘘口肠管嵌顿疝、肠坏死、小肠梗阻、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后、直肠癌、肝脏转移瘤、双侧肾上腺转移瘤。
图1 造瘘口内疝嵌顿肠坏死
图2 造瘘口内疝嵌顿腹部CT图像
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急查血常规+血型、凝血、肝肾功能、离子,心电图等检查,无明确手术禁忌,患者肠管经造瘘口疝出嵌顿,合并肠坏死、肠梗阻,诊断明确,需急诊行手术治疗,于2020年11月8日0:30行急诊手术,术中探查见肠坏死(见图3)。
图3 术中探查见肠坏死
腹腔内黄色渗液总量约100ml,见小肠内疝入从造瘘口处脱出的肠管,脱出肠管黏膜多处破裂,颜色变黑紫色,内疝小肠和乙状结肠造瘘口脱出肠管嵌顿坏死,近端降肠管扩张,肠壁充血水肿明显,造瘘口远端乙状结肠可见大量粪块,给予分离造瘘口处肠管与原腹壁造瘘口周围组织,解除嵌顿梗阻,可见暗紫色小肠约30cm,肠管之间亦有较多粘连,肠管无蠕动,边缘动脉无搏动,应用温生理盐水纱布湿敷肠管,肠管颜色、搏动均不能恢复。再次探查血运差段肠管无明显改善,考虑小肠坏死,决定行坏死小肠切除吻合术,造瘘口脱出乙状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术,于坏死小肠两端正常肠管行吻合术。手术于2020年11月8日 1:30结束,出血约200ml,术中输红细胞2个单位,血浆200ml。术后病理(B1546583):送检小肠及大肠一段,小肠肠管全程出血,有炎细胞浸润,大肠肠管扩张,部分间质出血。术后予禁食、补液、抗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可,顺利出院。
2 讨论
结肠造瘘术是结直肠损伤、急性期肠梗阻、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常见术式。术后造瘘口常见并发症包括造瘘口回缩、梗阻、狭窄、感染、脱垂、造瘘口旁疝等[2]。而造瘘口内疝嵌顿后小肠和乙状结肠造瘘口肠管坏死较少见。嵌顿疝作为外科严重的急腹症,病情进展迅速,需及时诊治,否则嵌顿肠管将会发生缺血坏死,肠管破裂,进而引起腹腔感染,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本例患者入院后我科积极完善术前检查,诊断明确,急诊行手术治疗,该病例肠管完全疝出并嵌顿,临床上较少见,术中对嵌顿肠管的血运判断非常重要。患者及时得到了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术后恢复好,顺利出院。据报道腹壁嵌顿疝合并肠坏死所致的死亡率高达 20%~30%,而诊疗的延误恰恰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嵌顿疝合并肠坏死的及时诊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