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灰霉病症状及抗药性发展
2021-11-25董莉,刘念,张剑
董 莉,刘 念,张 剑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朝阳 122000)
灰霉病是设施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越冬和早春温室栽培普遍发生,一旦防控不及时,会引起较大的产量损失。调查发现,近年番茄、菜豆等蔬菜温室栽培中发生的灰霉病表现出一些新的症状,影响农户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判断。随着种植户对灰霉病防控意识的提高,化学药剂被高频次、高浓度使用,使得灰霉病菌抗药性逐渐升高,降低药剂防治效果。
1 发生症状
叶片边缘侵染,引起“V”形病斑,也能在叶片中央侵染,产生圆形带轮纹的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果实染病,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侵染,后向果实扩展,病部呈水腐状,后产生厚厚的灰色霉层。叶柄发病后组织软化、腐烂至叶片折断,产生灰色霉层。茎部感病多在分枝处或茎基部,表现为腐烂,在高湿条件下着生厚的灰色霉层。越冬茬菜豆苗期即可发病,表现为生长点感病坏死,生长弯曲的果实在其内弯处也会感染灰霉病,表现为腐烂,湿度大时着生厚的灰色霉层。
2 抗药性发展
2.1 灰霉病常用防治药剂
国内外用于防治灰霉病的常用杀菌剂主要有9类:苯并咪唑类、苯胺基嘧啶类、二甲酰亚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苯吡咯类、酰胺类、烟酰胺类、二硝基苯胺类、N-苯氨基甲酸酯类(表1)。
表1 灰霉病常用杀菌剂种类、代表性药剂及作用位点
2.2 我国灰霉病常用化学药剂抗药性发展
我国市场上的灰霉病防治药剂已使用多年,各药剂的抗性水平不断升高,多重抗性的菌株数量逐年增多。
辽宁省番茄灰霉病对腐霉利表现中抗的菌株占比33.33%,田间已无对嘧霉胺的敏感菌株,且高抗菌株占比99.39%[5]。山西省蔬菜灰霉病对嘧霉胺抗性频率达到50.29%[6],乙霉威抗性频率均在26.0%~50%以上[8]。长三角地区灰霉病病菌对嘧霉胺、多菌灵、腐霉利、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分别达68.57%、70.48%、68.10%、15.23%[7],浙江省草莓灰霉病对多菌灵、嘧霉胺、异菌脲、嘧菌酯单独抗性比例平均为65.66%~82.76%,4 重抗药性的菌株比例达到61.64%,并且出现了5 重抗性菌株[1]。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的抗性频率达到55.73%~77.31%,并出现对4 种药剂均表现抗性的4 重抗性菌株[2]。河南省番茄灰霉病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频率达到81.29%~93.53%,对3 种药剂均表现抗性的菌株占比71.22%[3]。山东省存在黄瓜灰霉病对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乙霉威、多菌灵、氟吡菌酰胺、啶酰菌胺、咯菌腈均产生抗性的8 重抗性菌株,并且6 重抗性菌株占比75.29%[4]。安徽省番茄灰霉病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抗性菌株数分别为28.3%、20%和73.3%[9]。
3 讨论
在秋延晚和越冬栽培的设施园艺生产中,由于气候环境制约,极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而由于没有针对灰霉病的抗性品种,生产上主要还是采用化学防治技术。部分化学药剂同一生长季被高频次使用,如番茄喷花时加入嘧霉胺、黄瓜喷花加入咯菌腈等,加速了灰霉病菌抗药性产生。部分药剂如腐霉利、异菌脲等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灰霉病菌已普遍产生抗药性。因此,灰霉病的防治,要在对各防治药剂开展抗药性研究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药剂选择和轮换使用方案,同时,根据天气条件,适时调整温室环境,合理使用增温、补光、降湿的管理措施,降低灰霉病发生几率和传播速度,为采取进一步防治措施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