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21-11-25赵纪娜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大学生

赵纪娜

(山东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0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在这一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热点多,公众对事件的关切程度高。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新媒体全方位的数字化、互动性、个性化等传播优势,大学生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也日益丰富。[1]其中既有冷静理性的正向认知,又有盲目从众的反向认知,夹杂着双重属性,打破了高校原本既定式、秩序化的舆论生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与方式受到了深刻影响。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工作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及其他科技的加速融合创新和发展聚变,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变革。“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指的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要注意充分发挥互联网自身的优化集成作用,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中广泛、深度应用、融合互联网创新成果,以提高社会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最终形成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

在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最早是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该计划更加注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此来发展壮大经济中的新兴业态,打造出新的产业增长点,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智能化发展提供支撑,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下,“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政工作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1.新媒体对青年群体的影响

“青年”一词,不同的社会定义是不同的,它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一直处于变化中。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年”定义为15—44周岁,我国青年联合会将其定义为18—44岁。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青年群体处于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他们追求和实践的话语权不断增大;连同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和力量被发现、挖掘,并被赋予更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0年4月28日正式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此报告显示,我国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为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64.5%;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21.5%、20.8%,高于其他年龄群体,互联网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庞大的网民群体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在促进社会消费和就业、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消费循环的产业链,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尤其是青年一代。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并不绝对,而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这些“传统媒体”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媒体形态,它主要是指借助计算机或者具备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某种数字设备来传播信息的载体。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数字化和互动性。从技术方面来看,新媒体呈现出数字化的特征;从传播特征来看,新媒体具备高度的互动性。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迅猛,形式多样,当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手机媒体。手机作为一种通信工具,借助网络发生了强大的功能转移,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无可取代的多种功能,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等领域,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2.新媒体在创新高校思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传播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它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的探究可以考察出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它完全站在受众的立场,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被誉为“传播学之父”的施拉姆就曾经非常形象地将“使用与满足理论”比喻为“自助餐厅”,他说,受众参与传播活动,就像是在自助餐厅里吃饭,每个受众都是按照自己喜爱的口味和当天的食欲来选择菜品。媒介能做的只是像自助餐厅一样提供丰富的菜品,给受众尽可能多的信息和服务,却不能让受众强制接受自己传播的信息,这就像我们不能把很多饭菜硬塞进别人的嘴里一样。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的接触和使用行为也印证了这一理论,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拥有了更多选择权。[2]

三、特殊时期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

我们针对特殊时期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使用抖音短视频的男女比例基本一致,而且大二大三的使用人数较多;大学生基本是从朋友、同事、家人等的宣传开始接触抖音,广告宣传次之;大学生使用抖音的时间有一半人是在6个月以上,而且大家在空余时间经常或偶尔看抖音的人数占74%;大家认为影视综艺类、生活技能类内容最吸引人,风景旅游类、其他类次之,明星类占比最少;大家使用的功能中观看视频、点赞评论占比极高,关注他人、直播购物等次之,其他类功能占比较少;数据显示,大家看视频时没有特定对象,少数人倾向于观看关注的人、附近的人的视频;大部人看抖音是很少或偶尔忘记时间,只有24%的人经常因为观看抖音忘记时间;大家普遍对内容的丰富性很满意,播放与切换视频的流畅度、拍摄的易用性、能够迅速找到感兴趣的问题较满意,其他功能占比最少;大家基本或部分同意抖音是一种良好的放松方式,有少部分人完全同意或不同意抖音是一种良好的放松方式;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抖音丰富有趣,具有一定的观看价值;20%认为耐人寻味,值得观看;其他人都没有看法或认为没有价值。大部人认为抖音出现后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有利影响,例如开阔眼界、获得新技能等,也有部分人认为有不利影响,例如浪费时间、传播不良风气等;60%的人会把抖音推荐给别人,剩下的人不会把抖音推荐给别人;未来大部分都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卸载抖音,确定自己卸载或者不卸载的人数各占20%;68%的人对抖音盛行对社会的影响保持中立态度,16%认为利大于弊,10%认为弊大于利,其余人没有看法。

本次问卷共调查了来自我校不同年级的86名学生,从问卷所得数据来看,绝大部分人了解、使用微博且使用频率很高,其中接近一半的学生对微博比较了解,有58.14%的学生每天至少使用一次及以上,只有3.49%的学生从不使用,对其不感兴趣。可见,微博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力还是极大的,其所面对的市场非常广阔。

在调查中发现,有68.67%的同学愿意在微博积极发表言论,多数人使用微博有多种用途,排名前三为观看新闻热点、浏览他人动态、关注奇闻逸事;其中有高达97.59%的同学认为微博具有开放式、传播时效快的特点;大部分同学还认为微博具有信息全面多元、用户参与性高且互动性强的特点。不难发现,微博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搜集、了解和传递的需要,利于公众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间接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大势所趋。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新媒体有效传播疫情的相关讯息,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一半以上同学对疫情防控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众所周知,新媒体是当代社会最先进的媒介方式,对社会的信息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个人博客到手机短信,新媒体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

有学者评论过,“把微博这种短平快的应用当成信息的全部时,就是比快餐还快餐的信息进食,而且还严重偏食。这是一项重要的传播应用,但它的立足点是一个渠道,而非内容。它是一扇窗户,但绝非景色本身。”诚如斯言,微博作为新媒体应用之一,其信息难免会鱼龙混杂,掺杂一些无营养甚至是反面的讯息,这些都是需要管理和监督的。

四、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特征及教育引导策略

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崇尚自由平等,拥有独特的个性,需求是多层面的,追求个性需求的满足。面对这一形势,高校网络舆论教育引导要坚持舆论进攻和舆论防守相结合,坚持线上交互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硬性规定和软性引导相结合。[3]

1.工作理念需要进一步创新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之间的社交活动都是通过微信、微博、QQ或其他网络交流平台、短视频App来实现的。高校思政工作要以大学生为中心,依靠新媒体技术,开展适合大学生发展和愉悦的多样化活动,真正解决他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4]“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信息判断也更加准确,高校还可以应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海量信息、迅速便捷、及时互动等显著功效,及时更新思政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5]

2.工作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可以利用互联网及全媒体平台,设置符合学生特点、深受喜爱的网络主页,开发便捷的移动客户端,还可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积极宣传和解读学校主要政策,帮助解决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学习等问题。[6]全媒体平台还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可追踪性、透明性等特点,高校可以在一些国庆、校庆等重要节点,利用网络小软件或者全媒体平台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感。

3.特殊时期更要充分发挥新媒介功效

2020年伊始,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大部分的省市和地区都相继宣布和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种媒介形式均发挥其独特优势,在信息传播与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思想较活跃、行动性强的特殊群体,响应国家号召不返校、不聚集,开展网络课程学习活动。面对突如其来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这种分散的生活环境中,受到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以网络素养培育为抓手,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高校要准确把握网络社群信息传播规律,全面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深入认识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社群中可能引发的社会效应,积极探索网络社群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大学生网络意见引导策略,将网络素养培育作为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的关键点。高校是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主阵地,应构建课堂教学、讲座论坛、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层次网络法律和道德教育体系。[7]教育大学生在法律允许和道德规范下合理进行网络表达,知晓个人网络表达的边界和后果,防范网络失范行为。

5.加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监管

加强监管部门的大力监督和政策支持,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新媒体的网络空间。微博平台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积极宣传正能量,及时处理不正当的发文及言论,细化审核机制,保证信息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做好舆情的监测和管控,真正规范每个用户的网络行为,净化微博空间,营造良好的新媒体形象。

五、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该主动行动起来,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在各类特殊事件中,为学生提供应有的人文关怀,及时排除非理性情绪,积极弘扬正能量,让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疏导情绪的有效通道,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和文明校园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信息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订阅信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展会信息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