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综合年鉴编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广西部分市、县(市、区)综合年鉴评审稿及成书为例

2021-11-25钱玉洲

广西地方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年鉴供稿条目

钱玉洲

(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 柳州 545006)

至2020年底,全国已实现省、市、县综合年鉴全覆盖,数量达3000余种、29000多部,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年鉴编纂的质量问题受到各方关注。本文选取广西部分市、县(市、区)综合年鉴,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为年鉴高质量编纂提供参考。

一、综合年鉴编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则性方面问题

1.纪年问题

某市综合年鉴2020卷(送审稿)在记述“建置沿革”条目时,把1949年12月记述为“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这是错误的。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民国纪年法在大陆停止使用。

2.涉港涉台表述问题

某市综合年鉴2016卷在“外国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分目下设“投资国别和地区”条目,内文记述有“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6家,其中中国内地投资2家,香港2家,印度2家”。此违反了中指组《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对“记述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的表述要求。有些地方商务部门将与台、港、澳的贸易归为外贸进行统计,造成这些市县在综合年鉴的框架设计和内文处理上对“外贸”“外资”“外商”与“内资”“台资”“港资”区分不清,同出一辙。

3.民族、宗教问题

一是忽视对少数民族的记述。如某市综合年鉴2019卷在“概况”类目中没有设置少数民族基本情况的条目,内文也没有记述本市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在“社会生活”类目中虽设有“民族宗教事务”分目,但其下所设条目中没有一条介绍本市民族的基本情况,该市有2个民族自治县,近百万少数民族人口。二是对聚居民族不够尊重。如某市综合年鉴2019卷只将壮族和汉族定性为本地区聚居民族,而该市综合年鉴中记载所辖区域还有瑶族和侗族两个民族乡。三是忽视宗教事务记述。如某市综合年鉴2019卷在“基本市情”“社会生活”和“中国共产党XX市委员会”等类目中均没有介绍宗教基本情况,虽然“中国共产党XX市委员会”的“统一战线”分目下设有“民族宗教”条目,但没有全市宗教基本情况。

4.涉密问题

涉密问题主要表现在军事记述方面,如军事设施、警卫目标、人防工程、疏散地域、武器装备及技战术指标等静态数据;国防动员潜力、征兵数量、转服预备役人数(尤其是技术兵人数)、军事单位领导名录、部队移防驻防、民兵实力、战时预备役编成、经费投向等动态数据。如某市综合年鉴2019卷的“人民防空”分目之下“城市防护”条目将防空疏散地域具体到村,属于泄密。某市综合年鉴2019卷的“武警XX支队”分目之下的“实地考察”条目,上至武警总部、武警广西总队和XX支队的领导,下至参谋、助理员共25人次,都清晰标明姓名、单位、职务,不符合保密要求。

5.敏感事项把握问题

综合年鉴应当充分考虑敏感问题的社会影响,对易引起争议、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要严格把关。如某市综合年鉴2019卷在“政法委”部类记述“共检查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1281个,公务邮箱2065个”。某市综合年鉴2016卷“政治”部类中的“信访维稳”条目记载“认真做好XX市进京上访及非正常上访人员的接离、劝返、稳控、送返工作。全年全市进京非访15人……”。均属敏感事项把控不严问题。

(二)体例方面问题

1.框架设计遗漏重要事项

综合年鉴框架应涵盖年度内本行政区域的基本情况[1],重要部类的缺漏则降低了年鉴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如某市综合年鉴在框架设计时没有设置“宗教事务”分目(条目),属于资料不完整,削弱存史价值。某市综合年鉴将“人物”归入附录之下,降低了“人物”的重要性。“人物”之下应分设“新闻人物”“先进人物”“逝世人物”“百岁老人”等,但广西多部市级综合年鉴要么未设“新闻人物”,要么未设“逝世人物”。某市综合年鉴“大事记”收录的大事多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大事,忽略了社会大事收录;重视收录本市的大事,忽视了中央直属单位、自治区直属单位在辖区内的大事。

2.分类不合理

综合年鉴框架应做到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编排有序[2]。综合年鉴类目、分目设置出现的主要问题:一是群团组织设目不当。记述群团组织工作,一般以“人民团体”或“群众团体”名称立目,忽略了“社会团体”。有的以“社会团体”立目,内容却只包含“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缺少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团组织。二是政府部类立目不明晰。如某市综合年鉴2018卷将政府部类简单立目为“经济行政管理”。三是目的升格与降格违背基本规律。如某市综合年鉴2016卷将对台工作从“中国共产党XX市委员会”类目中析出,升格为类目,升格不科学。框架设计应尽量按照《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进行分类,不可随意组合或升格、降格,尤其是管理类的类目、分目或条目,一般不应升格。一些市县为突出地方特色,将分目提升为类目、条目提升为分目,如以煤炭、石油开采等为特色的单一性资源城市;以旅游、汽车生产等见长的独特地域城市;以茶叶、莲藕、木耳为主产业的特色农业县等,此类升格属情理之中。

3.条目撰写不符合要求

一是语体不正确。很多综合年鉴没有严格使用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有新闻体、总结报告痕迹。如某县综合年鉴2014卷“建设新型工业重镇”条目多为总结报告用语,信息含量小,有用价值少,违背了“消除部门工作总结、报告痕迹”[3]“坚持述而不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4]等条目撰写的基本要求。二是题文不符。条目所记内容并非目名所涵盖的内容,如某县综合年鉴2018卷“县政府”分目下记述的是县领导的分工,而非该县政府工作。有的年鉴分目下所列的一些条目不是分目所包含的内容。三是“独木成林”。有的类目下设置的分目、分目下设置的条目过少,显得头重脚轻,如某县综合年鉴2017卷“国防建设”类目下只有一个分目“XX县人民武装部”;“打击刑事犯罪”条目下只有一个子条目“‘神剑’专项行动”,违背了“分目下不能只设一个条目”[5]的规定。

(三)记述要素方面问题

综合年鉴记述要素一般包括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起因和结果等,容易出现的明显错漏有:要素记述不全、时间不准确、人名错误或图片人物标注错误、地点不准确甚至错误。如某市综合年鉴2018卷在审稿环节发现“区县概况”中某区区长姓名错误。某市综合年鉴2019卷评稿阶段发现将“中共XX市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错记为“中共XX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代表大会”记述为“党委全会”等属此类现象。数据出错是最常见的问题,数据使用不严谨,数据来源不一致,造成前后矛盾。如某市综合年鉴2020卷在评稿阶段发现,“工业·信息业”的汽车工业概况所反映的数据与附表数据相加不相等;某市综合年鉴2016卷在出版单位返稿的最后环节发现前彩页“数字XX”的财政收入的小数点向前挪了一位,实际财政收入减少了10倍。某市综合年鉴“教育部类”设置有XX中学的条目,评稿时发现学生总数与各分数相加之和不一致。

(四)图照使用方面问题

1.图片人物选用不严格

一是没有严格落实领导人图片入鉴的要求。年鉴刊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照片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6],但许多综合年鉴擅自将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本地区考察、调研的图片入鉴,并在年鉴前彩页开设“领导考察”“领导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XX”等栏目。此类问题在2015年前的综合年鉴中出现较多。二是受到纪律处分或刑事处罚的人物入鉴。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始终处于高压态势,常有违法违纪领导干部在年鉴供稿前还在正常工作,单位供稿后此人却受到组织审查,供稿单位没有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年鉴编辑,编辑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继续将图片入鉴,处于图片不显眼位置的违法违纪干部,容易误入年鉴。

2.图片人物标注错误

综合年鉴人物标注问题一般是由于编纂人员不熟悉图片人物,又没有向图片供稿单位核实,因而出现错误标注。如某市某区综合年鉴2017卷将中共XX市委政法委书记的姓名标注为中共XX市XX区政法委书记。

3.领导班子顺序标注错误

造成标注错误的原因既有来自编纂者对参会领导不熟悉,也有供稿单位粗心大意,没有认真核对。如某市综合年鉴2012卷,在记述2011年换届年的前彩页中采用了新一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的图片,因编纂人员粗心,造成政协领导班子顺序标注错误。

4.地图错误

主要有两点:一是没有及时更换地图。因城市扩容、行政区划调整、重要道路(含公路、铁路)和城市街区建设,没有及时更换市县地图和城区图。尤其是当前城市扩容非常快,而市级地图设计单位关于地图编制与审核的费用高、时间长,地方志部门从节约经费成本和时间成本考虑,往往对此问题重视不够。二是重要地点标注错误。城市地标性建筑、与民生相关的重要地点、城市主干道等标注不正确,多数因编纂者不细心造成。

二、原因分析

综合年鉴产生问题的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不强是综合年鉴出现明显错漏的最根本原因。一是主编当甩手掌柜。综合年鉴主编一般均由市、县(市、区)方志部门负责人担任,其职责主要是把控综合年鉴政治关,但有些综合年鉴主编重志轻鉴,没有起到把关定向作用;有些主编将责任推给分管领导或责任编辑,不亲自组织篇目设计,不参与评稿审稿,致使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二是分管领导只当二传手。分管副职认为上有主要领导把关,下有责任编辑负责,对综合年鉴事务分而不管,造成中间环节缺失。三是责任编辑不负责。责任编辑是年鉴编纂的最核心因素,但有许多责任编辑不用心编纂,分纂内容错漏不断。四是供稿单位不重视。很多供稿单位认为年鉴供稿不是本单位重点工作,甚至认为年鉴供稿是负担,不认真、不细心,导致上述列举的各种问题易发频发。

2.没有严格遵守综合年鉴编纂的相关标准

近年来,中指组相继制定颁发《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各省、区、市年鉴业务主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新闻出版部门对编辑出版包括文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也提出了相应要求。部分编鉴部门没有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法规知识,仅凭感觉或一知半解编纂年鉴,导致各种问题屡屡发生。

3.经验主义作祟

一些年鉴编辑在多年的业务工作积累中,形成了个人固有的年鉴编纂方法,由此滋长了经验主义作风,不善于听取其他编纂者、评稿专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导致一些问题反复出现。

(二)客观因素

1.专业素养不够

一般县级综合年鉴的供稿单位在100个左右,市级在200个左右,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近300个,参与年鉴供稿的多数为办公室(综合部门)人员,有的单位经常更换供稿人员,对年鉴体例、入鉴内容不熟悉;有的是刚入职的新人员,对本单位情况掌握不全面,编纂能力参差不齐。

2.编纂人员少,知识储备不足

以广西柳州市为例,市本级和10个县(区)方志机构编制仅46人(5个县均为史志合一,5个市辖区除一个市辖区有编制外,其余4个均无编制),实有43人。多数方志部门有重志轻鉴的倾向,除了参加市、县(区)志的编纂,落实到综合年鉴的编纂人员非常少。柳州市本级,仅1名在职干部主抓市级综合年鉴的编纂,外加聘请4位退休干部参加编纂;10个县(区)的综合年鉴,平均1.5个在职干部每年完成80万—90万字的综合年鉴编纂任务,编纂力量不足是综合年鉴出现明显错漏的主因之一。全市方志(史志)在编干部43名,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不足10人。虽然其中不乏经多年实践锻炼成长起来的优秀年鉴编辑,但是绝大多数方志干部欠缺系统的方志知识学习和储备,因不熟悉专业带来综合年鉴错漏问题不在少数。

猜你喜欢

年鉴供稿条目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The Old Brass Wagon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Jokes and Humor
Jokes and Humor
Results and Roses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