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疏导方法分析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社会工作者中学生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当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心理工作者应结合工作的重点内容和主要职责,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德育教育的新思路,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心理问题,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和生活。

一、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方面

中学阶段,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一味地要求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萎靡不振,甚至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的问题。一部分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成绩差,就会出现厌学情况,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也会遇到诸多困扰,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二)青春期的心理

中学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内心活动非常复杂,很容易产生封闭心理,如果长期处于消极状态,就不会想和外界进行任何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这是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1]。中学阶段学生生理发生了一些改变,心理也会出现一些变化。比如一部分学生阶段性兴奋、苦恼,心里有很多秘密,出于代沟或者畏惧不能向父母、老师倾诉,因此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压抑,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和抑郁。青春期学生还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进行正确引导,会对其身心发展造成非常严重影响。

(三)人际关系

中学阶段学生人际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首先,和父母的关系。中学阶段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常和父母发生冲突,这类问题解决不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其次,和同学的关系。人需要有归属感,朋友之间需要理解和信任。但是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和同学交往时经常会有矛盾,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影响今后的发展[2]。最后,和老师的关系。中学阶段学生非常渴望来自老师的关注,如果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关心,甚至遭受指责,那么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信任老师,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产生较为强烈的压抑感和消极情绪,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阶段学生自主意识刚刚形成,对外界事物敏感程度比较高,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挫折多种多样,除了人际关系、学习方面,社会环境因素和家庭因素也会对其心理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强,无法及时消化一些消极因素,行为和思想就会发生改变,长此以往,消极情绪会越来越大,从而严重影响健康成长。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疏导,会对其今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除了家庭和学校,还要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力量,深入分析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学生自身成长的原因。中学阶段因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所以在一些事务处理方面会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很容易出现较大心理问题。其次,社会负面影响。中学阶段学生好奇心较强,会对一些新鲜事物进行思索及探究,这一阶段所接收到的如果是消极信息,就会产生一定的困惑,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再次,一些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或者夫妻关系处理不好,也会加大孩子心理负担。最后,部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没有足够的了解,将心理健康教育推给思想品德课,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心理疏导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优良品德的形成,限制其全面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方法

(一)社会工作者帮助学校有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有责任疏导学生心理使其健康成长。在实际工作中,也可让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优势,与学生沟通,从而为后续教育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在网络时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要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工作者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提高[3]。社会工作者可以以团体协作的方式深入学校,帮助有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受当前网络信息和网络环境的干扰,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新时期背景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探寻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1.发挥基础教育的优势

社会工作者在学校辅助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基础教育优势,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质量。学校需要认识到社会工作者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制定心理疏导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能够抵御网络信息的冲击及干扰。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高度重视,可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社会工作者辅助学校进行心理课程的建立,走进课堂,从社会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疏导心理问题的必要性,一点一滴地向学生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4]。另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地看待纷杂的网络信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并且全面落实。

2.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

新时期,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及质量,学校可以依托社会工作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以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社会工作者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及心理疏导方案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及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可督促教师将心理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一部分。社会工作者可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素质进行系统研究,既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还可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为后续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方便制定符合学生当前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学规划,根据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质量[5]。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注意自身的心理问题。另外,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甄别。社会工作者可以深入学校举办的相关主题活动中,为学生讲解网络信息判别知识,促进学生的心理状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治疗场所,条件许可的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完善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和纠正自身的不良思想及错误的行为,提升自我调节能力,走出心理困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灵活应对多元化信息,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二)网络平台的建立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和社会工作者要紧紧把握网络时代的发展特点及优势,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校园网络、社区网络为平台,建立有特色的心理家园网站,创办心理测试、相伴学习等多个栏目,向学生渗透健康的心理教育知识,与之进行持续性的互动。发挥论坛互动优势,开设小专题,让学生针对自身问题和工作人员进行广泛沟通,小专题可包含青春交往、家庭交往、学习方法、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素质全面提高。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学生接收的信息更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料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体验进行及时更新,再以专题的形式通过网络全面展现,供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实现双向互动,学生日常遇到困难有一些感悟时,可以以画图或者文章的方式在网络论坛发表,以此缓解内心压力。相关负责人员需要对提交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筛选,把正能量信息在网站进行展现,有效利用这一信息平台有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个别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互动的优势。不同学生心理问题差异较大,可利用网络互动的优势进行个别心理咨询,从而实现和教师的无障碍交流,比如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网络平台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电子邮箱、设置论坛,和学生互动,积极地解决学生心理疑惑。

(四)社会资源的整合

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疏导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思想上出现的偏差。可以让学生到心理医院与医生进行沟通,医生提出疏导方案,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必要性。还可以在社区定期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实现知识的有效延伸,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四、结语

当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和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家长和社会工作者要共同协作,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更多地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使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社会工作者中学生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