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研究

2021-11-25

现代交际 2021年5期
关键词:兵团精神思想

(石河子大学宣传部 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兵团精神内涵可以用十六个字表述,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建设边疆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兵团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建设国家、兵团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屯垦戍边、维稳戍边的历史使命;加强对兵团高校大学生的兵团精神教育,对于培养服务于兵团和国家的高层次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兵团精神、兵团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

一、兵团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兵团精神有利于培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觉悟。兵团的屯垦戍边史就是一部为国牺牲、为国奉献的历史。老一辈兵团人身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先把武器保存起来,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再重新拿起武器捍卫祖国[1]。一代代兵团后代追随父辈留在偏远农牧团场守边护边,他们种地就是在站岗,放牧就是在巡逻,用生命线守护着长长的边境线。“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羊牛”,这句话描述的就是以马军武、魏德友为代表的几代兵团人的生活状态,更诠释了几代兵团人戍边守土的职责使命。兵团人用生命延续了对祖国的热爱,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篇章。将这种精神内涵融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大学生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二)兵团精神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品质

艰苦奋斗是兵团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兵团人的根本作风。“身拉木犁、吃糠咽菜、喝涝坝水、住地窝子”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初期兵团人生活的真实写照[2]。但是兵团前辈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节衣缩食、敢于创新,在这片沙漠上,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最终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边疆恶劣的环境,形成繁荣发展、稳定祥和的绿洲。现如今,市场经济导致一部分人出现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现象,而兵团人的脚踏实地、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学习具备的。因此,弘扬兵团人的自力更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助于培育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为建设祖国、建设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兵团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是兵团人根植于内心的精神信仰,更是兵团人情系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体现,奠定了兵团各行业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基石。兵团人把个人利益、眼前利益抛之脑后,把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革命胜利之时依然选择进军边疆,驻守在最艰苦、最落后的沙漠荒滩;他们不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终身,还奉献了投身建设祖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子孙后代;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工厂、棉纺厂、钢铁厂无偿交给地方,这些是实现新疆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兵团不仅在工业领域如此无私奉献,而且还延伸到农业和教育行业。兵团人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为新疆人民做好事,不与民争利,把当时最好的土地、牧场让给当地的农民,自己去戈壁荒滩开垦种地,发展生产。通过对兵团大学生进行兵团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兵团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扎根意识,为兵团培养一批“靠得住、留得下、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热爱兵团、扎根兵团、献身兵团的有用人才。

(四)兵团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开拓进取的精神

开拓进取是兵团人传承的创新精神,贯穿于兵团屯垦戍边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兵团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等重大部署,克服和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挑战,推进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兵团人的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创办了新疆天业这样一批行业佼佼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1953年打破北纬44度以北植棉禁区,在玛河流域成功种植棉花;杨亚东培育出中国第一个三系杂交棉;刘守仁培育成第一个细毛羊新品种“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等[3]。兵团大面积推广膜下植棉、膜下滴灌、精准农业、机采棉技术等,推动兵团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兵团人这种不断创新、百折不挠的品质,不断激励兵团大学生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意识,为祖国、兵团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兵团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举措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1.将兵团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把兵团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开设兵团精神相关的专题,并开设与兵团精神、兵团文化有关的思政选修课程,把兵团文化、兵团历史、先进事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之中,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了更好地使兵团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关学校、研究机构、学者编写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兵团故事》《蛟龙出天山》《亲历激情岁月》等读本,展示了兵团人无私奉献、敢于作为的精神风貌。读本的编纂有助于学生将兵团精神内化于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重要载体。

2.将兵团精神融入教师培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兵团文化、兵团精神的内容融入课堂中,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将兵团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环节

认真梳理每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兵团事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与农学、医学、师范、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投身专业研究的使命感。

(二)将兵团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及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将兵团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相融合,为全校师生营造浓厚的兵团文化、红色文化氛围,使其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认识到兵团精神的内涵。

1.丰富以兵团精神为主体的校园文化载体

创建独有的纪念馆、校史馆,用一些兵团名人、兵团前辈的名字给校园建筑物、校园景观、道路等进行命名;在校园宣传栏布置宣扬王震、张仲瀚等人物的英雄事迹及兵团模范的先进事迹;在校园广播中增加弘扬兵团精神的栏目,播放兵团红色歌曲,讲述兵团故事,感受前辈们的价值追求。

2.把兵团精神与高校的教风、校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体现着学校整体精神风貌[4]。把兵团精神与高校的教风、校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让全校师生深刻领会兵团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帮助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博学严谨、敢于奉献的教风,帮助学生形成吃苦耐劳、尊师好学、勇于进取的学风。

3.开展丰富多彩的以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邀请兵团文化研究学者开展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开学初期,兵团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馆,使学生感受到兵团前辈为兵团事业的付出,加深对兵团精神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兵团精神融入网络平台

互联网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不断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兵团精神”作为一种红色文化,将其融入高校网络平台,既可以扩大它的宣传覆盖面,也可以有效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入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将兵团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另外一个载体就是网络平台,主要从两方面来着手实现。

1.大力开展网络文化传播

依托校园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学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如辅导员、团委书记、班主任等人员推送、评论、点赞、转发关于兵团文化、兵团精神相关的理论文章和新闻,转发感人的兵团故事及先进事迹视频材料,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建立“兵团精神”官方网站

依据“兵团精神”的内容,建立“兵团精神”的官方网站,集中资源,以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师、辅导员、团委书记、班主任等教师学习和使用。设置理论知识板块,将兵团概况、兵团屯垦戍边史、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设置兵团故事板块,将兵团文化的开拓者王震、张仲瀚等革命先辈建设兵团的艰苦奋斗故事添加进去;设置兵团文化板块,收集以往关于兵团的老照片、兵团题材的电影、兵团相关歌舞剧视频、音乐添加进去。

三、兵团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实践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接触社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出生在和平年代的90后、00后,过着吃穿不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艰难岁月、体验过革命年代血与火,很难感悟那个年代的痛楚与艰辛[5]。将学校周边革命历史遗迹、纪念馆、博物馆挂牌作为兵团精神育人实践教育基地,在节假日或寒暑假,组织学生前去参观体验。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一幅幅真实的老照片、一件件斑驳的老物件,了解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吃忆苦思甜饭,体会当下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通过向革命先烈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学习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兵团精神

应当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感受兵团精神内涵,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利用暑假开展“寻访兵团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寻访老一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故事,参观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回校以后开展汇报演说演出,将自己所见所闻和感人的兵团故事讲给大家听。利用科技之冬、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开展送政策、文化、科技、医疗、教育下基层等活动,通过以上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兵团、热爱兵团、献身兵团、建设兵团,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

(三)组建相关社团,宣扬兵团精神

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可以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高效结合。高校成立实践性的大学生社团,立足学校科研机构与兵团红色资源,发挥专业社团作用,通过学生社团开展兵团文化、兵团精神宣讲,传唱兵团歌曲,编排兵团题材话剧及歌舞剧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了解、研究兵团精神。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周年纪念日,开展兵团历史文化展演活动,演艺兵团精神相关的歌曲、舞蹈、情景剧、故事、诗朗诵等,通过重现重要历史场景、重要历史节点、主要英雄人物等方式,再现兵团前辈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历史画卷,宣传兵团红色文化和兵团人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弘扬兵团精神,传承兵团文化,引领和主导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可以激发大学生对兵团精神的认同感,深刻体会兵团精神中所蕴含的主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努力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兵团精神思想
兵团记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思想与“剑”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兵团文化开发利用的“三位一体”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