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问题及其对策初探
2021-11-25赵贺芳
赵贺芳 邱 风
(1.马鞍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0;2.复旦张江研究院临海科创园 上海 200000)
民办高校指的是依法设立的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与公办院校比,民办院校明显处于劣势。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求得发展、稳步生存,成了民办高校当前最大难题。校企合作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校企合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开展,值得我们思考。
一、校企合作对民办高校、企业、学生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结合,使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资源共享。
目前,民办高校普遍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可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满足企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最终实现民办高校的价值[3]。
(一)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学生学习条件,提高其社会认知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够,个人发展定位不明确,职业规划能力较弱,与企业和社会需求脱轨。
通过校企合作,民办高校与企业可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相关实习实训,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可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晋级条件,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前做好专业规划,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提升自己的团队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社会认知度。
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师资力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对民办高校而言,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包括企业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和企业文化等,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改变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改革课程设置。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引进企业专家到学校做学术报告或做兼职教师,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知识、技能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降低高校和企业成本
校企合作,可以鼓励一部分同学到企业顶岗实习,他们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技能,在实习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企业也可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作为其人才储备,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达到“双赢”效果。
在校企合作中,民办高校和企业可以扬长避短,共建实验室,学校可以借助企业技术指导和实验设备,减少教育成本;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实验室相关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满足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研究课题的需求,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使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企业的需求直接与学校对接,让企业从优秀毕业生中直接选拔人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校企合作,能够针对学校特点和企业的需求,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相关专业技术讲座或者参与课堂教学,与学校教师一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理论知识水平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从业能力,找到更适合的工作。
二、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对校企合作重视不够,合作层次较浅
传统教育理念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4]。实践涉及学生的实习实训设备,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而民办高校经费自筹,必然会弱化实践教学。因此,虽然很多民办高校都有独立的校企合作机构,如合作发展处等,但机构内部无专门岗位对接人员,而是指定其他部门人员负责洽谈对接,这种做法对信息沟通与合作过程中的控制管理非常不利,也反映出民办高校对校企合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将企业引入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中。另外,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不愿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使学生的实习实训,只是参观和听现场技术人员讲解,“走马观花”,或者做一些技术性不高的辅助工作。企业不愿将核心工艺或技术透露给学生,学生得不到操作训练,就不能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加上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政策或制度保证学生实践效果;因此,校企合作只流于表面,很难深入。
(二)民办高校教学和科研难协调,“双师型”教师人数匮乏
民办高校本身存在师资队伍不合理[5]的问题。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许多经验丰富、工作认真的老教师,退休后来到民办院校兼职、发挥余热,对保证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专职教师都比较年轻,大部分刚刚毕业,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质量意识,科研能力较弱。尽管很多民办高校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采取了很多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但一线专职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加之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暇顾及科研,更没有精力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民办高校相比于公办高校,薪资、社会地位偏低,难以吸引企业或行业专家前来兼职,造成了“双师型”教师人数匮乏,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企业对民办高校有偏见,合作意愿不高
与公办院校比,民办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教学质量不高,加之考虑成本的影响,纷纷设置社会热点专业,没有从自身优势出发,打造品牌专业;因此,企业在与民办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中,往往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及社会竞争力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有一定误解与偏见。如果当地政府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没有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学校没有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与企业沟通,就会降低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缺乏健全的办学机制,就会出现民办高校单方面热情很高、而企业合作意愿不高的现象。
三、改善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政策保障
首先,国家要用法律手段规定校企合作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健全学生权益保护制度,实习生个人合法权益制度等,促进校企合作,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利益。其次,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引导,通过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扶持,加大民办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学校和企业也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努力进步。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提高校企合作重视度,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民办高校以为国家或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人才培养的龙头是专业建设,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参考公办高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导致毕业生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因此,民办高校应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对自己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定位,对接企业和社会需求,打造专业品牌。
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如合作发展处对企业进行深度调研,摸清企业的真实水平,发展情况及用人需求,教务处、相关院系与企业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方式等。同时,开设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将其与专业教学进行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每年固定时间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不仅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而且使企业依法履行了其社会责任,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服务学校实践教学。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的民办高校和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学校、企业领导和政府部门领导都应参与其中;负责实习实训的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也应被吸纳进来。该组织机构要定期组织开展校企合作意见交流会,诚挚听取并接受双方意见,有效进行校企合作机制的更新与优化。定期组织校企双方联谊活动,促进双方交流,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在交流过程中,企业要抛弃偏见,充分认识到民办高校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服务行业、企业的重要作用及突出贡献。
在该组织机构框架下,学校可以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与企业共同研讨专业发展,制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民办高校培养了适应地方发展的特色专业和人才,企业可从高校优选自己需要的人才,政府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并对其产生的矛盾进行调解,确保合作的有序深入及可持续发展。
(四)民办高校协调科研与教学矛盾,打造优秀“双师”队伍
民办高校应基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岗位设置调整,加大科研奖励制度,降低一线教师工作量,让其有时间和精力做科研,形成真正有效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科建设的大力发展。在校企合作中,选取专业知识扎实、学术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给予优厚奖励,在职称晋升中,要将企业挂职锻炼和论文、专利等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大经费投入,吸引行业、企业骨干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或承担一部分课堂教学任务,促进高校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交流,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有利于培养优秀“双师”队伍,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协调科研与教学的矛盾,使校企合作双方互赢。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企合作对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目前民办高校在合作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强化政府政策保障、提高校企合作重视度、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打造优秀“双师”队伍等对策,有效加大了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力度,提升了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了民办高校能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