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四重策略及其现代意义
2021-11-25白宗让
白宗让
引 言
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都有战争发生,和平时间极少。〔1〕从根本上讲,战争是人类发展阶段的局限所致,这些局限包括地域的(领土之争)、经济的(利益之争)、政治的(意识形态之争)、宗教的(信仰冲突)、人性的(自私、贪婪、残忍),等等。当前人类还处于这些局限性之中,当今国与国之间还有战争,未来是否会发生更大的战争也未可知。
因为战乱频仍,中国古代普遍重视军事。〔2〕中华民族能够繁衍生息到现在,不只是凭借优越的文化,也靠历代志士英雄的浴血奋战。人类历史上亡国灭种的例子太多了,不管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文明的还是野蛮的,都不能保证长久存活。这里面的哲理很复杂,是形而上之“道”和形而下之“术”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抓住了几十年的相对和平期来发展经济,但随着国家崛起带来的各种挑战,军事上潜在的危险也在与日俱增。《司马法·仁本》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孙子兵法》开篇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因此,对战争进行从“道”到“术”的全面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孙武(约前545—前470)是诸子百家中兵家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在宋代被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之外的其他领域。〔3〕作为2500年前冷兵器时代的著作,《孙子兵法》中关于排兵布阵、行军、地形、战法等反映的也是那个时代的战争形态,但这本书所提供的战争伦理、战略部署、战备要点以及某些战术的应用对于当代国防与军事仍有参考价值。现代有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这些武器投入实战的可能性很小,最可能发生的还是常规战争。
一、战争伦理:慎、仁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孙子兵法》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是慎重的。战争是迫不得已的手段,不到最后关头不可轻易言战。《孙子兵法·火攻篇》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中国文化素来以和为贵,儒家反对穷兵黩武,《论语·述而》记载孔子所慎重的事情有三件:齐、战、疾。道家对战争更是深恶痛绝。《老子·三十章》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孙子看到了战争的危害,《作战篇》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战争要耗费巨大的人财物力,多数战争的损失远大于收益,旷日持久的战争对谁都没好处。不了解用兵的害处,也就不能了解用兵的利益。“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看到战争的害处,把整个国家拖入了苦难的深渊。越战中的美军胜多败少,然而输掉了战略与伦理。历史上有的国家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国运,都是由于对战争之隐性危害的认识不足。
战争是残忍的,但孙子反对以杀人掠地为目的,主张利用谋略和外交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仁爱的体现。《谋攻篇》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战争给敌对的双方都带来损失,承受损失的胜利就比不上“全胜”。“以‘全’争于天下”就是对生命与财产的保全。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齐桓公用管仲的计谋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孔子称赞道:“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4〕孙子在《作战篇》中主张优待俘虏:“善而养之。”抗战和内战的时候,我军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很多俘虏后来加入了我军,提升了战斗力。
战争不仅造成人类的伤亡,对其他生物的伤害也非常深重,很多物种都因战争而灭绝了。战争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越南的土地里现在还残留着美军的化学毒药。很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因战争而消失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更加可怕。医学上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为:“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导致“强烈的害怕、无助或恐慌”。〔5〕参加过海湾战争的美军士兵很多都留下了后遗症。美国心理治疗师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在《身体从未忘记》一书中写道:“那些目睹了太多死亡而侥幸活下来的老兵,都有着更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经常被噩梦缠绕,一生都走不出眼睛这个摄像机,在战场上目睹的惨烈和血腥,带给他们身心的伤痛。”
杀戮是野蛮的行为,是人类文明的倒退。人类能够进化为高级生物是由于互相关怀。如果和别的动物一样弱肉强食的话,恐怕就没有人类文明了。《老子·三十一章》曰:“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孟子·离娄上》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国和晋国打仗,楚国胜利了,有一位大夫就劝楚庄王把晋国军人的尸体堆积起来,筑成一座大台,以此来威慑诸侯。楚庄王却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说战争不是为了宣扬军事实力,而是为了禁止强暴,给百姓带来安定的生活。楚庄王释义“止戈为武”,并说“武”应该有七种功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战争把人变成了非人。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两个日军军官互相比赛谁杀的人多,这已经背离了战争的伦理,人变成了禽兽。只要世界上还有恶势力存在,唯一的选择就是拿起武器来战斗。用武力驱除残暴,才是行仁。《司马法·仁本》曰:“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二、战略:道义人心、综合国力、外交
战略就是从全局和长远来做部署,提前谋划与战争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要事项。《孙子兵法》的战略观念包括道义人心、综合国力与外交。第一,坚守道义,凝聚人心。《计篇》列出需要重视的五件大事,第一就是“道”。这里“道”的含义就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上下团结一致,就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凝聚力首先来自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帝制时期为一家一姓的天下而牺牲就不值得,国民党士兵为四大家族卖命也不值得。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够快速取得胜利,实质上是人民战争的胜利,解放军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谋攻篇》曰“上下同欲者胜”,道义是决定士气和战斗力的软实力。〔6〕
国家对外的文化形象也是软实力。中国文化倡导中和,有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我们要善于讲述自己的文化,不让别人造成误解。相比“二战”之前,现在有各种国际组织,只要占据道义,别人就没理由反对你,更不可能联合起来对付你。有效地提升和利用自身的软实力,可以带来极大的利益,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加强综合国力。军事只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战争需要全方位的支持。孙子看到战争“日费千金”的消耗,所以提出“以战养战”的理念:“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作战篇》)把对方的人员和物资拿来为我所用,就能“胜敌而益强”。战争中的双方谁先倒下去,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军事上的原因,而是因为其他方面跟不上。如果物资消耗殆尽,“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作战篇》),就无法继续战斗了。“冷战”时期,苏联在武器方面占有优势,但是经济被拖垮,国家解体。现代战争是政治、外交、经济、能源、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博弈,尤其体现在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第三,善于运用外交手段。国家长久生存靠的是战略,其中外交是重要一环。《谋攻篇》“其次伐交”就是运用外交斡旋来避免战争。春秋时期纵横家苏秦、张仪专门游说各国,消除了很多战争隐患,取得了暂时的和平。一国必须懂得如何与他国交往。《军争篇》曰:“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首先要对其他国家的战略企图、利益、底线有明确的了解,也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规划如何交往。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军事家们后来反思,发现各参战国都没有明确战略目标,属于盲目作战,上演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旷日持久的人类浩劫。这时候西方的军事家们惊奇地发现《孙子兵法》早在2500年前就有了明确的战略思想,这也引发了军事学从单纯的战术到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转型。
中国曾经选择不结盟,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九地篇》曰:“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国家生存要有足够的胆识,和霸权捆绑在一起,结局不见得好,搞外交投机更是短视行为。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前,英、法、苏等国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遏制德国,但这些国家为了眼前的利益,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二战”爆发后,这些国家承受的灾难更加深重。“冷战”时期倒向任何一方的国家都可能招致重大打击。
《九地篇》又提出了“衢地”的概念,衢地就是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处在这种地理位置的国家被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称为“关键性国家”。“衢地则合交”,和关键国家的外交一定要摆在优先位置。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连通中国和西亚的巴基斯坦、印度洋出海口的缅甸、东北亚的朝鲜等,都是关键性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处理不好是最危险的,也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国家钻空子,引发形势不稳定。中国将周边置于外交的重要位置,促进周边稳定,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联通欧亚,继续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战备:应对能力、军民融合、联动机制、情报信息
《孙子兵法》的第三层策略是战备。首先,要有准备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谋攻篇》曰“知胜有五”,其中一条就是“以虞待不虞者胜”。《九变篇》曰:“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对敌人不要抱有侥幸心理。1950年抗美援朝前夕,国内有很多不同意见,但毛主席认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是战略家的思维,没有这场战争,就不可能有后面几十年的和平环境。
《形篇》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先让自己强大起来,成为不可战胜的一方,这是可以主动去实施的。《形篇》又曰:“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先胜”就胜在战备,对各种可能的危险都有应对之方,有了胜利的把握再开战,而不是开战以后才想如何取胜。“二战”时期,欧洲小国瑞士反而得到了保全,就是因为瑞士全民皆兵,战备很充分,阻止了德国侵占的野心。20 世纪6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防形势,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7〕,大搞三线建设,正是充分的战备吓阻了霸权国家对中国动武的企图。
现代战争要求国家提升对核战、生化战、太空战的应对能力。1951年,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了细菌武器之后,中国才成立了军事科学院,担负着防御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特殊使命。现在看来,比常规战争更可能发生的是非常规的超限战,体现在经济、金融、网络、能源、粮食、海上交通、文化、舆论、生态等方面。有些超限战其实已经发生了,比如贸易摩擦,未来还可能发生其他关键领域的挑战。华为的芯片危机警示我们以前对诸多关键超限战领域的重视和投入还不够。政府其他部门为国防服务的意识也要提升,比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也要考虑战备的需求。
其次,要深化军民融合。军事单位的容量毕竟有限,真正的综合国力是藏于民间的。《形篇》曰:“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古代一个国家的实力体现于土地、物产、人口。未来战争中高科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些重大科技项目如大飞机、卫星导航、空间站等需要几千个单位参与,尤其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参与。要从政策与体制上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防项目。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信息高速公路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美国新兴的科技公司如SpaceX、Starlink、Boston Dynamics 等对于国防都有重要的意义。〔8〕华尔街的资金也在为国防布局,荷兰ASML 光刻机的大股东其实是美国MSCI与BlackRock, Inc.。
军事决策不能闭门造车,要参考民间智囊和咨询机构的研究成果。国家要鼓励企业家转变理念,敢于攻克卡脖子技术。大学教育给青年人树立的成功榜样不能以金钱作为衡量的标准,更应看重爱国情怀与时代担当。军民融合既要有刚性的政策支撑,也要有柔性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机制。
第三,建立联合行动机制。现代战争是全方位的,需要各个作战单位之间实现联合与联动。《势篇》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指挥千军万马和指挥一个人一样,这是制度与号令在起作用。这就要求各个作战单位之间实时联动,信号要统一,单兵与指挥部之间对战场态势同步感知。《九地篇》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常山之蛇”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现代战场上即使相隔万里,各单位之间也要做到联合行动。〔9〕孙子时代的军事理念,已经将联合行动置于个人能力之上。古往今来,战功赫赫的军队都擅长联合作战。项羽年轻的时候,文武都学不好,但他知道更重要的是“万人敌”,而不是匹夫之勇的“一人敌”。〔10〕
第四,重视情报信息与保密工作。战备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准确了解敌我双方的实力。《计篇》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庙算”就是对交战各方力量的评估。孙子主张实力决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清楚了双方的实力,就基本可以判断胜败了。《谋攻篇》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句话已成为广为人知的谋略原则。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也有,但不多,国家的存亡,在笔者看来,一定要依靠实力。
了解对方的实力必须依靠人,不能做无根据的猜测。《用间篇》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孙子总结了间谍的五种类型: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情报是最高的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担负情报任务的人必须智、仁、勇兼备。孙子列举商朝的伊尹和周朝的姜子牙都曾在敌国做过间谍。三国时期的“蒋干盗书”就是东吴周瑜的反间计。明朝王阳明去赣南剿匪的时候,发现匪患多年不除,就是因为朝廷内部有人给土匪通风报信。阳明设计先抓内鬼,再把他们策反成为反间,给土匪传达假消息,最后一举剿灭顽匪。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党中央能够全身而退,靠的就是事先准确的情报。现代的间谍手段已经不同于古代了,互联网上信息披露很全面,只要有情报意识,不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当年李克农上将就是从公开出版物中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现代工业间谍和技术间谍的价值越来越大,国安等部门要做好对有价值人士的保护工作。
了解敌人的同时,还要做好保密工作。孙子极其重视信息的保密,要求军队行动做到“无知”“难知”“无形”:
《九地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
《军争篇》:难知如阴。
《虚实篇》: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虚实篇》: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军队的主帅一定要懂得保密,不要泄露作战意图。保密工作要做到让埋藏最深的间谍都无法窥探。这样就能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致人而不致于人”。善于进攻者,让敌人不知道如何防守;善于防守者,让敌人不知道如何进攻。隐蔽作战意图,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隐蔽作战意图是实现“以实击虚”的先决条件。“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虚实篇》),敌人分散而我方聚集,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其一部分。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四、战术:乘势、出奇
《孙子兵法》的第四层策略是战术,本文选取了两个至今仍然适用的战术原则:乘势与出奇。《计篇》曰:“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势”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部署,形成对自身有利的形势或态势。古代哲学很重视“势”,《老子·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孟子·公孙丑上》引齐人之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法家也重势。《吕氏春秋·不二》曰:“孙膑贵势。”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他从孙武那里学到了“势”并加以应用。
乘势包括利用形势与创造形势。抢占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利用形势。创造形势需要更高的技巧。《势篇》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湍急的水流能漂起石头,老鹰从空中俯冲下来扑倒猎物,都是利用了势能。善于造势的一方,能让敌人始终处于劣势,而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能让打击力量一触即发,势不可当。“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在形势上占优之后,战斗就会很顺利,“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计篇》)。所以《势篇》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善于运势者能够牵制和调动敌人,毛泽东在井冈山总结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就是避开敌方优势,发挥我方优势的运势策略。这一策略也符合《虚实篇》之“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战术层面也会受到形而上因素的影响。孙子看到战场的形势变化会影响到军队的气势,气势又会导致将士心理状态的变化。《军争篇》之“四治”首在“治气”:“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士兵的战斗力来自士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运用乘势的心理战。春秋时期曹刿论战时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楚汉争霸时,项羽被困于垓下,张良采用了“攻心夺气”之策,汉军大唱楚歌,楚军再也无心应战。孙子还看到士气可以随着形势而转换。《势篇》曰:“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九地篇》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在极端情形之下,治乱、勇怯、强弱可以在瞬间逆转。
孙子是最早系统论述心理战的军事家。心理因素对战争胜败的影响如此之大,孙子特别重视主帅的心理素质。主帅不可意气用事,不可贪求功名,也不可有特殊的癖好。《九变篇》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形篇》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地形篇》曰:“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火攻篇》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军事史上因主帅心理缺陷而导致的失败比比皆是。情绪和性格的缺陷可以改进,但死去的人不会再生,灭亡的国家也不会复存,身为主帅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孙子将战术总体上分为两大类:正术和奇术,正术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法则,奇术是创新。奇术和正术相辅为用,就能产生无穷的变化。《势篇》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相比正术的运用,孙子更重视出奇制胜,使用意想不到的战术。《计篇》曰:“兵者,诡道也。”《军争篇》曰:“兵以诈立。”战争时期不同于和平时期,战争的目的是取胜,取胜不只凭实力,也要凭计策,使用计策取胜的代价最小,战果最大。计策中要用到欺骗手段:“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篇》)
孙子主要讲了三种奇术的应用:第一,因敌而变。《虚实篇》曰:“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九地篇》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没有固定的法则,一次胜利的经验不可能永远有效,要懂得随时变化。第二,兵贵神速。“速”就是“奇”的表现,快速机动让对方出其不意。《九地篇》曰:“兵之情主速。”现在各国都在组建快反部队,非常重视对速度的追求。第三,大巧若拙。《军争篇》曰:“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奇正战术相互转化,奇术通行的时候,正术反而成了奇术,甚至能够以拙为巧,以迂为直,只要出乎对方预判,就可收到奇效。
当代战争中随处可见奇术的应用。“二战”诺曼底登陆前,盟军先佯装在别的地方登陆。相比战术欺诈,战略欺诈的布局更大。“冷战”时期,美国用“星球大战”计划将苏联拖入了经济困境。
孙子主张用诈术和奇术,也招致了很多批评。战国时期,儒家的荀子就说:“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汉书·刑法志》)荀子认为“仁人之兵,不可诈也”(《荀子·议兵》)。宋代苏轼《孙武论》认为“兵者诡道”会造成贪婪与欺诈,天下大乱而不可收拾。叶适说孙武是“谲诈之雄”,并感叹“人心之不仁,至此极也”(《水心别集·进卷·兵权上》)。这些说法混淆了道德逻辑与战争逻辑。春秋时期,晋国重臣狐偃就懂得“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韩非子·难一》)。《老子·五十七章》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易传·彖传·师》曰:“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战争无法凭借道义而取胜,失败者亡国灭种才是最大的不义。宋襄公泓水之战的悲剧就是由于混淆了战争逻辑与道义逻辑。〔11〕运用奇计也是为了尽快取得胜利,减少伤亡和损失。
结语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是战争伦理、战略、战备、战术四重策略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从“道”到“术”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华夏文明的底色是礼乐文明,但其背后也有实力与智慧的支撑。历史上不重视军事的朝代都无法自保,当代世界仍然是如此。
战争让人变成了魔鬼,让人间变成了地狱,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但是战争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心存侥幸。〔12〕战争根本上是人类发展阶段的局限所致,只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还没有发展到高级阶段,战争随时可能发生。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深入思考过世界和平的问题。他在《永久和平论》一书中提出了使世界各国走向永久和平的6 个先决条款,其中第1、5、6项条款属于严格的禁令性条款,主要包括:和平条约中不得秘密保留再次引发战争的内容;任何国家均不得以武力干涉其他国家的体制和特权;不得容许暗杀、投毒、教唆叛国投敌等行为。希望康德的警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让全人类实现长久的和平。
【注释】
〔1〕据苏联学者统计,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这3300 多年间,人类有3100 多年在打仗,其间只有227年是和平的。另据美国的调查报告说,“二战”以后爆发了800 场局部战争,在世界范围内无任何战争的日子只有26 天。
〔2〕《周易》师卦卦辞:“贞,丈人吉,无咎。”《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事素质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保氏》记载国子要学习“六艺”,其中就有“五射”和“五驭”。《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3〕《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治生祖白圭经商就是取自孙吴用兵之法。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著《医学源流论》中有“用药如用兵论”,并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日本学者北村佳逸在《孙子解说》中认为棋类比赛、体育比赛、投资、选举甚至夫妻吵架都能用得上《孙子兵法》。现代很多商学院都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其中的战略部分可以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其中关于伦理和正义的部分可以为企业的终极关怀与社会责任提供启示;对将帅素质的要求可以成为领导力培养的目标;对军纪法令等的规定可以为制定制度所用。美国公司的高官很多毕业于西点军校。本文限于篇幅,只讨论与军事相关的领域。
〔4〕2010年,美国用“茉莉花革命”搞垮了很多阿拉伯国家。当然,它的出发点是自私的,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实际上为自己的霸权服务。“阿拉伯之春”并没有给这些国家带来繁荣稳定,反而导致更严重的政治腐朽和经济恶化。
〔5〕本条来自“百度百科”解释。
〔6〕软实力(soft power)是哈佛大学教授Joseph Nye 在三十年前提出来的。国家的凝聚力就是最大的软实力。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反腐与扶贫的力度,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国家凝聚力,让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彻底破产。
〔7〕这一策略符合《军形篇》之“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8〕美国国防部下面有一个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成立于1958年,负责研发用于军事用途的高新科技。这个局的工作人员很少,但管理非常高效,既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也没有科学家,所有项目都外包给了工业界和学术界。它有一个理念,认为“一系列人类行为研究均与国防相关”,所以能够超前引导研究。此外,很多美国公司的高管都是退伍军人,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一半都进入了商界,在公司战略发展中自觉地融入了国防理念。
〔9〕2018年美军发布的“多域作战2028”(The US Army Multi-Domain Operations 2028),它的理念就是联合。2020年,中央军委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于2020年11月7日起施行。
〔10〕《史记·项羽本纪》:项籍(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11〕《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12〕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的报告,2019年,美军侦察机对我国沿海进行了上千次抵近侦察,有时伪装成客机,非常危险。2020年4月,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布兰登·施瓦茨(Brandon Schwartz)在美国海军研究协会(USNI)发表文章,建议美国建立海盗船队攻击中国的商船,掠夺中国的财富。2021年3月,日本《日经亚洲评论》发表美国退役海军上将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的文章《美军如何准备与中国的战争》。这些野蛮的、反人类的言论出现在顶级学术期刊上,时刻提醒我们主导:当今世界的并非文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