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中的中国文明之路
2021-11-25阿尔杰姆伊戈里维奇科布杰夫AltIgviqbz
□[俄] 阿尔杰姆·伊戈里维奇·科布杰夫(Altеm Igоlеviq Kоbzеv) 著
杨春蕾 译
自古以来,众多智者圣人、著名哲学家、政治家以及知名学者一直致力于中国国家制度的研究,此项研究持续了几千年。尽管如此,中国国家体制的古老历史在当今世界一直是众说纷纭和充满争议的,至今是个未解之谜,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俄罗斯最为权威的《东方》(«Восток»)杂志社建议读者关注近期的系列文章,它们阐述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体制的演变历史,并展示了独特的观点。中国文明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也是最发达的文明。西方文化(欧美文化、印伊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东方文化(中国或者汉字圈文化)相互作用的两极性,不仅具有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基础,还具有人类学的深厚根基。它们在语言、文字种类、世界语言图景和精神世界以及社会文化标准、宗教哲学系统等领域表现出了最根本的差异,甚至反映出在地球上相距遥远的两个地域之间人类进化变异的特殊性。正如地球一样,世界文明具有两极性,它的其中一极——正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经是中国,在21世纪也必将会是中国。《周易》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二进制的先驱,而汉字则是网络聊天语言中最有影响力的竞争者。在当今直观视觉世界中,图画胜过语言而且更具有说服力,于是古象形文字就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力,重新焕发出了活力。科学地看待和认识这些,对于当下现实中的“文明冲突”和理想中的“文化对话”之间的平等相互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人类作为生物物种的存在和形成,取决于它的相关功能和其发展的二元性。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经常和人类的一些分歧现象发生碰撞交流。比如,尼安德特人就是曾经同期存在的克鲁马农人的替代,显而易见,人类起源谱系树的类似分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
不仅人类的演化是二元性的,与之相关的形态学也是二元性的。人类的二元性体现在所有躯体条件上:从带有遗传信息的细胞内螺旋状脱氧核糖核酸,直到主要器官对生和性别的分化,再到相对应的两半球和文化的主要生物性因素——人脑。
在二元性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完全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原始物种群落简单分化成男女两性,后来的政权也相应地分为沙皇和祭司两类,直到由执政教会和政党组成的国家体系复杂对立的结合。二元性观点的特殊意义自古以来作为偶数体现在语言中,还作为有关双重性的神话故事体现在世界观中。①В. В. Иванов, Близнечные мифы // Мифы народов мира. Т.1, М., 1991, С. 174—176.这个通用原则整体上也必须会在文化中得到体现。
一、语言文字和世界文明的关系
中国世界观和其在世界上最知名的象征代码:两个相对立的力量“阳”和“阴”(明和暗、男和女、正面和负面)一直遵循这一原则,东西方文明的对立性也符合这一原则。人类学的、语言的、心理的、物理的、文化的差异,以及其他与人类起源和进化历程密切相关的区别,都建立在这个对立性的基础之上。
全球化交替的两极之一是欧洲文化,它不仅包含了起源于地中海的欧美文化,而且还包含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印伊文化。另一极则是中国文化和广义上的汉文化圈(甚至可以称之为汉字文化圈),与之相关的是中国及其相邻国家的文化分布区域。西方文化一开始就诞生于多变的印欧语系,而东方文化属于孤立的汉藏语系,汉藏语系的特点是单音节现象,有声调的变化,单词的不可变性,极少量的语法,缺乏语言成分和性、数的语法种类。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字——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也符合这一对立的两极立场。
得益于公元前1000年中叶“轴心”时代的文字,人类完成了从古代宗教神话世界观到确立现代文明基本参数的哲学科学世界观这一质的飞跃。这次飞跃实际上同时发生在欧亚大陆——印欧和中国两个古老文化圈里。如此一来,对整个人类来说,在人类居住地带的两端就同时奠定了具有深厚生物社会学根基的两种主要文化观,同样,生物社会学根基与人类不同进化道路中在人脑功能和构造中形成的差异性紧密相连。
在欧洲和非洲地区,人类的发展已经持续进行了两百多万年。与此同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另一个发展进程则发生在长江和黄河区域。②Z. Zhu, R. Dеnnеll, W. Huаng, еt аl., “Hоminin Оссuраtiоn оf thе Chinеsе Lоеss Plаtеаu Sinсе аbоut 2.1 Milliоn Yеаrs Agо,”Nаturе, V. 559, № 7715, 2018, pp. 608—612.显而易见的是,彼此的人类进化历程都是随着语言和与之相关的精神心理的形成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文明的差异化建构在这个基本的心身医学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原始中国人的进化之路原则上区别于以亚非欧罗巴为主流的人类。
1.人类文明分化的层次和原则
人类分化的第一个层次——人的另一种结构,也就是非对称的脑半球相互作用的另外一种类型,和字母(表音)文字或者象形(表意)文字有着直接的联系,半个世纪的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③Иванов Вяч. Вс. Чеm u нечеm: Асuммеmрuя мозга u знаковых сuсmем. М., 1978.汉语习得者的大脑对汉字的理解完全不同于对字母的理解,左脑活动损伤会导致不能使用拼音文字,但仍有对汉字再加工的可能性。从历史进程来看,最为古老的、基础的、综合的和具有整体论的右脑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在这个意义上,左右脑的对立不仅具有共时的还有历时的更替(类似男女的对立,使人类基础特质得以保留,并具备自我修复和更新的能力)。
右半脑和汉字打交道,但左半脑也是如此,因此象形文字文化承载者具备其他更大的可能性,书写时善于运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写文章的时候生物力学发挥着作用:象形文化通常是和左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书写也是从右到左,而不是从左向右。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两种方式,他们完全可以从容地既从上至下,又从左到右,而且还可以从右到左书写。《易经》里的“爻”甚至是从下而上书写的。④А. И. Кобзев, «Канон перемен» как мировая константа // В nуmu за Кumайскую сmену. К 60-леmuю А. И. Кобзева. М.: ИВ РАН, 2014, C. 629—710.汉字和汉字文章在传统的标准中整体上具有两个矢量,汉字单个字的书写是从左到右、从上而下的,而整篇文章是从右到左、从上至下的,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对不同种类的文字和字符计数具有很大的适应性,这实际上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特性——非线性理解,它的意义已经在计算机技术中得到了体现。在当代汉字文章再生产的电子系统中它们更是通用的,因为既使用拼音的原则又使用汉字的原则,汉字的输入可以通过拉丁字母的拼音转换来完成。
第二个分化原则是语言学的。对于中国文化分布区来说“东方语言”最具特色,特点在于:一是它是以音节词素为基本单位,词和词组之间没太大的区别;二是有自己的音调;三是语法标志具有随意性。汉语本质上符合语言学的这个特点。
从表面上看,字母文字主要的优势是能直接表达拼音语言,而实际上在整个发达的汉字系统中同样存在着语音转换的方法。特别是在汉字的发展历史中,曾发生过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即当前提条件具备时就会引发转化成字母文字的诱惑。最近,中国发现了可以和人类最古老的文字相提并论的汉字石碑。①Д. В. Деопик, М. Ю. Ульянов, Современные научные данные о древнейших письменностях в Восточной Азии и связанные с ними знаки и тексты. Ч. 1-3 // Воnросы эnuграфuкu. М., 2011, Т. 5, С. 7—118; 2012, Т. 6, С. 205—249; 2013, Т. 7, С. 15—103.在这之前,公元前2000年刻在甲骨和大块兽骨上的占卜术文字被认为是最原始、最发达和最费解的文字。在这些文字中表音化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利用所谓借来的汉字,在同一发音的基础上记录使用的各种单词(主要局限于符号资源)。在公元前1000年初期,汉字可能就已经发生过向类似西方字母文字的转换倾向,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后来,汉字的数量因此成倍地增加,书写也变得标准化了。
经过数个世纪后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公元前213年,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对文字进行的改革引起了汉字实质性的变化,用叉形、分叉点来表示汉字,或者把作为补充的发音限定词输入汉字本身的成分里面,或者转换成表音文字。但是归根结底仍保留了汉字的传统,使之按最初的发展道路走下去。
大约又经过半个多世纪,佛教流传进来,汉字接触到印度语言,在公元后的初期,为了传递汉字的发音,中国创造了专门的“反切”系统。按照这个方法,和汉字相对应的音节被分为声母和韵母,它们被用两个其他的汉字表示。这时为了记录汉字的发音,显然出现过用有限的一套普通符号来替代汉字的可能性,也就是直接切入到表音文字,尤其是大量翻译过来的印度文学提供了一个相关的例证。后来新的类似情况并没有发生,仅仅是从一种汉字代码简化成另一种汉字代码。
下一阶段,即1500年以后,中国通过天主教传教士接触到拉丁文字,但完全克服了这些拉丁文字的诱惑。比如,金尼阁(Niсоlаs Тrigаult,1577—1628)1626年在杭州出版了关于汉字读音的著作《西儒耳目资》,在当时的中国,这本书对博学的学者方以智(1611—1671)产生了影响,他了解到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优势。
在20世纪,在中国甚至它之外的其他区域——俄罗斯,至少三次很严肃认真地实行过把汉字罗马字母化或者拉丁字母化的尝试,但是这些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②М. В. Софронов, Кumайскuй язык u кumайская nuсьменносmь. М., 2007, С. 617—623.尽管拉丁文字看似有明显的优势,几千年以来它一直想侵吞或隔离中国文化,仅仅因为它把中国文化视为异物或者漠视它。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克服了汉字的主要不足之处——再生产的复杂性,目前全球性的大张旗鼓反对汉字的现象也销声匿迹了。特别指出的是,汉字作为独立于字母语言的孤立文字,由于它的世界性的理智和机敏,从一个已经退役的和行将就木的老战士出人意料地变成了作用于互联网领域、在世界交际语言中最有力的竞争者。在我们眼前的信息源中,雪崩式发展的视觉影像给有着文字图景的古老文化注入了二次活力,这样看来,它和更年轻的、口号化的西方拉丁字母语音文字有着原则性的区别。
2.汉字和拉丁文字的异同和相互关系
在全球性的文化交替中,汉字和拉丁文的区别原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立,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列入显性和隐性的生物学范畴,彼此同时存在两种原则,但是一个处于显性状态时,另一个就处于隐性状态,在这种良好的相互依存的条件下,以这种方式维持着从次要变为主要的可能性。这种情形类似于“阴”和“阳”这种模式,在其中对立的一个元素之中存在着另一个元素,它们周期性地更换着自己的立场。
作为独立语音音节的语言,再加工的汉语明显表现出了心理语言学的特点。作为汉语语言载体的中国人,从生理上很难单独发出辅音音节,只有和元音结合后,也就是变成音节后才能发音,而说俄语的人能轻松地发出几个辅音的组合,但是在汉语拼音中,它们则变成了用几个汉字表达的若干音节的组合。识别这些复杂的、和外语字母结合的发音组合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简直是不可能的。很显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了解自己所发音节的语音成分,事实上对它们的了解得益于印度香客,是他们使中国人接触了非音节语言——梵文和印度语音。由此而来的结果是,在公元1000年后期,中国学者创造了音位图表(韵圆),其中利用了音节的分化原理和背景。①С. Е. Яхонтов, Фонетические таблицы // Духовная кульmура Кumая: энuuклоnе∂uя. Т. 5: Наука, техническая и военная мысль,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е и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М., 2009, С. 502—505.但是,正是在深入了解其他语言的理论和实践后,音节的分化不再取决于单独的语音,而是采用声母和韵母的对分法,这是十分复杂的、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还属于推测阶段理论基础上的活动,因其目的不是最初的划分音素,而具有更方便的分类。总体计划是这样的:一种事物作为另外一个整体来看待,而另外一个整体作为独立元素来划分。一种事物被消极理解,另一种事物则被积极利用。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一种情况下是无损害性的内科疗法,另一种情况下是外科疗法(这里顺便提一下,外科在传统中医中是没有的)。因此,局部上,在科学中形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状况:欧洲音位学从传统语音学中分化出来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之间,而正相反的是,在中国,大致在这个时间段内,在西方语音学的影响下,区别于传统音韵学的语音学开始产生。
在语言和文字自然产生后,接下来在两种对立文化的分化阶段就形成了主要的礼仪和世界观。在这里,原住居民和游牧居民创造了基本的文化对立观,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空间是最为主要的,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时间则是主要的。其中最主要的礼仪——居民的葬礼和象形字文化,前者要求棺葬(理想的就是棺葬),也就是在这个世界的空间里最长久地保存逝者的尸体,而在游牧居民的象形文字文化里则崇尚火葬,也就是从世界空间里呈辐射状的消失,转化为理想的时间——永恒。阴森森的火葬场的象征意义就在于全部的反物质化和坚持时间原则的另一种形态,这就引起了对美好世界的另类思想——美好世界不是内部存在的而是超越地球这个空间的。于是西方印欧派理想主义就产生了,而不是在中国和印度产生,这两个国家都属于善于保存尸体,并使尸体变成干尸的类似象形文字文化圈。如果用哲学思想的萌芽状态解释埃及的自然主义的话,那么这个论证并不适用于中国。中国发达的古典哲学,在和梵文、印度语言学共处时,尽管接触了佛教和其他形式的印度理想主义,仍一直坚守着自古以来形成的自然主义。
另外一个层面是中国汉字的自然主义和西方字母的理想主义之间的对立立场。在形成理想主义哲学的文化中,字母表现出了类似定律的三个重要特性:
其一,字母是一定数量的有限组合元素,字母一直在20—40这一数字区域之间波动(有些国家的字母方案是12—72个之间),而象形文字系统则包含更多数量的系列符号,形式上也呈开放性,具备定期性自我扩充的特点,甚至有达到不可思议规模的可能。因此,汉字在殷商时期(前17/15世纪—前11世纪)大致有5 000字,公元100年左右是10 000字,而在19世纪初是约50 000字,在20世纪末几乎是90 000字,而原则上这个增长是没有止境的。
其二,字母相对于单词本质上是另一种存在,它们见证了单词质的突变,字母与经常被冠以意义的单词相比是非语义化的,字母只有组合成了单词才产生了意义,并逐字逐句地提示着由它开创文字的绝妙事实。相反地,在任何一个字符中,尤其在汉字中,所有符号统一被理性化,不给唯心主义的相关概念提供任何借口。
当欧洲第一批传教士接触到汉字后,他们自作聪明地注意到汉字中类似拉丁文字的语法,认为它们彼此差别并不太大。而传教士之后的西方语言学家则开始把汉字语法排斥在任何语法之外。西方学者用类似的方法尝试对汉字进行分类,努力把它们分成或者组成汉字检字表。在这一方面,不得不提俄罗斯学术界中世界性的重要成就:杰出的汉学家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В. П. Васильев,1818—1900)在19世纪中叶基于24个汉字特征和60个组合,发明了一种“汉字图解检字系统”,作为最方便的检索系统,在俄罗斯国内的俄汉词典中占了上风。①В. П. Васильев, Граф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китайских иероглифов // Журнал мuнuсmерсmва наро∂ного nросвещенuя. 1856, №12, С. 333—358; Он же. Граф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китайских иероглифов. Опыт первого китайско-русского словаря. СПб.,1867 (переизд. : 2010).顺便提一句,有个推测,20世纪初期在东京的俄侨日本学者沃顿·沃顿诺维奇·罗森伯格(О. О. Розенберга,1888—1919)借别人的手对以上词典进行了完善,当时著名的出版商和作者王云五(1888—1979)接触了这个系统,开发了按照“四角号码”系统检索文字的流行词典,并把这个词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它基于10个字符和其组合的号码表,现在被用于计算机“五笔输入法”,就受到了这种方法的启发。
这种始于汉字图解的方法与语音系统是相对立的,但是,可能在自身的起源中,由于和外国字母表的接触,对它产生了促进作用。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公元100年,在许慎(58—147)主编的第一部完整的字典《说文解字》中,首次呈现出这种由540个部首组成的系统。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后,1615年梅应柞的字典《字汇》成为一套经典的更具字母检索表样的字典全集,它由214个部首组成。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有时被压缩到189个,有时被扩展到250个。尽管它可能受到异域字母表最初的影响,但这些被分化的系统自古以来就遵循着分化和被分化符号是同一语义水平的中国式原则,划分出了作为部首的、在书写时最方便的、在意义方面最普通的字部,而不是弱化它们的元素。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类似字母的字根现象实际上就是那些部首。
其三,字母是完全另一性质和不同层次的元素,而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就像物体是原子组成的一样。在汉语中这是无可比拟的,反映出超越现实的西方理论模式以类似的方法,要求专门的、数字和字母的符号化,而不是单词的符号化,也就是利用独特的符号原子。在中国,与之相反的是,所有汉字都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从象形文字到字母和拉丁文字的转换,是和文化的主导思想更替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分不开的,那种转换逻辑一目了然。那些包容性更强的民族,他们需要掌握自己邻居长期积累的成就——把龟甲上的字符转码为文字。这些民族也开始接触较为复杂的发达文化(苏美尔—阿卡德文化或埃及文化)。对于商人和旅行者来说,神圣的祭祀文字是相当复杂的,他们把这些文字简化成最简单的模式,这样一来它们就获得了新的特性。他们把字母文字优化或者简化,获得了文化的创新性。如果自古以来中国原有的文化在自己所在的地区处于主导地位,那么它们在自己特定的主要发展道路上就不会排斥字母的诱惑。
字母文字自身固有的顺序以及启发性原则,至少刺激了西方最重要的哲学科学理论——原子论的产生。②А. И. Кобзев, Китай и атомизм // Исmорuко-фuлософскuй ежего∂нuк’2010. М., 2011, С. 367—394; Атомизм и алфавитный принцип. Материалы «круглого стола» // Вопросы философии. 2014, № 6, С. 155—160, 165—166, 169, 171—172, 177.
如此一来,最古老的和当今世界最发达的文明,正如心身医学、两性论、人类和其他物种以及社会现象的二元对立性一样,形成了全球性的交替更新。
二、中国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要素
中国方案对心智健全的人和最大程度社会化的“正常人”来说,具有极其发达的文化立场。而西方则难以置信地偏离了“自然标准”,追求超越现实的自身“智慧错误”。欧洲文明的形成是以一系列独一无二的现象(字母文字、希腊神话、基督教、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科技革命)为条件的,并且相应地自我理解为借助了时间尺度的概念,以及那些历史悲剧事实绝对的独一无二特性,比如上帝的化身、来世和世界末日。相反的是,中国文明的发展是周期性的,自认为是“永恒的转世”,这个理论术语与宇宙以及朝代的周而复始息息相关。
1.中国数字命理学(象数学)对计算机领域的贡献
在欧洲的世界观中,不论柏拉图(Plаtо,前427—前347)哲学、基督教神学还是科学理论,都是在理想的框架内(比如原型和模型)使世界倍增的。对于中国的自然主义来说,世界是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其中的一切都是内在的、虚无的,包括最细微的精神层面和神的本质,都是不可超越的。在西方人的理想世界里,抽象的逻辑规律在起着作用。而在中国人的自然主义世界观中,各类结构在起着作用,而数字命理学(象数学)在这里取代了逻辑的地位。①А. И. Кобзев, Ученuе о сuмволах u чuслах в кumайской классuческой фuлософuu. М., 1994.类似理智思维的社会结论就形成了:在中国,哲学一直是科学的主宰,任何时候也没变为神学的奴仆。
古希腊在确立对角线和正方形(或者直角三角形和等边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发现了无理数,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对毕达哥拉斯(Pуthаgоrаs,约前580—约前500)数字理论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促进了古希腊数学呈现出几何图示化。而中国的数学家们好像没有发现无理数的本质特征,十进小数的使用可能受到它们和泛哲学主义的制约。在解决与毕达哥拉斯原理相关的问题时,他们局限于获得相近数字的意义并选择了三个毕达哥拉斯定理,也就是整数的意义。对于无理数来说,它们的根本区别很明显地体现了古希腊物体主义和中国程序主义之间的差异,从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在分散的物体形式中认知世界,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了解事物持续进展的过程。在既不了解原子的不可分割性也不熟悉意念的个体性的中国自然主义框架内,程序化的活动表现为大量不间断的物质,无尽的十进小数没有显得不同寻常,完全可以理解为所有事物或者现象的无限可分性的反映,比如,根据名家惠施和公孙龙(前4世纪—前3世纪)的名言,即使一根短棍子也是无穷无尽地可分割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从整体上证明中西方哲学传统和文化之间主要区别的一个“特权机关”就是原子理论。正如李约瑟(Jоsерh Nееdhаm,1900—1995)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物理依然是忠实于哲学原型的波形理论,顽强地对抗着原子学。很明显,中国的思想家没有独立地创造出任何原子理论方案。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的基层状态通常被理解为属于同一类型的连续的“精”和“气”,因为连续的有关物质的波形概念处于主导地位。如果说在19世纪,有关这种世界观的争论好像不利于中国,那么在21世纪,它看起来完全符合有关宇宙结构的最新概念。
同样,在20世纪初,以哲学界的亨利·柏格森(Hеnri Веrgsоn,1859—1941)和物理学界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еrt Еinstеin,1879—1955)对时间的重新认识为标志的宗教革命之前,在整个西方文化中,相对于空间来说,时间是周而复始的,关于这个说法的概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自古以来它们被看作是牢不可破的统一体,就像整个统一宇宙的两个属性一样,表达这个概念的术语(宇宙、天地、世界)也表明了这个统一性。
尽管许多国家和人民都在尽可能合理地力求多元性发展和友好共处,但地球上类似地缘政治学的世界一直在趋向于两极性,其中一极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曾经几乎全部是中国,在21世纪也必将会是中国。如果不是遭受了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动乱,从整个世界经济上来考量中国,它一直是最富裕和最强大的国家,在科技方面,中国在15世纪以前也是最先进的国家。根据李约瑟的统计,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发明中中国创造了32项,而来自中世纪西方的发明仅仅有4项。②J. Nееdhаm, Thе Grаnd Titrаtiоn. Sсiеnсе аnd Sосiеtу in Eаst аnd Wеst. L., 1969; R. K. G. Теmрlе, Сhinа: Lаnd оf Disсоvеrу аnd Invеntiоn. Pаtriсk Stерhеns Ltd., 1986.按塞缪尔·亨廷顿(Sаmuеl P. Huntingtоn,1927—2008)的数据,公元1800年左右,整个世界1/3的工业产品是由中国生产出来的,这远远超过当时其他任何一个国家。③S. P. Huntingtоn, Thе Сlаsh оf Сivilizаtiоns аnd thе Rеmаking оf Wоrld Ordеr. N. Y., 1996.
人和其他生物种类的最主要区别是拥有和积极利用非遗传信息的功能,这一信息就是指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就像黑格尔(G. W. F. Hеgеl,1770—1831)的绝对精神一样,越来越少地受它自身物质表现形式的制约。人类的进程正是发生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平衡之间的不断变化中,得益于这些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最终导致人类智力活动观念的自我认知。提出这个观念的是20世纪两个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法国基督教徒特意亚尔·沙尔特(Piеrrе Теihаrd dе Chаrdin,1881—1995)和一直鼓励他的俄罗斯宇宙学家院士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维尔纳茨基(В. И. Вернадский,1863—1945),他们在中国居住了20多年,其中特意亚尔·沙尔特和其他学者一起首次发现了中国猿人。这就像控制论专家诺伯特·维纳(Nоrbеrt Wiеnеr,1894—1964)的控制论一样,智力层的基本科技原理同时独立地被创造出来了,其中包括艾伦·图灵(Alаn Mаthisоn,1912—1954)的计算机运算原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其他要素。
作为全球性的现代信息文明的智力活动,它的形成最起码要求三个基本的发明:其一是文字,其二是打字,其三是电脑。
中国汉字在目前现存的文字中是最古老的,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来说它就像体系化、紧密性和视觉信息化一样,具有很高的价值。
中国活字印刷的传统在世界上同样是最古老的,它起源于中国古代。除此之外,它把活字和版画印刷原则有机地组合于一身,这种印刷造就了精神分析和视觉综合的统一。
在形式(代数和几何)上由《易经》的基本图形(爻、卦)组成的一套汉字文化的原始意向中,固定通用的二进制原则逻辑运算奠定了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оttfriеd Wilhеlm Lеibniz,1646—1716)①Г. В. Лейбниц, Пuсьма u эссе о кumайской фuлософuu u ∂воuчной сuсmеме uсчuсленuя. М., 2005.的二进制算术和乔治·布尔(Gеоrgе Вооlе,1815—1864)的二元制代数。最终,世界上第一款计算机在1937年被约翰·阿塔 那 索 夫(Jоhn Vinсеnt Atаnаsоff,1903—1995)用二进制计算法设计和发明出来,虽然它也适用于三进制和十进制。
由此可见,正是中国人确立了整个东亚汉学的文化特性,上述发明证实,中国人可以被认为是信息技术产生的后工业现代文明的开拓者,在世界人类智力活动中,我们亲眼看到这些信息技术正在把一切人类知识转化成巨大的网络百科全书。
2.中国文明的要素——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根据李约瑟的观点,地震仪最早的发明和其测量地震的方法,极大可能地满足了政权对地震、旱灾和洪涝预警的完全合理的需求。在1世纪中叶只有中国社会能组织那种大规模的科学活动项目,比如佛教徒科学家一行(683—727)和宫廷天文学家南宫说(7—8世纪)领导下的大地测量,测量出从印度、中国到蒙古的子午线长度不少于2 500公里,或者在8世纪为了观察南半球的星空到印度去勘察。在世界上中国人率先使用小数和用来表示空白的0(虚无的观点)以及小数计量学,因为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手工业者就使用过带有小数刻度的圆规。在16世纪初期,帕斯卡(Вlаisе Pаsсаl,1623—1662)三角形被看作是最为古老的解方程方法。侵犯(利用)中国古代发明家知识产权的类似情形比比皆是,卡尔达诺(Girоlаmо Cаrdаnо,1501—1576)支架准确来说应该被称作丁缓的悬挂设备。
中国的天文学家是文艺复兴之前最持久和细致的观察者,开创了卓越的用现代坐标方法描述天空的宇宙论,不使用望远镜就记录下了日食、月食、彗星、星云、流星、太阳的黑斑和其他的太空现象,以上有关天文学的资料和数据直到今天仍是切合现实的。由于高水平的工程学,他们创造出了卓越的天文学仪器和辅助设备,比如赤道的确立和时针转动装置。在传统中国,物理学科中的光学、声学和磁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一时期,譬如在西方国家机械学和力学相对发展的时期,西方几乎完全不了解磁铁现象。
在中国,原子学原理的缺乏并不妨碍人们发现雪花的六角形结构,在欧洲,约翰尼斯·开普勒(Jоhаnnеs Kерlеr,1571—1630)对它的阐释要晚几百年。早在唐宋时期的文献中就已经论证了化学相似性的基本认知原理。在铸铁的发明上,中国人领先于欧洲人1500年。与普遍认可的观点相反的是,机械表的发明极有可能也不是在文艺复兴早期的欧洲,而是在中国的唐朝。中国多孔拱桥和铁链悬挂桥的发明奠定了现代民用建筑工程艺术的基础。中国人的成就还体现在军事技术方面,在4世纪时就开始使用火药,在6世纪时爆破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同样也早于欧洲300年。据记载欧洲第一批大炮出现在1327年,而中国在5世纪中期就已经使用“火枪”和装火药的竹筒作为近程战斗的武器了——这是未来大炮和火箭的雏形。
中国人在丝织业方面的领先水平广为流传,并为大众所熟知。他们在提取长蚕丝方面的技艺是以一些基本发明为前提的,比如传动带和链条的传递。在用于冶金的鼓风机上他们首次采用了圆周和直线运动的相互转换,而在欧洲这个原理最早是用在蒸汽机上。得益于对磁性偏差的相关研究,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这远远早于欧洲人对磁铁极性的认识。中国在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也遥遥领先,成为许多园艺文化的诞生地(原产地),许多农学方面的西方同时期论著也对此有过记载,比如在古罗马农学家瓦罗(Mаrсus Теrеntius Vаrrо,前116—前27)和科拉姆莱(Cоlumеllа,前4—公元70)的著作中。
在《南方草木状》中,稽含(3—4世纪)第一次概括描述了世界上利用昆虫(蚂蚁)治理跳蚤及蜘蛛的情形,目前中国仍保留着最有说服力的植物和生物防护传统。在医学方面中国人走的是明显区别于西方的路子,因为对西方含矿物质药品固有的偏见,中国的药典自古以来就记载着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元素的药方,针灸术和拔罐术使中国传统医学变得更加独具特色。
中国早期的科学发明为创造现代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和伟大的四大发明一起被列入科技发明史册中的,还有许多不太闻名但同样杰出的成就,比如在整个知识领域中的素食长寿法、性学、针灸学和脉象学等。
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同等重要的是明朝郑王之子朱载堉(1536—1610)最早发明的音律学中的十二平均律。欧洲掌握这个原理,并且实际应用 是 在1722年 由 巴 赫(Jоhаnn Sеbаstiаn Васh,1685—1750)开创的《十二平均律》之后,引起整个世界的效仿和追捧。接触了梅兰芳(1894—1961)的京剧经典艺术之后,作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电影被置于所谓的“叫座节目安排”理论框架内,爱因斯坦因此形成了“电影汉字语言”的概念。某些更古老的传统艺术——功夫、茶艺以及被孙中山(1866—1925)认为是“中国文化深度指标”的烹饪艺术,目前都成了西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元素。
在18世纪,欧洲教育者把中国说成是哲学家的理想国家,它不亚于曾经是世界工业作坊的大不列颠。中国贫穷饥饿的形象始于19世纪后期,当时英国人开始用鸦片毒害它,由于鸦片战争,它的贸易平衡被加速破坏,而且鸦片战争以后所有主要的西方列强伙同日本和俄罗斯强迫性地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在20世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列强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共产主义的利益,对中国仅有的财富又进行了扫荡式的掠夺,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在是个巨大的灾难。
3.中国文明的要素——社会历史文化制度
中国的全球化问题,对于它自身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这是个能引起全球性对抗的具有双刃性的问题。在古代,中国人曾经是经济全球化的开路先锋,在公元前2世纪就开辟了通往罗马的丝绸之路。作为现代航海技术的前驱,中国15世纪初就到达欧洲的航海之行,早于欧洲人几十年率先开辟了地理学的新纪元,同时在技术层面上为指南针的发明打下了基础。在那个时期,被欧洲中心主义论称作古腾堡(Jоhаnnеs Gеnsflеisсh zur Lаdеn zum Gutеnbеrg,1398—1468)纪元的全球信息化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和印刷术。
中国人善于把整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变成统一的文化。在举国上下精神财富集中和社会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国家很容易组织起人民完成规模宏大的任务,比如修建长城和大运河。在那样一个广袤的、地形复杂的、和整个大陆上其他国家相比承载着更多问题的国家里,任何经济的增长都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在起着作用,这种力量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来自精神和文化层面的。至于说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潜力,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和它比拟。在长期的日积月累和多样性的生产模式方面,这些空前的精神财富和经验促使它变成了生产力,并且转化为社会物质。因此,维持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也可以看作是为了整个民族安全而进行的斗争。
中国文化建立在以知识为先决的条件上,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孔子时代起,儒生——学者和读书人能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成为官员和政要。得益于社会的这种仕途阶梯,大街上的普通人也能够平步青云成为皇帝。在中国,两千多年来起着重要作用的科举考试制度,一直在与达官贵人渴望巩固自己与生俱来的特权——这种全人类的愿望对抗着。这种仕途的竞争是残酷的,一个职位往往有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人在竞争。通过层层选拔的真正杰出的人才能够爬到国家政权的高层。
经过中国改革者一百多年以来的尝试,成功有效地验证了帝国末期的达官贵人同时也是科学家的张之洞(1837—1909)的理论公式:“中学为体,西学多用”。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中国被天才的学生——日本人超越和领先了。“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颇有正义感地指出:在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现代化渐渐开始超越西方化,所有人都致力于恢复本民族的价值。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中国人都是伟大的爱国者,祖国一声召唤他们就会带着自己积累多年的物质和精神资本回来。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被认为是在文艺复兴时代,而资本主义关系在中国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很发达了。早在公元前后,中国就曾存在过几百个颇具复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城市,它们在当时帝国时期广袤的版图上大规模地成倍增长。
象形文字保障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特殊的完整性和同源性,甚至可以只用一个字“文”这个术语来表示它的一致性。对于“文”字,就连最无知的农民也总是肯定文化精英的价值,对这个价值的最高追求总是带着世俗的特征。在西方,精神层面意味着追求虚无的和永恒的东西,以及对另一个美好世界的信念和从凡世中解脱至来世,因此可以为了上帝旨意而放弃下层尘世。而中国人一向把精神的追求置于周围一切现实之上,于是最普通的人关心的是现实中的自己和自己后代更美好的生活,在这点上,普通老百姓和有文化的达官贵人的观点都是一致的。
因为所处自然环境的原因,中国人不得不经常在极端的条件下生存下去,在公元前5世纪他们开始充分改变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大力开垦土地),不像20世纪的俄罗斯人一样乐享天赐的土地资源,中国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新的生存空间和开垦荒地。而当周围遍布争夺生存空间和物质财富的众多竞争对手时,他们不得不强化自己的劳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自律性。
中国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人口众多,在最近的三个世纪之内,人口出乎意料地出现了激增。从1644年到1911年国家处于满族(清朝)的统治之下,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又处于各国列强压迫和奴役之下,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还处于内外战争和破坏性的社会冲突(“文化大革命”)之中。但是现在,在我们眼前呈现出的是征服世界民众的具有创造性的中国思想和文化,它同时还表现出自身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经济活力。中国像从“文化大革命”的灰烬中涅槃重生的凤凰一样,它神奇复活的背后是它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结 论
中国文明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文明,但是经过上百年来连绵不断的灾难后,在半个世纪之前它看起来似乎还是永远落后的。现在,一切都彻底地发生了改变,中国不仅准备重新成为世界的工厂,还将会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正如它在人类历史中曾经多次是世界的文化中心一样。实际上,在世界上,一些主要的中国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渗透到西方的日常生活中了。大众文化的心脏——好莱坞以中国戏剧概念为原型创造了轰动一时的影视作品,作为功夫大师的超人,主人公表演着武术甚至展示着福斯塔夫(Fаlstаff)心灵的城堡。西方心理剧也在以京剧为原型的综合表演的攻势下败下阵来。而在如此鲜艳夺目的世界文化符号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和基本的变化:信奉天主教的西方,排斥柏拉图唯心主义论,带着来世的价值观转向现实观,开始自动地转向中国之路。因为中国世界观的实质,是以朴素的自然哲学观客观地看待生命价值的优先权和实际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