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党史 立精神 干实事

2021-11-25

创造 2021年8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

常 飞

作者: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六个方面的重点,其中第五条强调了要进一步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在我们党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伟大而光荣的革命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德品格、工作作风、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鼓舞全党全国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这么一股革命加使命再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当今中国是总体上安定繁荣和谐发展的中国,在没有战争硝烟、没有刀光剑影的新时代,我们还需要革命精神吗?或者说,我们对革命精神作出肯定后,又如何在新时代种下革命精神的种子,并让革命精神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百年大党的百年历程中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密码,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内涵,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从中获得前进力量。

一、学党史,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不是自封自吹的,是实实在在地干出来的,是在百年来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艰辛历程中淬炼、升华、凝练出来的。要对革命精神有准确全面深刻的认识,就要追根溯源,从百年党史的历史脉络中一探究竟。

(一)弘扬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这一革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这一阶段,涌现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在内的革命精神。其中,讲得比较多、比较广为人知的是长征精神,我认为不仅过去讲、现在讲,而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里还要继续讲下去。为什么呢?一方面,就长征精神本身的意义来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甚至影响到了20世纪50—70年代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效仿中国长征的做法开展革命行军。学习党史就知道,红军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必须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实现救亡图存的关键抉择。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伟大胜利完成了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大西北,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中心的伟大战略转移。在这场战略大转移中,红军以跋山涉水、不畏艰险、克敌制胜的经历和经验证明,革命理想成就了斗志,救国救民成为强大动力,自身硬起来才有打铁的资本,大家团结一致才能抱团取暖、无坚不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大会上高度凝练出了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五方面的内容,最根本的是崇高而坚定的革命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执着,不仅点燃了内心深处的革命激情,也燃烧了与敌斗争的革命烈火。另一方面,就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看,首先,“长征”二字具有延伸意义,可以延伸到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之路、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之中,也可以用“长征”来比喻漫漫征途、曲折之途、艰辛路途。正道沧桑,如果没有一种精气神做支撑、做动力、做牵引,很容易走着走着就疲乏了,走着走着就忘了出发的缘由,甚至走着走着就走上歪路或歧途了。所以,必须要有一股能够支撑我们走得下去、走得正确、走得到远方的精气神。其次,就当前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看,我们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轨、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迈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这是一条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一脉相承的道路,虽然道路的名称发生了阶段性变化,但是这一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道路,一直延续,从未改变。所以,革命年代的长征精神也随着这条道路延续了下来,可谓来之不易,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不珍惜,反而,我们更应有自信和自觉,把它发扬光大。最后,要在新时代大力发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就要从深刻全面认识长征精神的内涵着手,就要从学习党史着手。如果不去学习党史,特别是不深入了解长征背后的历史背景、历史缘由、历史实践,就难以真正领悟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所以说,学习历史既是了解过去的基础,同样也是把握当下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

(二)弘扬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

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通过实施第一个5年计划(1953—1957)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这一阶段,最典型的革命精神就是抗美援朝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这两大革命精神传播面较广、弘扬度较高。通过学习党史可以知道,20世纪50—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从此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中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仅用4年时间,1960年,中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10月16日,中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在新中国50华诞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功臣,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大会上,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进一步来看,①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于“两弹一星”的研制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祖国,许多人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于“两弹一星”的研制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③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体现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全国有关地区、部门、科研机构、院校和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大胆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中国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他们用自己的业绩,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创造史书写了新的光彩夺目的篇章。

随着“两弹一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和腾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载人航天相继取得了“神舟十号”应用性首飞、“长征七号”首飞、“天宫二号”稳定运行、“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中期驻留、“神州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天舟一号”推进剂顺利补加等一系列成就。一次次“中国高度”的刷新,彰显着国家工程的神圣和荣光。同时,国家科技的进步发展也在社会上得到普及、在生活中惠及人民。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应用场景已走进人们的生活。新买的大米,扫一下条形码,智能电饭煲就能匹配相应的煮法,多种加热方案让众口不再难调。傍晚一进家门,迎接你的也不再是黑洞洞的屋子,而是开门瞬间便已亮起的灯光、舒适的温度,甚至还有你所钟爱的歌曲。网购语音下单,买东西成了“一句话的事儿”,电视猜你喜欢,娱乐可以“商量着来”。还有无需布线的墙壁开关让你躲在被窝里就能一键关灯,安心入梦。即便是在基础条件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随着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兴乡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智慧型乡村、智能化农村都正在变为现实。这些成就和成果的产生,除了得益于物质经济基础的建设发展,更在于贯穿其中的科学精神。如果没有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就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如果没有为探索科学真理的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就不会逆水行舟、迎难而上;如果没有报效祖国的志向,就不会把所学到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用来建设家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服务于党。今天,我们强调“两弹一星”精神,就在于告诉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技术、有本领、有能耐的科研工作者,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中国人,如果是党员,就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只有像“两弹一星”的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把本领用于服务党和国家及人民,才能体现出本领的崇高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把革命精神延续下去,在新的革命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弘扬以抗震救灾精神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革命精神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们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这一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这一阶段,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革命精神的延续和再现。其中,抗震救灾精神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更为深刻。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伤亡程度最严重的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都有震感。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当即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举全国之力全面抗震救灾,人民团体、各类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群众、公安干警、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志愿者、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共抗国难,进行了一场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夺取了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并且在同年6月迅速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方针,明确要求19个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3年后,承诺如期兑现,受灾群众住进了新房,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挡升级,重建城镇初展新姿,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优化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参观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去了解和感受一下其中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面对特大灾难,广大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医疗人员和专业救援队伍密切协同;教育、卫生、交通、铁路、水利、通信等部门全力以赴;海内外华夏儿女团结一心、自强不息、栉风沐雨、坚强奋起。抗震救灾的胜利,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勠力同心的结果,也是对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广大人民铸就血肉长城的精神延续。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面对惨烈的地震灾难,全国人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临危不惧、奋不顾身,顽强拼搏、舍生忘死,不达胜利、决不罢休。在抗震救灾行动中,一个个生命的音符、一幕幕感人的行动,展现了中国人民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超人勇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中华民族在灾难中挺起了不屈的民族脊梁,一再赓续了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在抗震救灾中,“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一线希望、百倍努力”,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险阻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所有这些都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抗震救灾中,海事卫星电话、卫星遥感与卫星导航设备、生命探测仪、遥感技术和航天遥感飞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为赢得黄金急救时间、提高救灾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规划、科学救援、科学重建,都是尊重科学的直接体现。

汶川大地震虽然留下了刻骨的伤痛,但抗震救灾铸就了永恒的精神丰碑。在当下,不管是面对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还是风起云涌的社会环境,抗震救灾精神仍然是我们与险恶环境斗争的宝贵财富。

(四)弘扬以抗疫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革命精神

从2020年1月开始,我们共同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不仅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还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并深入阐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就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这成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精神支撑。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仁爱传统,体现了党和人民为珍视生命和保护生命作出的种种努力。

“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来对团结一心和步调一致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同心同德、同向同力。

“舍生忘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困难挑战冲锋在前、逆向而行的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体现了党和人民既对生死抱有的人之常情,又对生死作出的超然境界。

“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及时排查病源病因,实施科学救治,开展疫苗研制,尽最大努力抑制病毒传播,科学有效地稳住了局面。

“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主动通报疫情信息;果断、迅速,中国第一时间关闭离汉通道,防止病毒蔓延;整理、共享,中国第一时间汇编最新诊疗和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术文件,分享给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开足马力为全球生产紧缺的医疗物资和设备,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等。中国的抗疫行动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就是明知前方危险依然挺身而出,就是明知前路艰难依然勇往直前,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就是在危难关头能豁得出去。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这次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英雄的共产党人及中华儿女义无反顾一路逆行、全力以赴永不言退、以命相搏守护希望,以无私、无畏、无悔的英雄气魄,以无以计数的勇敢与牺牲,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英雄本色,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平凡与伟大。

伟大抗疫精神,就是革命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生动映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开始了从快速发展到全面发展的模式跨越,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发展阶段跃迁。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中国社会发展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从观念到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要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度进行战略筹划,从推进共享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做出应对之策,以更加旺盛的革命精神开启新时代的伟大革命。

二、学党史,与消极懈怠的精神状态作坚决斗争

通过学习党史,能够进一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进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已成为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独特优势。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然而,一些精神消极懈怠的情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同时还必须与消极懈怠的精神状态作坚决斗争。

(一)精神消极懈怠的典型现象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面对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带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有了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就可以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如果精神懈怠、斗志减弱,就会错失机遇、陷入被动。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大力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了4种精神消极懈怠的典型现象,值得我们以此为鉴、加强自律、防微杜渐。

1.“有的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好好喘口气、歇歇脚,做做安稳官、太平官了。”这是一种精神消极懈怠的典型现象。部分党员干部认为生逢太平盛世,国力蒸蒸日上、社会和谐安定,没有必要搞得“过度紧张”“庸人自扰”,“栽树之后乘凉也不为过”,等等,所以上起班来得过且过,以“差不多”的心态做“差不多”的事情。实际上,这是缺乏居安思危观念、底线意识不强的表现。稍不注意、不警觉,陷入诱惑、掉进陷阱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大家不要觉得是危言耸听,从党和国家曝光的官员落马事件,或者“清风云南”曝光的相关案例中引发深思,大家就不会觉得这是小题大做了,相反,小洞不堵、大洞遭苦。

2.“有的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思进取、庸政懒政混日子。”懒作为、慢作为甚至是不作为,对学习工作兴趣全无,对行乐享受兴趣大增。这实际上是革命意志消沉甚至是消失的表现,认为和平年代无须讲革命、讲斗争、讲奋发,好日子不就是用来享受的吗。持有这类想法的人不仅使自己陷入贪图享乐的旋涡里,甚至还给身边人带去不良影响。举一个简单例子,有的家长一回家就拿起手机玩游戏,却要求孩子“不能玩游戏乖乖做作业,等长大了就能玩了”。可是这给孩子树立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呢?长大以后的人生追求就是像当年的父母一样玩游戏吗?所以说,不思进取、庸政懒政,影响的还不只是自己,还成为特定环境人群中的一个蛀虫。

3.“有的为个人打算多了,患得患失、不敢担当却贪图名利、享受。”在权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成就与家国大业时,总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放在最前面,为自己考虑得最多,为自己打算得最全。这实际上是典型的个人中心主义,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有这种想法和价值取向的人,在公与私面前就会损公肥私,在利与义之间就会见利忘义,在恩与怨之中就会以怨报恩。如果是在敌我矛盾突出的革命年代,往往容易走上叛变之路、成为人人喊打的叛徒。虽然现在社会主要矛盾不是敌我矛盾了,但如此自私自利不敢担当的人多起来的话,尤其是有一定权力的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的话,那么大部分的社会资源、社会物资、社会成果不就被少数人一点点侵占了吗?所以,贪图名利不敢担当的现象要坚决遏制。

4.“有的习惯当‘传声筒’‘中转站’,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和斗志。”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没有把责任当作信任,精神不振、动力不足、不敢担当,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习惯于当“传声筒”“中转站”;有的表面上干得热火朝天,实则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雨过地皮湿”,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的一门心思为了个人升迁拉关系、搞设计,做工作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重显绩不重潜绩,一旦个人升迁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有的虽然对群众笑脸相迎,但办起事来“客客气气踢皮球”。这些实际上都是因为怕担责任、怕出乱子、怕丢乌纱帽的错误思想造成的。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和刹车叫停,就会疏远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

(二)精神消极懈怠的原因剖析

从以上比较典型的精神消极懈怠现象来看,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进一步分析,造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结起来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剖析:一是客观层面的原因,二是主观方面的因素。

1.客观原因。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作为社会意识的某一个组成部分,精神消极懈怠的意识状态势必与一定的社会存在关联。这一定的社会存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市场逐利性渗透影响的社会环境;二是由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蔓延影响的从政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难免会对精神意志造成消磨和侵蚀。但是大家别忘了,环境造就人,但人也可以改变环境,因为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可以起到反作用。而且,从外因与内因的关系来讲,内因才是根本,只有刮骨疗毒才能根治毛病。所以,精神消极懈怠,固然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但究其根本还得从主观意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找原因。

2.主观因素。精神消极懈怠,实际上是消极者、懈怠者不敢与自己的消极意识和懈怠状态作斗争。为什么不敢作斗争?最主要的还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结合对党史的学习我们就知道,理想信念是整个精神世界的内核,是指方向、明道路、稳定力的。革命精神之所以伟大而震撼人心,就在于革命者的理想信念是明确的、是至上的、是坚定的,才足以支撑革命者舍生忘死、顽强拼搏、夺取胜利。因此,克服精神消极懈怠,首要任务便是清除思想尘埃、更正思想认识,从改造主观世界入手,为改造客观世界打下思想基础。

三、学党史,以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干事成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我们党建党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全体党员同志都要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聚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一)发扬红色传统,艰苦奋斗干实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鼓作气、继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段话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成就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今天要发扬它,就要通过艰苦奋斗干实事来体现。

艰苦奋斗干实事,就要吃得了苦。我们过去说的吃苦,多半是指吃物质贫困、经济落后、生活贫穷之苦;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充裕,我们讲的吃苦是指敢于承受历练、淬炼、锻炼、磨炼之苦,能够吃勤劳耐劳、任劳任怨、俯首埋头、甘坐冷凳之苦,在这样的吃苦中使自己的品性、能力、才华、本事得到提升、得到巩固。

艰苦奋斗干实事,就要勇于奋斗。奋斗是一种有热情、有激情、有豪情干事的状态,是一种我要干、我能干、我可以干的自觉和自信,有了这种冲劲和冲力,才会支撑我们苦中作乐,尝到苦尽甘来的甜味和幸福。百年党史也一再昭示,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如今我们生长在一个人人可以“奋斗得福”的新时代,唯有坚持不懈地奋斗,才是幸福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艰苦奋斗干实事,就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的必备品质。求真务实,首先要做人真实。就是要养成说真话,保持真性情的本色。少说恭维、浮夸、不切实际的假话大话空话。其次,要掌握真实情况。也就是要对林林总总的现实现象进行鉴别、去伪存真,求真寻真的目的是在于把准客观实际,才能够提出对症下药的良方。最后,要在求真的基础上、搞清楚问题实质的基础上,务求实际和实效,把会上定的、纸上写的、嘴上说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实惠、国家的实业。

(二)传承红色基因,掌握规律干成事

吃得了苦、愿意去干、干得实在,还要争取干出实绩、干出实效,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掌握且善于运用规律。

一方面,一说科学规律就感觉那是科学家、科研人员的事。实际上,科学规律来源于最现实最生动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科学这个概念、科学家这个称谓诞生在欧洲,科学技术革命也发端于欧洲。最早的一批科学家,实际上是有文化素养的工匠对自己手工艺的经验概括和技术总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写出《社会契约论》的钟表匠——卢梭。以他为代表的手工业者通过对技术技能进行经验总结,成为普遍适用的技术原理,就是科学的雏形,而蕴含其中的对于普遍经验的自觉总结,就是科学精神的摇篮,也是工匠精神的彰显。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如果善于从看似习以为常的工作生活中总结经验、摸索窍门、改进方法,就会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既然我们要干事,为何不想办法把事干好。这个办法的关键就是掌握规律,而掌握规律的根本就在于在干事的实际实践中多动脑、勤思考、善总结、促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结合百年党史也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由小而大、由弱而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善于把握和运用规律。并且这个规律就不仅限于是一般的工作规律,而是从历史大势中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从而在每一次历史关头作出了正确判断和抉择,在一次次历史路口上赢得了历史主动,成为搏击风浪的掌舵者、领路人和主心骨。作为党的一分子,我们每个党员同志也必须掌握这三大规律。如何掌握呢?基于前人理论总结、本人亲身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合来看,掌握科学规律一靠深入学习科学理论,二靠深入现实实践。因为规律是经过提炼出来的,有一定抽象性,如果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没有一定的理论思维,就很难真正认识规律;又因为规律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有现实依据的,只有深入到现实中、投入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规律。因此,理论枯燥,我们更要理性对待,克服主观惰性去学习;现实丰富,我们更要热情相拥,亲身体验和感悟实践中的智慧。

(三)赓续红色血脉,立志为党干大事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之所以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就在于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不仅有干实事的行动、干成事的本事,还有干大事的志向、气魄、胸襟和视野。为什么常说中国是大国,大国之大就在于精神境界的宏大,这种宏大的精神境界就是中华文明的底盘和视野,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铸就起来的。在今天这个世界联系更为紧密的浩大时空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发展,都得立足于这个浩大时空。只有看清、认清、辨清这个浩大时空里的形势和态势,才能找准自身建设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才能分清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顺应历史潮流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首先,作为党员、干部,要有为党和人民干大事的志向。纵观百年党史,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到雷锋、焦裕禄,再到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杨善洲、高德荣、朱有勇、张桂梅等伟大的时代英雄和时代楷模,不仅干成了人民群众点赞的好事,而且干出了利党利国利民的大业。他们为什么能有干大事的志向呢?通过研究总结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精神品性,就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出于公心——公道、公正、公平之心,才会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才会觉得为党和人民干的事就是一件光荣的大事。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如果有了公心,就不会觉得为党和人民干大事“距离自己遥远”,而是觉得为党和人民所正在干着的每一件事都责任重大、使命重大,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以重大的责任感担负起这份大任。

其次,作为党员、干部,要有为党和人民干大事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智能时代,技术飞速进步,社会运转迅速。没有真本领、没有硬本事、没有金刚钻,是揽不了瓷器活的。有了为党和人民干大事的志向,还要练就为党和人民干大事的硬核能力,才能克服能力危机和本领恐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练就能力本领的方向。他说,干部队伍要注重增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是我们在新时代肩负伟大历史使命、实现伟大目标所迫切需要的本领。围绕这8种亟须的本领,我们要从自己的能力短板和本领弱项入手,通过增强学习能力、加强实践历练、改进思维方式、强化沟通协作、管理心态情绪、锤炼道德品质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练就几把过硬的“好刷子”,齐心协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最后,作为党员、干部,要有为党和人民干大事的恒心和毅力。积小善才能成大德,聚细沙才能成高塔。干实事和干成事都非一日之功,何况是干大事,更需要积硅步而至千里。有一句话也是流传好多年了,“累不累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这其实就是长征精神的一种感召、一种激励、一种鞭策,这也是我们党为什么强调弘扬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所在。征途漫长,苦累难免,甚至要面对暗礁险滩、硬骨头、沟儿坎、地下雷等多重挑战,这更是对精神意志的极大考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2021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将逐步从重视经济规模的“高增速”转到提高效率和质量上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主题,发展的难度明显增加。再加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和后果广泛而深远,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致使发展的阻力不断增加,这种难度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回顾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经历了多少奋斗和牺牲、艰辛和苦难才赢得的伟大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再接再厉,坚韧不拔、排除万难向着民族复兴既定目标持续不断地迈进。所以,这份大业,必须由每个党员同志以持之以恒的坚韧毅力去推进、去完成、去实现。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要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的领导能力和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勇往直前的精气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细落实,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机械革命Code01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