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高质量党建研究

2021-11-25

创造 2021年8期
关键词:七一高质量总书记

杨 睿

作者: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副所长

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最好教科书,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政治宣言书,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的强大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文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大气磅礴、豪情满怀,体现了从一而终的理想信仰,充满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学说,展望了志在必得的伟大事业。

一、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四个辩证统一

(一)回顾历史与展望未来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溯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也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屈辱与劫难,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作出了诸多探索。忘记历史是可耻的,无视历史是愚昧的,但是如果限于历史,不能面向未来、着眼未来则又是可悲的。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既是对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系统梳理,又是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号召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只有心怀历史、着眼未来,才能够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综合把握了历史进程与未来发展的关系,高度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核心地位,为加强党的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二)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带来正确的行进方向,才能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主。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中国共产党在今后仍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而依靠人民则是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治国安邦,既需要依托党的领导,更需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果,既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坚强领导的体现,也是发挥群众智慧与发动群众力量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体现出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二者的辩证统一,既强调了党的领导在国家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又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性地位,为密切党群关系构建了新的着力点。

(三)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北伐战争与土地革命战争的流血牺牲与顽强斗争,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旧在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活的灵魂”的具体体现。理论本身具有前瞻性,但只有与社会现实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真正助力社会发展与前进,否则只能是镜花水月、纸上谈兵。中国社会的发展不能基于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照抄,而是应当根据自身发展形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进一步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做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

(四)发展机遇与现实挑战的明判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国家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正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先进性。我们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脱离了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在发展中需重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改善需求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科研创新,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未来,我们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正确研判了中国当今经济发展形势,强调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与当下面临的现实挑战,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紧密结合党建研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调要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些重要论述再一次凸显了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突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重大部署,这对加强党建研究工作、提高党建研究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建设要向前推进,需要党建研究向前推进;党的建设要高质量发展,需要党建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党建研究可以从历史中昭示未来,可以从总结中推进谋划,可以从问题中寻找对策,可以从理论中指导实践,可以从现象中深悟本质,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创新地发展。党建研究部门及工作者应当紧密结合职能职责,结合云南当前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贯彻落实的思路和举措,找准党建研究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党建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一)从研究目标看,推进高质量党建研究需要转向

重点要做到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建思想,是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一要加强学习。推进高质量党建研究,一方面,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的重要内涵,做到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的阐释力度,做好横向及纵向的深入研究,切实落实党建引领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作用。二要贴合政策。当前,党建研究要紧紧围绕云南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主题展开,实现党建研究与党的事业发展保持同步,与党的建设实践保持同步,与党的决策部署保持同步。要把握好党建研究的使命担当及工作主线,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三要立足现实。要坚持问题导向,着重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理论武装如何真正入脑入心、政治素质如何考准考实、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如何有效激发、基层党建如何进一步增强时效性、人才工作如何防止短期行为等,扎实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

(二)从研究主体看,推进高质量党建研究需要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研究已不仅仅是党内领导人的责任,已经开始向党委研究部门甚至各高校进行了部分扩展。随着党建研究阵地的不断扩展,党建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是在新时期的工作要求下,党建研究主体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我学习与自我研究的能力。一要增强理论水平。一方面,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建研究能力,提升自身基础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到学以致用,以马克思主义及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指导工作实践。二要建好研究团队。要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过硬、实践成果丰硕、工作作风良好的研究型、学习型团队。既要发挥专家人才的重要作用,也要重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管理,做好年轻人才的业务培训。三要改进作风。一方面,要“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扎实推进基础理论研究,甘于奉献,潜心钻研。另一方面,要敢于走出书斋,走进群众,学习群众智慧,丰富实践经验。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研究人员一定要发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用群众站位、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要完善科研制度。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会制度建设,改善经费管理、人员管理、课题管理、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制度,改进制度设计,加强团队激励,为党建理论研究及实践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三)从研究路径看,推进高质量党建研究需要转轨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是党建研究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从研究路径看,党建研究工作要从思想解放、方法创新、增强合力三个方面实现转轨。一要实现思想解放。党建研究的意义在于推进党建理论与党建思想创新,因此创新性是检验党建研究是否有意义的一块试金石。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党建研究,不断取得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要持开放态度,密切联系当今世界发展情况,做好世界政党研究,推动自身政治理论创新发展。二要创新研究方法。要注重交叉学科研究,吸收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精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同时,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研究技术,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调研数据及相关情况进行翔实分析,做好定量研究。此外,还应当将做好质性研究,利用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实现对某一特定问题的深入分析,做到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完美结合。三要增强团队合力。要在研究过程中创造民主氛围,发挥好统筹协调的作用,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一方面,应当加强与省内各高校、党校、社科研究机构、党委及政府研究部门的合作,促进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借助微信、微博、民意调查、第三方机构等平台,扩大调研范围,丰富调研数据。同时要发扬学术民主,秉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研究理念,让大家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求真务实,切实解决真问题。

(四)从研究结果看,推进高质量党建研究,需要转化

研究成果只有转化为应用成果,研究的社会价值才得以凸显。因此,推进研究结果的转化有助于推进党建研究高质量发展。一要拓宽成果转化途径。要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推进成果转化运用及成果奖励的落实,更好地激励研究人员投身高质量党建研究,努力使党建研究成果成为公共政策的智识来源。二要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一方面,要及时将战略性观点及前瞻性意见报送有关各级领导,为实现科学决策提供智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将地方诸多政策创新纳入调研范畴,在综合总结的基础上为各地提供更具普适性的政策建议。三要做好成果展示。认真办好《云南组工通讯》,及时刊发会员单位和特邀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增强稿件的学术性、创新性、实效性、指导性,提升办刊水平。要充分利用云岭先锋App等重要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及时宣传展示优秀党建研究成果。要加强与省内外主要媒体的联系,扩大党建研究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应将每年的优秀成果汇编成册,出版《云南党建蓝皮书》,为会员单位和理事、特邀研究员和党务工作者学习研究提供参考,加大党建研究成果对党建研究人员职称评定的支撑。总之,要多想办法使研究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七一高质量总书记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时局图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