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和对策探讨
2021-11-25潘荣
潘荣
(常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00)
一、引言
营改增政策的落实对企业税务筹划和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新时期税务监管也变得更加严格,对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而建筑施工企业涉税业务较广、纳税流程也较为繁杂,而且企业自身存在业务流程规范性不强、项目管理较为粗放、税务筹划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企业管控税务风险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稳定发展,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重点。
二、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
(一)法律风险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企业的义务,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在纳税申报、落实税务筹划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税务政策法规,有效防范法律风险。若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触犯了税法,就会面临经济损失,甚至企业的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信用风险
我国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涉税专业服务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2019年实现了金税三期系统的升级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各项纳税状况对比工作的全面性以及精准度。因此,企业在落实税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强化对自身信用风险管控工作的落实,避免在发展进程中因纳税信用低而损害企业商誉,降低企业竞争力,从而使得客户、人才等逐渐流失。
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存在的不足
(一)税务风险认知不足
税改后,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了税控,但在管理上还受传统模式影响,并未意识到落实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健全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并未结合当前税收政策变化对自身经营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优化,缺乏企业现代化管理思维。同时,企业各职能部门对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的落实缺乏应有的配合,难以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经营数据。在实际工程项目开展中,由于地方税收政策的差异,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时需要考虑到地方差异,如何更好、更充分地利用税收优惠向来是税务管控的难题。而工程项目部作为经营部门,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关注工程进度及质量方面的内容,管理较为粗放,业财融合不足,财务人员并没有深入一线,而且税务工作也通常由财务人员兼做,极易出现逾期缴税、报销不及时、增值税发票丢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税务风险。
(二)税务风险防控体系科学性不强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涉税业务众多,工程项目分布广泛,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营改增政策落地以后,企业现有税务管理体系质量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1]。以增值税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税率的多样性。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中不仅包含建筑服务,还可能涉及勘探及设计服务等,因此企业在工作落实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业务进行分析,实现不同业务类型的合理区分,避免在征收增值税时因业务类型划分不明确而导致企业纳税风险增加。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在实际的税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受自身风险控制意识淡薄、税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合同条款规定不明确,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多缴税或少缴税风险,也会影响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难以保障管理层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对国家政策把控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国家税收政策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纳税主体有不同的税率规定,这就要求纳税主体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充分把控相关政策法规,灵活变换税务申报方式。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时,对国家政策把握得不够充分,难以推动企业内部税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2]。同时,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审计部门不够重视,并未根据自身经营规模及实际工作落实需求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导致审计部门相关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税务风险防控无法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此外,部分企业虽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对税务管理机制的健全程度缺乏深入研究,并未充分利用审计结果落实整改工作,阻碍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
(四)员工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工作要求
近年来,税务政策的频繁调整给财务人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部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正确的税收新政策认知,税务知识更新速度尚待提升,无法有效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3]。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员工在面临复杂业务的税务筹划工作时,处理能力相对有限,一方面易出现企业在条件不符合的情况下应用税收优惠政策,形成税务风险;另一方面易出现企业符合各项条件,但并未充分享受优惠政策,进而增加企业纳税负担的状况。
四、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防控对策
(一)强化全员税务风险认知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创新与优化内部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防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管理层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进一步引导员工提升对于税务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对企业内部现有的风险控制机制进行优化,探索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指引企业实现健康发展。充分提升各职能部门的税务风险防控配合度,及时提供税务管理工作所需的各项信息数据[4]。进一步强化员工基础税务知识培训,保障项目信息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及时提供税务管理工作落实所需文件数据等,全面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税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内控机制,强化信息化建设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规范会计核算方式,指导员工涉税工作的开展。其次,要进一步强化对税务工作流程的管控。因为项目建设过程中涉税业务种类较多,同时各项税率不同,所以相较于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及财务核算,税务工作流程建设及管理工作的落实难度较大。因此,需借助企业内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实现税务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比如涉及合同签订时,应当充分利用合同评审系统,对不合理涉税条款进行明确,保障税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强化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
(三)全面把控税务政策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落实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学习税务政策法规,充分把控税务政策法规,确保税务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科学合理地进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完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完善税务风险预警系统,尽可能将税务风险降到可控范围。根据企业经营规模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保障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借助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明确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应用审计结果,落实整改工作,制定完善的优化改进策略,全面提升企业税务风险防控能力。
(四)提升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税收政策不断优化改进的背景下,税务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税收筹划以及风险规避的实际效果。基于此,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也应当加快税务人员培养工作的落实,从多方面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养,让其可以深入理解、研究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环境等,找出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应用,全面提升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实现节税效益最大化。另外,企业还需注重对员工实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信息手段的应用,要将税务筹划方案落实到具体个人,从而使得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有效落实。
五、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经济效益的提升,还应当增强自身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实现税务风险防控贯穿项目建设全周期。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强化税务管理认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满足当前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落实需求,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与信誉度,实现企业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