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 提供参考的探讨

2021-11-25刘婕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财务数据财务人员决策

刘婕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可以进行简单财务分析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但随着市场信息的日益复杂化,简单财务分析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经营者的需求,需要使用专门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才能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帮助。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一)财务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是利用财务数据和报表资料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进行分析的活动。其主要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进而做出正确决策。

1.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主要体现企业的利润情况,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经营业绩和利润水平,主要包含的指标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2.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衡量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与效益,主要包含的指标有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企业运营能力较强,周转率较高,则表明企业的资产运营状况良好。

3.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主要和企业的资金流、支付能力、融资等密切有关,具体指标包含流动比例、速动比例、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差,资金相关的财务风险越高。偿债能力又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其中短期偿债能力用于衡量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常使用的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长期偿债能力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指标。

4.发展能力分析

发展能力包含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可以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率,帮助利益相关者分析企业的发展阶段,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

(二)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常用包含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1.比较分析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比较两期或者几期相同口径的数据,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变动趋势。比较分析法主要对不同时期财务重要指标、财务报表数据与财务报表构成进行百分比比较。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主要分析指标有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等。

构成比率是指财务指标各组成部分占总体数值的百分比,其反映个体和总体之间的关系;效率比率,是指某项费用支出与收益的比率,可反映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用于比较得失;相关比率,是反映某个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对比的比率,能表明相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

3.因素分析法

从数量上衡量各个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方法,称作因素分析法,主要包括两种,即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连环替代法是指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变换各因素,以确定某种因素对经济指标差异影响的分析方法。差额分析法就是计算各因素预算数和实际数的差异,确定其变动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差额分析法是简化版的连环替代法,分析对象简单相乘的关系适用于差额分析法,复杂的因素关系则应采用连环替代法。

二、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并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

(一)帮助企业找到经营问题

在企业发展阶段,管理者需要不断发现企业自身问题并予以解决。财务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财务数据评估,根据分析数据找到企业面临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仅仅关注企业个体的财务数据很难找到企业经营中的问题,而通过和同行业标杆企业经营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找到差异,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企业持续发展。此外,通过与企业自身过去数据的比较,可以找到企业改进方向,改善企业现状。

(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指导和支持

企业决策者借助财务报告、财务分析工具可以清晰了解企业的偿债、盈利和运营能力等,财务分析可以全面、科学的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历史状况,决策者通过对历史财务状况、整体发展趋势等的判断,可以选择企业合理的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减少不必要的盲目判断,促进企业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评价企业经营情况,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具有客观性,能直接和可量化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量化财务分析中的财务指标,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考核制度,对管理者的业绩和员工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避免因主观判断导致对企业经营情况误判的情况,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使企业正常高效运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企业风险管控力度

财务分析中包含与风险相关的分析评估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准确和规范的评估,有助于企业对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应对和降低风险,提高企业风险的可控性,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财务分析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分析数据自身具有局限性

财务数据自身局限性会导致财务分析存在问题,数据局限性主要集中以下几点:

1.仅反映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

会计准则基于权责发生制,主要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基础,这使得财务分析口径主要为历史口径,并未完整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2.财务数据具有静态性,时效性较差

企业的发展和成长都是动态的,但由于财务报表数据仅能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企业经营者无法通过最新的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可能导致其根据历史数据做出的决策并不符合当前企业的最新状态,导致决策和实际现状相脱离,没有办法解决企业当下的经营问题。

此外,传统企业财务结账日期是每月最后一天,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复核、报表需要进行合并等,在大量事项完成后,最终月度报表中旬才能传递至管理者手中,而季报和年报的数据时效性更差,因此,财务数据为报告使用人提供的数据存在相对滞后性,无法及时满足管理者实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需求。

3.财务数据缺乏准确性

会计计量中部分数据是通过会计估计得出的,如会计人员对数据预判的不准确,会导致企业会计估计有偏差,最终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

4.财务数据缺乏完整性

首先,会计报表不能完全披露企业的全部信息,缺失非财务指标信息的披露。非财务指标是指无法用财务数据计算或者显示的数据,例如顾客满意度、企业创造能力、市场份额、员工培训等,其可以有效弥补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情况的缺陷。非财务指标主要面向未来,帮助企业管理业绩指标。目前,部分企业仅仅采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无法全面评价企业的状况,对企业管理业绩考察缺乏全局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较差。其次,会计人员在根据相关准则进行不同口径和阶段的数据统计过程中,会导致部分数据丢失,部分数据无法进入核算范围,这导致其获取的数据完整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二)财务分析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现阶段,企业管理者在使用财务数据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管理需求不清晰

经营管理者在企业不同阶段需根据不同数据做出决策,企业经营者如果没有明确企业需求,则无法合理利用包括财务数据在内的企业资源,无法有的放矢的指引财务分析工作,不能获取有效数据支持,最终无法做出有效的经营决策。

2.经营者对财务分析不重视

部分企业管理者更关注市场分析,认为拓展市场才能为企业获取利润,不重视财务分析工作,缺乏对企业的整体分析,导致财务分析的深度和效率降低,做出的决策很难顾全大局。

3.经营者缺乏运用财务分析结果的能力

部分企业经营者简单认为财务分析就是财务指标的简单罗列,并没有系统分析各个指标或者数据背后的逻辑,无法读懂财务报表并使用财务报表分析数据为企业发展做出有效决策。

(三)财务数据分析人员能力有限

财务分析质量主要取决于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能高效和准确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现阶段,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

1.财务人员未充分理解公司的发展理念

财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度低,不理解企业发展理念,无法清晰理解管理者提出的需求,只是用财务基础数据进行静态分析,数据口径的剔除也未考虑经营情况,导致财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也无法支持经营者做出管理决策。

2.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

首先,财务人员工作主要停留在传统会计基础核算层面,对业财融合相关管理会计工作内容不熟悉,财务人员不能深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未在初始阶段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不能最大化体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优势,财务人员不能真正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费用和提升企业的活力。

其次,财务人员内驱力欠缺,缺乏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水平的愿望,导致专业判断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财务分析结果无法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四)财务分析结论的执行效果较差

部分公司缺乏财务分析规范和框架,财务分析结果的执行过程规范化和条理化程度较差,财务相关指标设计不够严谨,缺乏内在联系,导致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相分离。

财务分析得出结论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不畅,加之管理者不重视,造成改进方案无法推进和实施。财务人缺乏对最后问题解决情况的后续评价,导致方案改进执行情况不明确,最终造成企业的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管理水平未得到显著提升。

四、完善财务分析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

管理者应当关注财务分析,并利用其进行企业发展决策。管理者需要从两方面重视财务分析:首先,经营管理者应主动关注财务数据,通过财务分析做出判断;其次,经营管理者应尊重财务分析流程,重视财务分析作用,认可财务分析的客观结果。

财务分析之前需要管理者明确使用需求,以便财务分析人员能有针对性地给出财务分析结果,提高财务分析数据的意义。

(二)打通业务与财务的壁垒

企业通过ERP系统可以将业务流程相关数据进行优化,实现信息化和业务财务数据的有效融合。业务数据通过ERP系统可以及时转化为财务记录等,能够实现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同步,减少人工处理数据的滞后性。同时,人工处理数据会带来数据准确性的欠缺,而利用ERP系统自动化数据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数据的准确度。因此,企业应根据企业特色选择适合的ERP供应商或者自己开发设计ERP系统。前者对企业自身能力要求不高,可以从商业市场找到合适的产品或采用第三方定制产品;后者对企业自身要求极高,需要清楚需求及目标并能通过自身技术能力实现系统开发,还需要企业进行后期运维,避免出现各环节的缺失。另外,企业需要重视ERP项目成立专门项目组实施和后期跟进,一般项目负责人应由公司关键高管人员担任,以便于后期各个部门配合,有助于项目成功。ERP主要核心为“数据”,ERP项目在数据对接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实用性,梳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口径,公司人员需要反复校队数据,以保证后期ERP系统形成各种报告数据的有用性。

(三)建立业务与财务沟通机制

财务人员需要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以帮助经营者高效的利用财务分析做出决策。财务人员需要深入业务活动,积极参与经营决策会议,与业务部门高效沟通。通过业财融合可以避免财务数据本身的局限性,提升管理者决策对财务分析数据的依赖性,使财务分析可以真正地帮助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四)培养专业的财务团队

企业应根据企业类型、所处行业及企业战略和管理意图,有针对性的培养财务人员的分析能力:首先,传统财务职能需要转型和升级,应增加企业财务人员深入企业经营活动的机会,使其能够参与企业各个经营部门的经营分析工作和会议;其次,应制定激励措施,对能对企业进行有效财务分析,提出具体改进方案的财务人员,给予绩效奖励,以增强财务人员利用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的积极性;最后,提供财务人员外部培训机会,并通过招聘方式引入专业能力较强的财务分析人员,带领原有财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转型。

(五)财务分析应引入非财务数据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注意引入非财务数据,增加财务分析维度。财务人员要增加与企业其他部门的沟通,通过业务深入了解,增强对非财务数据的敏感度。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工具,将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相结合,层层落实,上下联动,实现财务分析的全面性,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全面和正确的依据。

(六)健全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分析制度,形成财务分析固定规则,对资金效能情况、经营活动分析情况、预算完成情况及调整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财务部门需定期组织财务分析会议,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风险,并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财务人员要定期跟进对应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情况,关注已有规则是否存在调整等。财务人员应对财务分析和建议建立档案,形成书面记录。

五、结束语

财务分析能为企业管理发挥作用,正确构建财务分析体系有助于经营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让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需要重视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工作,并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逐步提高企业财务分析水平,强化财务分析对经营决策的重要作用,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数据财务人员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2018上市公司中报主要财务数据(8)
2017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6)
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1)
2018上市公司中报主要财务数据(3)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