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企业改革中财务管理的作用
2021-11-25吴雪
吴雪
(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21)
一、前言
企业改革的深入与企业法人地位的逐步确定,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要为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提供服务,在会计核算上以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化,继而借助财务管理职能加快改革速度。
二、深化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目标
(一)深化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制度、管理模式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企业目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存在的问题具体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员工薪酬分配不均,致使优质人才大量流失。在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下,新老员工之间的薪酬矛盾问题日益凸显。二是企业现下执行的管理制度存在不足,企业制度强制化现象仍普遍存在,加剧了企业内耗,破坏了企业管理环境,无法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三是企业核心文化缺失,员工的忠诚度较低,这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了阻碍。四是企业管理模式改革及创新亟须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无法更好地为现代企业管理服务。
针对目前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尤为必要。通过企业深化改革,借助改革举措,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企业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二)深化企业改革的目标
深化企业改革,有三个方面的改革目标及方向。
第一,转变企业管理理念,从以往生产经营管理主体思维中抽离出来,转向资本运营管理思维。从侧重追求产品数量、品种和质量的经营理念逐步向资金潜力的深度开发方向转变。同时,还应当重调原有的资金分布框架,针对企业产品实施全周期管理,结合市场动态随时革新产品,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不断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应逐步淡化计划经营的影响,始终以市场因素为导向,编制可靠的预算报告,重调企业资金,并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管,以免财务管理目标偏离计划管理要求。至于财务管理者,则应当基于企业财务预算建立连贯性管理计划,包含编制预算表、实施预算目标、考核管理任务、整合财务数据,以便企业业务资金能在预算到结算管理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监管保障[1]。
第三,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事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率,继而提高企业利润。尤其是企业资金流向管理,需从收支两个层面进行必要的管控,其中既往资金成本也应纳入预算管理范畴。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应重塑管理主体,以财务为载体,实现对资金流入的妥善管理,以便在财务管理中促使企业资金发挥出最大效能。另外,还需紧抓重点,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为依托,优化财务管理效果。
三、增强企业改革中财务管理的作用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与企业法人地位的逐步确定,财务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全面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深化改革
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因此需要全面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需转变管理者管理理念,进一步解放人力,向信息化管理转变,通过搭建企业的采购、销售、出入库、审批、全面预算、合同管理、供应链等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的信息管理模块,实现企业管理全过程可视化、数据可穿透、经营报表化呈现。通过信息化管理,第一时间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详细信息,为经营提供数据支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2]。
其次,财务管理者在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时,还应当提升信息化管理技能,积极参加信息财务管理系统实操培训活动,不断夯实技能基础,促使信息化管理模式具备坚实的人才保障。在培训中要求参训人员掌握企业改革需求,以适应企业发展环境为基础任务,不断学习管理知识。
最后,在应用信息化财务管理方法的过程中,还可组织外出学习活动,组织企业管理者前往其他企业学习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技巧、信息化管理经验等,或者直接外聘专家前往财务部门教授信息化管理知识,便于财务管理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财务中心实现统筹管理
一方面,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应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经营全过程中的监督、控制作用,解放财务人员,提升企业集团化的管控水平,可通过建立财务中心,进一步实现对企业财务与业务的统筹管理。财务中心往往发挥着财务统筹管理作用,使企业形成自有资金池,体现资金的集中化效果,以免企业出现资金运转不足或者财务预算不足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投资、融资及运营服务。
另一方面,在集团化企业会计人才管理上,财务中心充分发挥了选人用人、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调剂作用,在人员管理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正面作用[3]。
此外,财务中心也应当注重技能提升,随时根据企业的业务经营动态以及财务管理模式变革事项,不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参照某企业财务中心的会议召开经验,在2021年8月该企业由财务中心为统筹主体,面向公司财会人员组织了“职能业务交流会”,并且开启了“资金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公司内部业务清单核实每一笔资金流向,并且对财务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多个问题加强改进,不断夯实企业员工职业基础,保证财务中心在资金管理与审查等方面的工作质量。同时,该企业还制定了短期计划,要求财务中心应在后续统筹管理中,遵从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步骤、深度学习新知识、充分适应企业改革环境,借此确保财务中心能在企业深化改革中巩固财务管理效能。各企业应积极汲取先进的改革经验,改善财务管理现状,最终可在财务中心的辅助指导下,促进企业的规范化转型。
(三)依靠成本管理拓宽运营渠道
成本管理能助力企业改革,可为企业运营工作开辟新路径。基于此,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需注重财务与业务的紧密结合。企业作为营利单位,其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在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推广环节的投入成本,杜绝超支现象。其中的成本除了经济成本外,还包含人力成本,经过岗位的优化分配,可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力。因此,可从成本管理入手,提高财务管理效能。
(四)实施内控会计模式助力改革
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助力企业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所谓的内控会计模式是指基于财务部门内部人员的行为规范性、内控意识而实施有效改革。虽然企业的改革涉及范围广泛,既包含业务类型,又涵盖管理制度,但财务部门作为企业运营发展的关键部门,无论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都需要财务部门从内控视角对企业管理行为进行改善[4]。
第一,根据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要求,实施财务管理。
第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等相关内控制度,如企业管理者在处理财务事项时,只承担财务系统更新维护责任,不具备数据库修改等权力。关于系统的维护时间与维护目的,需按照实名制签署负责人姓名,从内控视角净化管理风气。在完善制度的约束下,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助力企业深化改革。
第三,应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降低人力与物力成本,在内控条件下,维护企业的均衡效益,以免企业效益降低。因此,财务管理的改革也是保障企业创新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应当得到财会人员的关注,从而为管理者指明改革方向。
四、结语
在企业深化改革阶段,若能充分展现财务管理价值,则有助于改善企业发展现状,确保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应建立财务中心实现统筹管理、依靠成本管理拓宽运营渠道、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内控会计模式助力改革,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