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成本核算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运用
2021-11-25邢志平
邢志平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一、引言
为了解决民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政府在2015—2017年间对我国公立医院的药品价格进行了三次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众看病难的问题,但是这暴露出公立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公立医院从根本上讲属于事业单位,具备一定的公益性,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导致医院成本核算方式落后。基于这一现状,如何促进医院成本核算方式升级,进一步降低民众医疗成本,成为下一步医疗体制改革的创新突破点。
二、公立医院应用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将全成本核算应用于公立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全成本核算应用于公立医院管理能够帮助医院将经济目标以责任制的形式具体划分到医院的各科室,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单位内部权力、责任分配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效率[1]。第二,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将全成本核算应用于公立医院的管理活动能够在公立医院内部贯彻全面发展理念,并帮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第三,将全成本核算应用于公立医院的管理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公立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公立医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而全成本核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工作目标与员工的自身利益有机结合。第四,全成本核算能够帮助公立医院节省经营成本,进而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最终能够将更多的利益让给普通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现阶段公立医院应用全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运营项目复杂,医疗成本难以精确核算
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但是从性质上讲,公立医院与其他事业单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公立医院担负着治病救人的重任,其工作内容具备较强的复杂性以及一定的紧迫性。基于这一特点,为了实现医疗水平的提升,公立医院内部科室数量相当复杂,且针对一些疑难杂症,往往需要各个科室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才能得以解决,因此其内部工作的复杂性相当明显。此外,不同科室对同一病症给出的治疗意见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医疗成本的核算方式往往需要考虑很多额外因素,导致成本核算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二)医院管理层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对工作缺乏重视
医院管理层缺乏成本核算意识也是影响全成本核算落实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公立医院与国有企业相似,传统管理思想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在实践中往往不具备进行体制改革的主动性。另外,部分进行了全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仅仅在财务部门下设专门的全成本核算机构,从本质上讲,全成本核算与医院全部的业务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仅靠财务部门进行全过程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临床、医疗、药品管理等部门与其协调配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全成本核算的效果根本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成本高、效果差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难以调动员工工作热情
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员工工作积极性较差也是影响全成本核算效果的原因之一。从公立医院发展现状来看,其内部职工成本意识缺乏现象相当严重。此外,医院在具体责任分配方面也没有对员工的权利、义务作出具体规定,这种模糊的责任制很难对员工起到直接的约束作用,无法充分调动员工节约成本的积极性。例如,一名患者在手术之前往往会有多个部门的专家联合起来与主刀医生共同进行手术细节的商议,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器械的使用等各种细节必须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来执行,一旦经济责任分配模糊,就很容易导致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甚至使医院蒙受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
(四)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工作内容落实不到位
监督机制的缺乏也是影响相关工作落实的重要因素。首先,当前我国各大公立医院都在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相关政策,但在实践中,部分公立医院严重缺乏相应的科学监督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在这一背景下,即使公立医院制定了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的缺乏也会使得这一制度根本无法充分落实到医院生产实践中。其次,部分医院领导对收费标准政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收取费用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软件的自动计费功能,缺乏相应的复核机制。最后,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以及信息设备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财经类专业背景,在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归类错误等现象,进而影响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具体落实。
四、完善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成本核算效率
针对医院项目运营复杂的问题,相关单位可以通过构建信息管理平台的方式提升成本核算效率。第一,公立医院应该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医院内部建立一个联通所有部门的信息收集、处理系统,进而提升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降低全成本核算在硬件方面的落实难度。第二,公立医院应该建立与信息化系统相契合的内部管理制度,还要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第三,公立医院应该对内部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保证职工的信息化水平能够跟上信息系统升级、革新的速度。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才能为全成本核算的实现奠定硬件基础[2]。
(二)树立成本管理理念,定期组织培训,强化成本核算意识
针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意识缺乏的问题,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帮助内部成员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第一,定期对内部职工开展系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帮助每位员工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第二,公立医院应该定期引进高素质人才,并建立一整套绩效评定以及奖惩机制激励人才参与成本核算工作。第三,将成本管理理念融入医院的文化理念中,在医院内部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方面对广大职工进行矫正,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职工在工作中产生的浪费行为。
(三)加大责任划分力度,完善经济责任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针对经济责任划分不明确,难以调动员工工作热情这一问题,相关单位应采用加大责任划分力度的方式进行解决。第一,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在日常绩效考核过程中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以此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第二,公立医院应将全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进行有机融合,确保绩效管理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能够对内部员工在成本核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进行真实反映。第三,建立科学的赏罚制度并保证执行,只有将绩效管理、成本核算与员工的职位、薪酬晋升直接联系在一起,员工才能够真正为自身的行为负责,增强成本核算的思想意识,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加大监督力度,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公开透明
针对监督机制缺乏,很多工作内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单位应采取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公开与透明。第一,公立医院应该在财务部门以外建立一个只对最高决策部门负责的内部监督机构,其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性。第二,该内部监督机构的人员必须慎重考虑,尽量选择具备相关知识背景以及与监督活动本身无利益关系的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应该对其专业素养进行培训,并考察其品德素养。只有具备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五、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控制公立医院成本对民众医疗费用的下降、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具备相当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相关公立医院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构建信息系统平台,定期组织成本管理理念培训,加大责任划分力度,以完善经济责任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公立医院才能真正实现全成本核算,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