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1-11-25张华

经营者 2021年17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公立医院有效性

张华

(邹平市人民医院,山东 滨州 256200)

一、引言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保障类单位,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取经济效益,同企业相比,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其在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等方面均存在特殊性,实行的内部控制也与企业不同。我国财政部门于2015年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但就实施现状来看,依旧有部分医院未达到相应要求。公立医院要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从监管、制度建设方面开展优化工作。在当前管理改革的大环境下,虽然多数医院、学者聚焦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但如何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尚存在空白,公立医院现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理论阐述

基于内部控制日常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工作,能展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能够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大资产管理、成本控制工作力度,同时能够规避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项风险,提升医院资金使用效率。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存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能为医院内控活动运行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目前医院内部控制环境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如下:医院内部对现代化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大多数人员缺乏正确的内控意识。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医院管理者多为专业医学人才,医疗能力突出,但缺乏管理经验,往往关注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等的提升,对内部控制建设活动缺乏重视,将内部控制工作理解为对财务活动进行基础监管。另外,部分医护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全面,认为该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即可,或者由医院管理层负责。在此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部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阻碍因素较多,内部控制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例如,某公立医院尚未设立专门的内控委员会,由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工作,发挥的作用不充分,而且部门权限受限,医院各科室内控工作管理不到位,导致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无法达到相关要求。

(二)内部控制不完善,执行力度不足

现阶段,部分医院并未根据环境变化情况对制度进行修订及完善,医院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对关键职位、环节缺乏重视,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协调各管理制度的关系,在实行阶段存在制约,个别职位分配不合理,职位职责不明确[1]。公立医院并未在实践中落实管理制度,导致其流于形式。部分公立医院虽然优化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可操作性不强,加上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管理手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制度对人员的约束力不强,对医院内控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内部监管落实不到位

目前多数医院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重视,现行内部审计机制有待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面临阻碍。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极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审计结果不够客观、公正。独立性的缺失使得医院内部人员不重视内部审计,内审工作开展面临较大的阻碍。另外,公立医院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有所忽视,导致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差异较大,多数审计人员因专业能力不足,无法落实相应工作,不利于审计监管工作的开展[2]。

四、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策略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1.根据治理结构构建组织体系。公立医院需注重现行管理制度的完善,明确自身与政府部门各自的职责,在职责范畴内行使权限,优化治理结构,合理划分岗位权责。关于决策权的行使工作,交由医院党群机关与卫计委核心人员负责,在该组织中,院长作为指导力量负责核实工作。充分明确各主体职责,构建健全的组织体系,将医院各部门工作落实到位,形成完善的法人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减少运营阶段政府行政因素造成的影响,提升公立医院运营发展的规范性、专业性,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

2.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公立医院应积极推行人力资源活动,合理规划,保障医院人力资源建设活动的高效推行,规避资源浪费行为,采取奖励优秀人才的方式,以此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公立医院在开展人力资源工作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构建科学的人才机制,不断提升医院各科室的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较高的双馨人才,使其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驱动作用;二是完善人才队伍体系,招募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更好地应对医疗改革及财务管理转型,避免对医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与人才支持有直接联系,且对管理人才的能力及经验有较高要求,只有提升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才能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内部控制活动

1.明确各职位职责。根据公立医院既定年度目标确定发展目标,利用BSC 平衡记分卡制定目标。平衡记分卡作为现代目标管理工具,能够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相应评价。要根据记分卡的相关要求,选择评价指标并进行细化,进一步得到二级指标。

公立医院采取的预算编制方式、程序均会对预算工作造成影响,根据现行管理模式,可适当简化组织机构,达到提高医院预算管理效率的目标。同时,医院预算管理组织的建设工作不能局限在框架结构层面,工作人员需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人员安排、协调机制的构建工作等。要结合医院实际管理情况,在建立规范组织结构后,将现行组织体系视为基础,赋予相应科室一定的权限,使其分别承担管理、决策等职能,从而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功能。

2.加强预算控制。做好预算控制是公立医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在上年度末期,医院需结合往期数据变动规律、市场情况等准确预估各业务支出预算,并且将各科室年度预算反馈至预算机构。同时,要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在年度内,实时追踪和分析各项目运行情况,对比预算数据探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贯彻落实预算管理规划。预算偏差问题需及时反馈到预算部门,研究是否要进行预算调整。预算目标经过审批后,原则上不能随意作出调整。但在市场等特殊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偏差调整机制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医院业务的顺利开展。另外,要严格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公立医院需对执行成效进行深入分析,编制评估报告,并以报告结果为依据,对各科室、各人员进行绩效管理,以便更好地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健全内部审计机制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开展与监管评价都离不开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为了保障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设立独立性与权威性强的内部审计机构,全面监管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有效规避各项风险的发生。其次,公立医院还需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项培训活动,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能力及地位,从而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公立医院还可以招聘专业技能强的人才,扩充现有人才队伍,以此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度。内部审计人员需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了解医院具体业务活动,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另外,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需全面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借助大数据等手段设置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公立医院还可以招聘第三方审计机构,负责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审计工作,有效提高内部审计水平。

五、结语

为了保障公立医院发展的规范性,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是必然手段,公立医院需根据规定开展管理活动,在提升财务数据信息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能帮助公立医院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公立医院有效性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