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学案导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2021-11-24林小渝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林小渝

摘要:数学解题能力的含义是学生利用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公示,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很多学生在数学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都觉得自己学会了、听懂了,但是真正解起问题来却十分吃力。如何能够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呢?根据数据表明,学生解题能力不高的原因是:现阶段数学授课内容单调,有的课堂学习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学案导学”能够出现并且获得的大范围使用的原因在于“导学”上,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授课方法,通过“学案导学”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难题得到化解,做起数学题也可以得心应手。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案导学;解题能力

引言:课程标准的改革让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难题得以显现——听课容易,做题难。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师授课方法死板,教学氛围单调。“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重点是“导学”部分,这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法。高中阶段通过使用“学案导学”,可以化解学生做起题来吃力的局面。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

“学案导学”指的是把学案作为学习基础,加以导学的形式进行的授课过程。“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数学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每一篇章节细致编制学案,通过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中,数学教师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数学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每一堂数学课程学习过后,学生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学案导学”的教育模式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学案导学”模式的特点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进行学案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设计。无论是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的讨论还是学习过后的总结,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学案。比如,数学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四人为一组的数学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需要进行合理安排,既要有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要有吸收知识慢的学生,小组成员的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合作,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克服自己的学习短板。“学案导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案导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获得进步。

(二)强调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中使用“学案导学”,可以转变学生课堂上都明白、做起数学题就犯难的局面,重视对数学教材的深入分析、合理拓展。比如,在学习数学教材中的数列问题时,教师给学生讲述完基础知识后,学生的脑海中仅仅剩下相关公式的停留。此时,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开始拓展,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银行中的存款利率是怎么算的?实际存款时出现的多种利率模式哪种是获利最大的?问题需要重视生活与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理解新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三、“学案导学”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注重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熟练

数学基础知识综合,让许多数学问题更加复杂,对问题的解答、分析的依据都是数学公式、和概念等等。数学授课需要重视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能够推理数学公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总结。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章节时,带学生学习三角函数值域的概念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历史罗列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如:求解y=sinx-1\cosx+2的最值。解答这道数学题的思路是:将函数式化成关于正余弦的等式,然后运用辅助角法化成正弦或余弦,再利用正余弦的值域为[-1,1]转化成关于y的不等式,解出y的范围。数学授课中,教师需要重视让学生灵活使用解题技巧,通过技巧提升计算的准确率,计算准确才能够保证问题的正确性。一大部分学生数学问题总是出错的根本原因是,答题过程中只用脑子不想动手,宁可用嘴计算也不想用手写,不使用解题技巧,偶尔动一次手也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乐于动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答题的正确性。在练习时间,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对解题方法和基本数学思维的掌握,让学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正确的解决方法分析数学难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重视让学生多动手用数学技巧解答问题。

(二)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进行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对教材细致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成四人为一组的数学学习小组,布置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目标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空闲时间寻找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资料,之后把每个人掌握的資料进行汇总,同时说出自己在寻找资料中产生的难题互相讨论,讨论依然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把自己小组学习到的问题答案告知大家,同时把理论和依据也进行告知,之后把小组的残留问题提出,让同学互相探讨,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并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要根据教材进行相关的课外拓展,让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这一过程需要注意把握时间,让知识得到充分拓展的同时,可以给学生列举典型题型,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反思的能力

进行课堂学习是对数学知识的展开和深入,学生从刚刚接触知识到最后的深入理解,但是想让知识深深印入脑海,需要在每一堂数学学习过后反复练习、认真总结和反思。反思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遗漏的步骤和欠缺思考后作出的结论进行组内自我反省,完善自己的学习短板,在下一次进行预习时避免错误,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最大化,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结束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需要全能型人才,高中数学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的使用解题技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曹丽.巧用学案导学模式,提升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J].教学考试,2017,000(024):35.

[2]赵敏."学案导学"提升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浅析[J].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7.

[3]周丽.引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升数学解题能力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3(7).

[4]陈婷.学案导学下解题课教师教学行为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下半月),2014(8):4-5.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解题能力高中数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学案导学”之我见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