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主题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2021-11-24张彩霞莫碧仙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礼仪阶段

张彩霞 莫碧仙

文明礼仪是个人休养与素质的体现,也关乎到一个集体、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和一个文明有礼的人交往,会让我们感受到友好和被尊重,生活在一个文明有礼的环境中,会让人心情舒畅,而那些文明有礼的国度更是令人心生向往。古有孔子名言“不学礼,无以立”,今有市井俗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文明礼仪绝非小事,作为学生更应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一、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农村小学生文明禮仪习惯到底如何呢?

上课铃声响了,有的教室里却依然闹哄哄的,讲白话的、翻找东西的、吃零食的。课间休息时,有的学生在教室里、走廊里、楼梯上嬉戏打闹,一边享受零食,一边将垃圾随手乱扔。吃饭时间一到,很多学生冲进食堂,有的不按秩序排队,有的大声喧哗,有的甚至敲击饭盆,有部分学生对食堂工作人员十分无礼,大叫大喊。升国旗时,有的学生站队拖拉,与周围的同学讲白话,有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站姿,不会行队礼。玩耍时,有的学生老是违反游戏规则,发生争执,同学之间闹矛盾,有的学生一味地把错误、责任推到对方身上。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比穿戴,比家庭条件,比吃喝玩乐等……

通过观察与调查,这种种不良表现凸显了文明礼仪教育的严重缺失,让人堪忧。在应当为生命打好底色的人生启蒙阶段,造成这些孩子文明礼仪意识淡薄、行为粗鄙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

一是学校方面,因整个社会对于文化成绩的追求热度不减,教师们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拼尽全力,却有些忽略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另外,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待提高,难以起到身正垂范的作用。还有值得注意的就是,文明礼仪的教育活动几乎是班主任一人孤身奋战,没有形成各科教师共同教育的合力。

二是家庭方面,学校里留守儿童多,这些孩子文明礼仪意识相对较弱。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很严重,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管合不合理,对孩子有求必应,养成了孩子贪图享乐,自私任性的不良习气,缺乏基本的礼仪素养,不懂得尊重他人。

三是社会方面,农村人民的生活现在是越来越好了,但文明的言行似乎越来越少了,一些与文明相悖的思想言论和行为给学生带来了极不好的影响,以赌博为目的的茶馆、彻夜不眠的游戏室、网吧成了当下最红火的场所,导致学生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也严重阻碍了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四是个人方面,由于小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表现。

三、以主题活动促进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英国作家萨克雷对于习惯有这样的说法:“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呢?其主要途径便是主题活动。

(一)明确校园文明礼仪的主题活动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可将校园文明礼仪分为以下六个主题。

(二)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

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准备——学习——践行——评价——巩固。

1.准备阶段

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特点,目标要体现出由浅到深的层次性。以课堂礼仪为例,各年级的目标要求如下:

除了活动目标,拟定的活动方式也各有不同,一二年级主要以儿歌形式呈现,三四年级主要是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呈现,五六年级则有演讲、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最后,集体讨论,再修改,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活动教案。

2.学习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利用班队课时间,以准备阶段拟好的活动教案,对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我们可以怎么做。通过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的礼仪知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3.践行阶段

“知”的目的在于“行”,评价一个人的品德修养高低,不是看其“知”,而是观其“行”。我校以班为单位,根据文明礼仪主题活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日常训练,如坐、立、走的姿态,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上课的专注度,用餐的姿态等等。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以及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开展有益有趣的活动,让值日生观察记录上下楼梯的情况,从小处入手,从实训练,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4.评价阶段

这是以评价促反思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活动负责人先根据主题活动内容拟定文明礼仪评价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分项让学生自评、互评,再师评,按一定比例得出总分。然后以评价表为依据,评选出“文明礼仪标兵”,并举行授奖仪式。这个评价过程,便是对自己行为,他人行为的一种审视,反思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以便于规范以后的言行。

5.巩固阶段

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所学过的礼仪知识,所实践过的文明行为,必须反复地不断强化。在进行后一个主题活动时必须对前一个主题进行复习强化。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需以知导行,但行动之后应不忘反思、总结。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小学生将礼仪认知内化为礼仪品质并自动表现出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终极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是将对礼仪的认知内化为自身的礼仪品质,再外化为自动的礼仪行为。哪天学生的文明礼仪已习惯成自然,才能说明我们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有成效的。

此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基础教育课题《 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 》(课题编号:XJKX19A18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礼仪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活动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筷子礼仪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礼仪篇(下)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