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数学的教学研究
2021-11-24王梦玮
王梦玮
摘要: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途径。在高职数学授课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课程思政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对提升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本文分析高职数学教学现状,研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探索高职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以期对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程思政;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提出了一个课程思政的概念,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所有课程,融入知识传授,让各类课程都挖掘“思政要素”,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培养出既有专业素养、人文情怀,又具有美好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青年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中,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高职数学作为一门通识课,课时多、战线长、覆盖面广,学生受益很大。那么对于高职数学课程,如何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元素在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实用性,笔者浅析探讨如下。
1.研究背景
1.1高职数学的教学现状
学生生源结构多样化,文化基础也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课程认识不深入,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学情,虽然各院校已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取得了许多经验做法,但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为目的的措施少之又少。
1.2.意义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作為一门典型的自然科学类课程,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鉴于目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数学文化,对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大量课堂实例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无缝隙无遗漏地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使得多个学习领域都能体现思想政治的指导意义,对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防御能力有重大作用。
增加课堂思政,提升了教学在德育目标上的突破,完善了育人目标的完整性。例如引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国之情,进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奋发向上,达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挖掘思政要素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每次授课都是一次挑战。思政教育能触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教师要对课程内容烂熟于心,选择对应的思政内容,以适当的融合方式结合在授课中,如教学案例、实地参观的融合方式等等。
2.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育做法
通过推进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化研究,笔者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等方面,浅析几点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2.1及时修订课程标准,明确目标
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梳理课程思政方面核心素养内容,教给学生责任与担当,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形成数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全过程多维度育人。
2.2充分挖掘传统案例,突出素养
在极限知识模块中,可将中国古代极限思想作为案例,比如《九章算术注》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是对极限思想形象到位的论述,这些思想的提出比欧洲同期研究超前许多。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极好例子,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新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前沿科技。
又如在微分知识模块中,可补充相关数学文化,将牛顿、莱布尼兹、欧拉、拉格朗日等数学家的奋斗故事作为案例,鼓励学生端正态度,踏实学习,提高抗挫折能力,乐观面对困难,努力战胜困难,传播正能量。此外,积分知识模块中,利用定积分思想计算现实生活中非均匀物理量问题,更是要用到“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等哲学思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哲学思想端正三观。
2.3积极拓展教学环节,全面育人
拓展单一的课上教学环节,充分结合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守正创新。一是课前博览。搭建数学课程网络平台,建设资源,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内容背景,推荐学生阅读《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数学经典名著。介绍相关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尤其彰显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提升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二是课堂舞台。利用课前10分钟,让学生分享读的数学故事,或者自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式。这些分享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也在生生影响中传播正能量。三是课上讨论。由“滴灌”到“喷灌”的授课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学软件的集成,计算的难度已经大幅度降低,学生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思想的理解和对方法的讨论中来,从大局上把握数学建模思想,有空间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进行建构学习。四是课下创新。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结合数学建模思想,主动发现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或设计数学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分享解决过程的成就与经验。
3.小结展望
课程思政的主体在学校,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积极主动将课程思政融入所教课程中,在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取案例式、任务导向式等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高职数学课程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兴趣驱动学生对专业基础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教研室集体的力量,通过交流共享、模式探讨、听查备课等方式,不断挖掘数学课中的思政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