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

2021-11-24张文伍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绘本思维能力思维

张文伍

摘要:一、二年级学生有序思维能力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有针对性的数学绘本,通过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全班共读、家庭和学校校合作绘本表演、学校定期绘本展演等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借助一系列活动,如课堂教学活动、课间小游戏活动、学校活动、家校活动、假期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段学生在数学思考方面提出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这一明确的目标,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逐步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潜在目的,这首先是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遵从逻辑规则和不断创造新的精神产品的特征.。数学学习获得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人的发展影响最大。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今天,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其实,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们的实际生活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教材在呈现相应的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思维发展。

一、利用图文并茂的数学绘本培养学生的数学有序思维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味地去给孩子报班补课,虽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但收效甚微。他们不知道:“让小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语)。由于低段学生的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差,对单一的文本根本不感兴趣。而他们对直观形象的、彩色东西更感兴趣, 因而图文并茂的,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绘本是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数学绘本,并给他们自由阅读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图像思考,就有可能让他们始终利用绘本来学习,从而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本人认为,阅读绘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数学绘本

教師可以给出一些有针对性书目和亲子阅读的方法供家长借鉴和参考。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借助有针对性的数学绘本,以亲子阅读的形式,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数学有序思维。

家长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孩子共读:一是“换位”式阅读。让学生把自己当作绘本中的主人翁,阅读时跟随绘本主角去思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融入感,刺激他的关注持续力和好奇心,还可以使他们得到更为真切的感受; 二是“演绎”式阅读。学生仍是绘本故事中爱思考的主角,而父母则是故事中的二、三号人物或反面人物.。通过“演”,让语言无法表达的情绪和内容通过动作和表情来传递。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通过动作语言来感受绘本内容,使传统的“读”变成“演”;三是“请教式”阅读。阅读过程中,父母在遇到问题时放慢速度,用学生向老师请教的语气提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同时体会到思考型的数学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使亲子共读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全班共读数学绘本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全班共读,分享自己阅读的成果。可以采用以上三种阅读方式,也可以自创阅读方式,这时领读孩子的角色转换成亲子共读时的父母,其余学生就变成故事中的一号人物。把“阅读后”探讨尝试改变为“阅读中”探讨,由简单的线形故事情节演变成发散形故事结构,那么简单的绘本实则就不简单了。

通过以上各种形式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他们思考的潜质,让他们体会到爱分析、爱思考、敢表达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对数学绘本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关注度。

二、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有序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及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注重学生有序思维的培养。由于幼儿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在尊重儿童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把知识的教学和各种各样的活动相结合,就会变得非常有意义。孩子们在最惬意的活动中,会变得心灵手巧,头脑灵活。情绪被调动了,上课也变成最美好的时光了。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探究、认识是一体的,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有序思维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有序思维

一位数学家曾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一一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一一要鼓励行动。”今天的孩子,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熟悉而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多样的动手操作、体验、表达等活动去质疑、理解,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找规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探讨活动,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然后把这种知识转化成能力,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有序思考,从而有序解决问题。

(二)通过课间小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在家里最喜欢“搞破坏”,但他们在“破坏”中锻炼了思维。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益智游戏,例如设计一些拆装物品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把拆卸下来的物品恢复原来的模样,从而培养了学生有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家校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

通过家校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例如我在班级中开展的“搜线索、寻宝藏”的活动,首先邀请学生家长来参与,按学生和家长分组,看哪一小组在最短的时间探寻到尽可能多的宝物纸条,然后学生拿着探寻的题目到老师处对答案加分,整个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小组成员在探宝活动中,寻宝的规律、思考时间、团队合作等等这些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并且要在最短时间内探寻得到更多的宝藏,在这样激烈有趣的活动中,家校之间的距离更近,育人理念更统一,学生自信流畅的表达、灵活有序的思维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教师,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从低年级对小学生进行有序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小感受到有序思维的重要性,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后续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绘本思维能力思维
绘本
绘本
绘本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