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育人无痕
2021-11-24杨丽
杨丽
众所周知,新课改不断深入延展视域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已然成为一个值得全体小学语文教师仔细探究与全面分析的教学课题。现如今,人类进入正式迈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极为重要且占据一个战略要地。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也是文化知识与实用技能的教授者与传播者。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教师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真正的做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合格人才。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展开一定探讨与分析,以供教育同行进行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视域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重要性
德育教育堪称为新时期小学全面化、系统化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项关键内容与重要核心。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讲,学生们的身体与心理方面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开始迎接人生中第一个“青春期”。但实事求是的讲,学生在道德观念以及思想品德的认知与理解方面还不成熟,并且大多数学生也往往未能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化的道德思想体系。由此可见,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和融入优质的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和元素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优秀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充分培养六年级小学生自身道德品质、爱国思想与高尚情怀,而且还能够让学生逐渐形成争取的“三观”,在提升语文学习综合能力与实践水平的同时,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教育体系影响与感染下,学会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
二、“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视域下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的创新策略
(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以生为本”
新课改不断深入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优质的德育教育,首先就应当以生为本,立足于课程根本。客观而言,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宗旨主要集中于“启智”方面。六年级小学生虽然年纪已经开始逐渐“成熟化”,但自身还是处于一个“懵懂时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必然也会诞生许多想法、观点、意识与情感。语文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滲透与引导下,需要在具体的“育人”过程中能够采用合理化、科学化、完善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并且应当对学生进行孜孜不倦的耐心引导和全面启发,进而让小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与全面理解教材内容中的德育教育精华部分,全面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与品格意识。举例说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自身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播放一段经典红色电影《开国大典》的精彩视频片段。进而让小学生能够立体化、直观化、生动化的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意义与纪念意义,激发学生自身爱国主义思想与家国情怀,从小养成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优秀道德品质。此外,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可以与时俱进的为学生播放一些其他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电影,例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战狼1、2》、《我和我的祖国》、《八佰》、《长津湖》等经典影片的片段剪辑,让小学生在爱国影片的熏陶与感染下全面提升德育素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教师在“育人无痕”中与学生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六年级小学生往往对各类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并且自身模仿力极强,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风格与一举一动。具体来讲,小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教师,往往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极高,而面对自己不喜欢和不愿接受的教师,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拒绝和疏远的心理。其实产生此种情况的一大主要因素就是在与小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经常过于依赖个人的情绪与情感来处理各种事情与问题。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育人无痕”,让德育教育能够被小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与认可,就必须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形成良好、默契、和谐、稳定的师生情感与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之间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心,语文教师才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所在,进而提升小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举例说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德育教育渗透过程中可以采用提问教学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式交流与沟通。教师可以对小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春节,在外工作或者漂泊的人都很想家,都想回家与亲朋好友团聚。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家”是一种怎样的概念?“家”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在这种提问教学法的影响和引导下,六年级小学生必然愿意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老师进行愉快交流与互动,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加深对“家”的理解。毫无疑问,在教师的德育教育感召下,理解“国家”的含义,并且对“有国才有家”这句话进行情感上的升华,让德育教育“润物无声”的传递给每一名学生,不仅让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跃,而且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过程中也会变得水到渠成、顺利流畅。
(三)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构建“生活化”德育教学情境
除了上述两大创新策略与有效路径之外,想要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视域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优质德育教育理念,语文教师还需要积极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德育教学情境和氛围,联系六年级小学生日常的实际生活,开阔小学生自身视野,进而培养小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与个人品格。举例说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一个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问题或者教学任务:全球环境不断恶化,我们唯一的地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假如你是联合国秘书长,你将采用怎样的策略与方法带领全球人民有效应对“环境危机”,为地球创造出更好的未来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且在放学之后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资源或者智能手机查询所需要的知识、素材与资料,最终形成一份较为科学话、详细化、创意化的“环保计划”。这种教学策略极为迎合本课教学主题思想,并且让小学生在这一“生活化”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自主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环保意识,从小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唯一地球,让德育教育元素在一种“育人无痕”的良好情境与氛围中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综上所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创新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必须要真正做到“育人”以生为本,为小学生创设优质的德育教育环境和氛围,并且应当在语文教学“育人”过程中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积极寻找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育人”路径与策略,力争让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功效”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