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自我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1-11-24杨贞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自我发展自我认知

杨贞

摘要:小学阶段的社会情感能力学习具体是指学生学会认识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发展对别人的关心及照顾,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情感能力;自我认知;自我发展

社会情感能力是指个体在其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社会关系、履行社会义务、完成社会工作而进行的情感领域的学习活动。小学阶段的社会情感能力学习具体是指学生学会认识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发展对别人的关心及照顾,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学习过程。

社会情感能力的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涉及情绪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认知,重建合理信念;而社会情感能力的学习则强调理解和表达情绪、调节和管理情绪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训练。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小学生有效发展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使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

一、社会情感能力的自我认知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可控性比较差,对自我情感的认知还不明了。他们的社会情感能力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身边具体人、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喜怒哀乐等情感会明显地表露出来。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逐渐了解情绪,看到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开始拥有认知自己情感的能力,情感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学校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萌生社会意识,慢慢理解并遵守一定的社会公德。

二、社会情感能力的日益丰富

学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他们行为的主要显现地,他们学习的成效、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的关系等,会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不仅体验着游戏所带来的欢乐,也体验着学习、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幸福。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同学的议论与评价、学校发生的大小事件等,都成为小学生体验新情感的内容。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外部特点相联系,中高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则越来越接近于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特征,他们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也逐步发展起来。

三、社会情感能力的活动体验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因此,在小学阶段,要帮助小学生掌握情感能力自我调控与发展的方法,使其在体验中树立自信,获得成长。教师在设计各项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情感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目标,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情感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降低要求,对其点滴进步及时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情感能力的提升。

四、社会情感能力的自我发展

1.保持正面积极的情感

正面积极的情感是最有益于健康的,它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愉悦感,更容易与他人和谐相处。学生在正面且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学习或生活,思维活跃,记忆敏捷,效果更佳。那么如何保持正面且积极的情感呢?

(1)建立适当需求。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帮助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活动过程中参与的乐趣。还要培养注重引导培养学生们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较为持久性的快乐。

(3)树立学生自信。自信是保持正面积极情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经常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4)鼓励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2.控制调节消极的情感

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的情感,主要有以下方法:

(1)合理接纳宣泄。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所有情感,包括消极情感。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消极情感时,不沉浸其中,学会合理宣泄。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即针对引发情感的刺激来表达感受,间接宣泄是通过其它途径使情绪得到释放。教师要教会小学生面对自己消极的情感时,可以痛哭一场;也可以把心中所感向教师、家长或好朋友说出来,向他们宣泄;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冷静角,进行自我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给自己的消极情感一个缺口,以提升自己的情感调控能力。

(2)适当遗忘放下。遗忘调控就是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感时,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遗忘掉,不要老去想这件事。不愉快的情感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只能使这种消极情感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生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去刻意回忆加深巩固这些消极的情感,让正面积极的情感常据心中。

(3)及时转移调控。转移调控就是当人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时,可做一些别的事情,通过注意力的转移进行缓解。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消极情感的状态下,可以通过看电影、阅读、跑步、打球、下棋、唱歌、画画等多种方式,来转移并缓解自己消极的情感。

社会情感能力,作为比智商还重要的能力,将决定着孩子们未来的人生高度与人生幸福。引导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自我發展,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智慧,增强学生成长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际.课程视角下的“社会情感学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3):4-8.

[2]曹慧,毛亚庆.美国“RULER社会情感学习实践”的实施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2):73-79.

[3]吴际.社会情感学习螺旋式课程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3):8-10+14.

特别说明: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进城务工子女小学阶段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研究》JYJYC21250309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自我发展自我认知
信息技术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追风筝的人》中影响阿米尔认知发展的人物分析
“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与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英语写作课与教师发展研究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策略初探
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