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国学素养的培养探析

2021-11-24赵庆春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赵庆春

摘要:国学教育近些年来被很多课堂所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国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学素养的浸入式学习,不仅可以为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为以后建设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和语文学习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文章中郎朗上口的诗词歌赋,代表了一代人的聪明才智,将国学与语文学习完美结合,可以促使他们从新角度发掘语文所蕴含的知识。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国学素养培养;新角度新视角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上的国学通常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国学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的培养,他还对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等等,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教育部连续发布了“双减”政策,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被实实在在的提上日程。而国学素养课程的贯穿和学习,既能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同时又能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还能减少课堂知识性的输入,真正从根本改变中学生填鸭式教学的现状,可谓是一石三鸟,事半功倍。

一、中职语文中国学经典知识学习的现状

1、中职语文国学学习的优势

(1) 有利于提高中学生文化素质,丰富中学生的课上和课余生活。中职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国学知识的教授,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实践,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客观条件。

(2) 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讲课水平,丰富教师上课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从而缓和中较为焦虑而古板的课堂气氛,为营造一种轻松和诗情画意的课堂气氛做准备。

2、中职语文国学学习的现状

目前中职语文中国学的学习在教材中已经有所收录和体现,但是学习力度依然不够。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授方法的固定式禁锢了教师教课的思维,学习手段的单一,没有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他以技术性的知识点为主,而文化素养占的比重较小。而传统语文教学,一般以教师的灌输为主,内容的关注点多半与现实结合甚少,起不到和学生的“共情”作用。教师的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等等,都为国学素养的学习增加了一定难度。

(2) 学生自身对于国学素养课重视程度不足。中职教育中,学生只重视课堂中有关技术的课程,对于传统文化课程重视不足。再加上本身语文文化底蕴的不足,国学中某些文言类文字的拗口晦涩,使得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国学教学的改变和提升

1、使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学习国学

例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比赛》,从开赛以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选手竞相参加。无论是其中的飞花令,还是“大浪淘沙”环节,无一不紧扣人们心弦。而组织学生多多收看此类节目,不但可以让学生抒发家国主义情感,同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场景,又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加深自己对国学课程的学习。

2、重视和加大传统文化的比重,引导学生对于诚信为人,诚效为国的理念

比如在语文书中,有《诗经》二首,编者选取了《静女》和《采薇》,生动而含蓄的描写了东方女性的美丽。比如,“静女其姝,爱而不见”等词句,用“静”来赞颂这个姑娘文静优雅;“姝”本意是美丽,整句表达的意思就是赞颂姑娘不但美丽大方,还仪态优雅。《采薇》中,作者更是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等词句,来表达对往昔生活的眷恋和现实生活的差距,从而更加表达了戍边战士对家乡满目疮痍的不满和痛惜。中职语文课本上,不但有诗词歌赋,并且对于传统文化《诗经》《国风》等的选材,也是煞费苦心,比重很大。《论语》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体现了以礼治国的宗旨和孔子对于礼制信的推崇。“为国之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国家主张推行礼让,但是仲由一点不谦让,被孔子所耻笑。家国为重和“忠、孝、礼、仪、仁、智、信”,效忠国家,讲究诚信,诚信做人等儒家思想的观念,恰恰印证了我国当代和谐社会主义价值观。所以,加大传统文化在课本中的比重,不但可以让学生修身养性,受到良好的教养,而且对于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好的。是推动国学素养的必要手段。

3、多种方式与传统方式结合进行教学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例如汉服是唐代时期人们的服饰。教师不妨采用穿汉服吟诵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喜爱。既满足了学生好奇的猎奇心理,同时情景交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诗中或者文学中当时人们的心境。

4、言传身教,激发共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自身需要提前做大量功课。比如,在学习《蜀道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领学生进行诵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打造出一个富有情感魅力的语言环境。特别是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读出诗人李白潇洒豪迈的情感和形象。然后最后总结时,教师可以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联想到当今中国民富国强,交通发达,人们安康的局面,可以和古人发出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恰恰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再比如,杜甫的诗《咏怀古迹》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等诗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于连年战火,家破人亡的痛斥,同时又寄托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饱读诗书,深情诵读,言传身教,激发共鸣,才能让中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语文,更喜欢学习国学文化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同时又是中国践行新时期青年一代爱国爱党行为的有力的精神支持。国学,不但是我国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青年一代所应该推崇的文化知识。尽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国学知识的学习和渗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教师提高自身国学素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加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从各个角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从国学素养本身深挖掘,多探究,并且关注国学和语文课堂上如何更好的对接和融合,就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我国中职教育学生的国学素养,从而将他们培养成“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朱玉山.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与国学教育的有效整合探讨【J】课外语文,2020(24):10

[2]張继祖.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与国学融合策略【J】考试周刊,2020(28):(25)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
加强中职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之路
关于微课应用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职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的定位和策略解析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研究与探索
巧用多媒体,给中职语文教学增添一抹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