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021-11-24周舒雯
摘 要:教師职业认同感的强弱不仅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教育事业。本文利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影响其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主要有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倾向等。针对这些因素,从个人、高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对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感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 本科生; 教师职业认同感
一、研究的缘由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可和接受,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教师只有从心底真正热爱他的职业,才会把职业当成事业,树立终身奋斗目标,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培养下一代的工作之中。小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小学教师具有独特的,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国家2012年颁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基本要求,地方师范高校应主动履行培养合格乃至卓越的小学教师的任务。
本文依据问卷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影响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和就业有所指导和促进。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问卷抽取了福建省四所具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高校,分别为福建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宁德师范学院和三明学院,四所高校从大一到大四分别展开调查。问卷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调查:教师职业认知、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期望、教师职业意志、教师职业行为倾向以及教师职业价值观。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9年10月,共发放问卷800份,每所高校各2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5份,回收率为95.5%,抽取情况,男生55 人,女生 701 人;大一 196 人,大二 194 人,大三 186 人,大四 180 人;农村 234 人,中小城市 394 人,大城市 26 人,边远地区 102 人;另外,教师家庭102人。与此同时,还抽取了部分被试者进行个别访谈。
(二)调查方法和工具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认同问卷》是在参照薄艳玲的《关于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状况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问卷共 30 个项目,采用利克特 5 点记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越高。该问卷包括职业认同的六个维度,分别为:教师职业认知、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期望、教师职业意志、教师职业行为倾向以及教师职业价值观。
三、调查结果
(一)问卷基本情况
通过分析问卷,小学教育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感的总体水平得分为 3.46(最高分 5分),在六个维度中,小学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的得分比较高,而职业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观得分比较低。
(二)不同被试特征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认同感差异的情况
1.性别差异。调查显示受访对象中男生占7%,女生占93%,男女性别差异较明显。师范生男女比例失衡会进一步加剧目前小学教师结构中男女比例的失衡。
2.生源地差异。调查表明小教专业学生中农村和乡镇生源占73%,城市生源只占27%,有意向成为小学教师的学生中农村和乡镇的生源占绝大多数。
3.独生子女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得分比独生子女的总体水平高。在六个维度中,职业行为期望、意志和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P<0.01),非独生子女远远高于独生子女;职业认知的得分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而职业价值观独生子女则看重社会地位。
4.教师家庭差异。教师家庭背景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总体水平要比非教师家庭背景的低,只有在职业认知维度上,教师家庭背景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的得分比非教师家庭背景的高,其他如专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和行为取向五个维度则都较低。
(三)专业成绩和实践时间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1.不同专业成绩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差异。从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专业成绩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总体水平差异不大,但在职业意志上,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要比成绩合格的学生略高些,其他维度上,则存在的差异很小。
2.教学实践时间与职业情感、价值观、倾向、认同的回归分析。由于教育实践时间是个连续变量,所以采取相关及归因分析的方法,对教师职业认同各维度的影响趋势可以做预测分析。 从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教学实践时间与职业职业情感、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都呈现显著相关,实践时间对师范生职业行为倾向预测性结果显著(P<0.01),排在前面的两项分别是教学技能及沟通能力,而对职业情感、价值观的预测性结果不显著(P>0.01)。
(四)不同入学动机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选择的影响
专业选择是否自愿会影响职业认同,为此在调查入学动机的同时问卷中设计了选择专业的集中类型情况。从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到, 师范生选择小学教育这一职业,77.5%是出于自我意愿,父母做主的仅为 9.1%。选择小学教育这一专业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最看重的两项因素是职业压力小和有寒暑假;从五个因素的分布情况来看,按选择的人数从高到低的排列,五个因素依次为:职业压力小、有寒暑假、社会地位高、找对象容易、收入稳定,这说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最看重的是小学教育职业压力小,而最不看重教师的收入稳定。
四、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自身专业认识不够,职业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在小学教育专业学习初期甚至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学习后,仍对其专业培养目标认识不够,不知道大学期间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培养哪些能力,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在充斥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就业压力的当下,学生比较关注的是学术上的成就和各种专业证书,能力发展也只是停于表面,有所欠缺。
(二)就业前景不佳,职业情感不足
社会就业压力大的大背景,加上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实行后非师范生对师范生就业造成冲击,小学教育师范生的就业状况不理想。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招教”考试和“事业单位教师岗”考试的竞争压力都比较大,“特岗”考试因为所服务地区较偏远而竞争压力较之前两项稍小一些,但是报考人数、考核要求也在逐年提高。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导致部分小学教育毕业生毕业后多暂时选择在私人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工作。
(三)性别差异较明显
多数小学教师队伍女性化,有的学校男女教师比例达到了1∶10以下。“地位偏低,待遇不高,工作上升空间小”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男性对小学教育专业的选择与认同,现实中反映为此专业男生报考率低,录取后调换专业概率大以及就业后不从事小学教师這一职业。
(四)学校欠缺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课程和课外活动
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偏向学科本位,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情感和态度等的培养。高校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但是目前多数学校的社团活动是在团委等机构领导下学生自己组织,缺乏更高层次的引导,和专业相关的实践较少,学生参与活动后职业认识和职业能力提升不够。
(五)就业指导工作宽泛,职业规划及职业定位不清晰
高校均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和职业规划课程,但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显得较为宏观和理论化,较难结合就业实际对师范生进行职业定位教育和清晰的个性化职业规划,地方师范院校召开的就业招聘会对师范生的就业吸引力越来越小,学生多数仍将就业希望寄托在政府公开的教师招聘考试。
(六)教师待遇有待提高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高,教师工作精力付出多而物质回报少,其职业角色转换的频繁性和日常工作的琐碎性,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
五、结论与建议
小学教育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提高小学教育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工作中,个人、高校、社会均要有所作为,方能利于此专业的成长和优秀小学师资的培养。
(一)学生方面
在校期间,师范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制订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了解学习大学期间要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多参加相关教育活动,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情感,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同时,男生应正视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提高职业认同度,充分认识到男性的自身优势,摆脱传统思想的约束,为小学生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方面
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要调整课程体系结构,突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完整的小学教师工作全貌,增进他们对职业的理解。同时,在课程实践部分,加大见习和实习力度,如实习前尽可能多邀请小学教育领域的名师到学校进行讲座和公开课;在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和见习时,组织引导学生与优秀的小学教师结为师徒,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良好的就业会极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地方高校应尽可能多召开招聘会和就业指导说明会,多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实践。高校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对学生就业时给予专业指导、帮助,树立教师员工均应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帮助的教师可以实行表彰奖励。
(三)政府方面
根据2016年9月12日习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的精神,应重视并引导全社会明确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和工作条件,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政府应加强对教师岗位的调控,尽快改善“学校缺老师,师范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同时,积极提高落实教师相关待遇,对于那些热爱教育事业,甘于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到农村和西部的大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强制性优惠政策保障。此外,在一些教师招聘考试中,对于小学部分要明确规定“可以招聘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再对小学教育专业有所限制。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提高,离不开政府、高校和学生自身三者共同的努力。只有营造出适合教师从教的环境,改进学校教学和管理,并积极配合参与,才能促进小学教师健康地成长,使他们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刘沛.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及教育对策探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2):37-39.
[2]武旭召,孙卫,杜田.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01):10-14.
[3]赵丽娜.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薄艳玲. 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5]滕媛,王路芳.国内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现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2(09):162-165.
作者简介:
周舒雯(1990—),女,汉族,福建省南平市人,教师,本科,单位:浦城县梦笔学校,研究方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