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2021-11-24霍亦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大学生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年党史系列教育学习已成为全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通过学习和了解党史更好的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并能入脑入心不仅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的科学定位,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百年党史、思政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史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的重要概念,但它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把它与中国共产党价值思想的历史变迁联系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其科学内涵和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原始使命,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的光荣话语,精辟概括了党的根本宗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书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迫切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实现2035年的长远目标。

一、学习党的百年党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灵魂

习总书记指出,结合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百年历史演进,我们要从价值观建设、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深入研究价值观的生成机制和基本路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其深层次的内在发展规律,要注意党史研究与价值观研究的统一。

做好百年党史的宣传工作,对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自身生理因素、自身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价值观会有差异,国家的稳定发展需要共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系统的学习党史,开展党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发展稳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一些榜样的力量,例如党史那些不屈不挠为新中国献身的烈士,学习他们那种为了自己的信仰奉献出生命的精神,这些榜样能够引导人们树立和反思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是指导所有大学生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工作。引导大学生掌握人生价值,探索人生意义,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促进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和谐共处,这一过程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导向作用,调整偏差,弥补不足,建设团结、友好、文明、和谐的校园生活,这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增强“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世纪之交前所未有的形势的深化和演变,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新时期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博弈愈演愈烈,谁占据了价值领域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我们要积极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增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信心,增强价值观的自信心。我们不仅要积极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大力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世界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机制的构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机制是建立在各要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的。整合机制的要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结构,产生不同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制的系统化,不仅包括要素的系统配置和组合,还包括要素的系统化配置和组合,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制的系统特征,避免机制运行中因要素和结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低效或無效运行现象,在实施过程中整合物质文化环境,发挥系统合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终身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谈心等教育手段外,有必要从大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主动占领日常生活主战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生活和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既有激励作用,又有约束作用;生活导向。激励功能体现在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大学生向善是转变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行为的关键措施,其约束作用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认的行为准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学生的义务,是实现思想内化和行为外化转化的关键,因此,高校不仅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内容来激励大学生,同时也结合社会公德约束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过程,从而使大学生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三)坚持广泛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2020年国家颁布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导。以《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校园原创作品、专家学者宣传报道、典型人物事迹报道等形式,广泛开展精神引导和价值引导,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健康的中华文化和时代的精神方向,因此,我们也应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日常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校园生活与大学生个性特征,把握大学生的需求并开展具体的生活指导工作,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正能量,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的洗礼和行为的影响。

(四)坚持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结合

加强大学生教育、生活指导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牢牢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把握好习近平的工作方针。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特色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生活指导实践的形式上,我们要拓宽思路,从大学生做起;日常生活,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激励和支持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大学生自主设计实践形式,自主参与活动管理,自我总结和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生活能力,不仅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融入具体工作,是高校诚信创新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举措。

三、不断深化核心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

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融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深入研究西方价值观的演变和借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在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下大力气为提炼中国提供理论支撑;中国、中国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机制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同时,它们与机制的运行环境进行交流和互动,整合机制的整体状态呈现动态变化,因为“机制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制的动态变化,不是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变化的直接传递,而是基于构成要素作用的“因果关系”的动态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制运行可能会遇到不适应的问题,把握整合机制的动态特征,及时调整整合机制构成要素的数量比例和空间关系,根据宏观形势和大学生总体要求的变化,保持机制的动态平衡;思想政治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部环境地位。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骨髓

渗透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运行范式和整合机制程度的特征表达,浓缩成24个字,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先进的价值标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但在话语表达上也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直接运用到大学生身上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标语口号,容易重记忆轻身份,把握渗透性特征,在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保持适度张力的思想教育规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要求不仅明显高于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而且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思想状态。处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关系,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与机制运行规律的统一关系,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出现两层皮脱节的现象,最终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晗,张福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生活化的困境与策略探析[J].社科纵横,2019(7):120.

[2]周开权.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42.

[3]赵正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172.

[4]陈淑丽,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及相关概念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2):79.

[5]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5.

[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239,241-242.

[7]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5.

[8]楊晓慧.以“大思政”理念创新思政育人格局[J].思想教育研究,2020 (9):6-7.

[9]刘兴平.高校“大思政”格局的理论定位与实践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4-107.

[10]王洁松.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1):135-136.

作者简介

霍亦坤,男,1989.10,汉,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硕士,郑州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