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的修建和近代哈尔滨城市的快速发展
2021-11-24侯萍王超
侯萍 王超
摘要:中东铁路的修建作为一个外部驱动力给哈尔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促使了哈尔滨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工商企业、交通、电讯、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在強行介入的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哈尔滨走向了高起点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东铁路;哈尔滨;发展
哈尔滨是一座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的美丽城市,作为一座近现代都市的演进,只有百余年时间,在全国大城市中几乎是最年轻的。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快速实现了由村屯到近现代城市的演变。
1.哈尔滨的地理区位及历史演变
1.1哈尔滨的地理区位
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1898年之前,哈尔滨只是一个普通村屯的地理名称,在清代有关档案、文献和地图中多次有提及,但均是作为方位词,所以当时的哈尔滨还没有明确的地区概念。哈尔滨的地理概念真正开始出现的时间是在清代17世纪末18世纪初,“哈尔滨”特指的名称才开始形成。①到18世纪中叶,这一地区形成村屯,在19世纪末,由于中东铁路的修筑才使哈尔滨快速发展为近现代城市。
随着哈尔滨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哈尔滨的地理概念逐渐形成了明确的区域范围。哈尔滨城市的明确界定在民国时期的书籍文献中开始表述为,“哈尔滨位于吉林省西北隅,松花江南岸,当东经九度五十五分,北纬四十五度五十五分,全埠地域,成一二等边三角形,香坊区为其顶点,由香坊直至圈河,可划一线为三角形,一边由香坊直至正阳河,可划一线为三角形之他边,松花江南岸,为三角形之底边。”②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受地理环境、政治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下,由香坊、道里、道外、南岗以及江北松浦等地区共同发展形成近代哈尔滨。
1.2哈尔滨的历史演变
哈尔滨的历史演变比较缓慢。在历史上,黑龙江和松花江区域位于东北边塞,从地理位置上看比较封闭,一般被称作苦寒之地,用“逐水草而居”来形容当时北方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最贴切不过了,所以,其经济社会的发展比中原地区相对较晚。
根据史料记载,哈尔滨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出现人类居住点。秦汉时期,在东北地区建立奴隶制政权。唐朝时期,本地区先归忽汗州管辖,后因大祚荣被封为渤海王又归属渤海国管辖。到12世纪初,女真人快速发展,建立了金朝,定都在金上京会宁府。都城位于哈尔滨东南45公里处阿什河畔,作为金国都城北部的门户,哈尔滨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元代设立镇宁州(金上京故地)进行管辖,明代在呼兰河流域设立兀者卫并实行羁縻政策。这一区域依然被当作“极边苦寒之地”。
1652年(清顺治九年)至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统治期间对东北地区采取封禁政策,致使这一区域人口更加稀少。1861年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开始强化边防,在东北地区开禁放垦,并实施移民招垦。政策实施后,越来越多的来自北方各省且生活较为窘迫的老百姓来“东荒”开垦,所以哈尔滨周围的宾州、呼兰和双城等地区人口开始骤增。尽管人口增加,但当时经哈尔滨的三条驿道都绕开哈尔滨通过,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显示不出任何重要性,相反在其周边的呼兰、拉林、双城和阿勒楚喀已经发展为重镇。
综上,在1898年之前,哈尔滨仍处于村庄状态,没有行政上的统一,在经济或文化上也没有任何连接,在其区域内的村屯几乎都被周边发展较快的城镇如阿勒楚喀、宾州、呼兰、双城堡等分开管辖。所以这一时期的哈尔滨,只能算作一个传统的社区系统,其发展仍然是以分散的自然村落经济作为主导地位而存在,属于农业文明的扩张,所以它的封建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封建经济结构很难改变。
2中东铁路的修建和近代哈尔滨城市的快速发展
中东铁路东至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至大连,且贯通全东北,其铁路的交汇点就在哈尔滨。所以,中东铁路的修筑作为一个外部的驱动力给哈尔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促使这一区域的经济完成了跨越式的发展,并在很短时间内超过了原比它发展快且已成规模的周边县镇。
哈尔滨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了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第一,哈尔滨位于满洲里和绥芬河的中间,可以最短距离将旅顺大连连成一条直线,地理条件优越非常利于修建铁路。第二,当时哈尔滨地区与黑龙江和吉林行政中心的距离比较远,对当时人口数量比较多的呼兰、阿城、双城等地又能很好的绕开,且当时哈尔滨地区村屯分散,人口较少,利于俄国人移民和扩张势力,发展余地较大。第三,哈尔滨位于松花江畔,是水陆要冲,交通方便,便于从水上运输筑路材料,作为东北北部平原的中心,能满足筑路需要的劳动力和粮食供给。
中东铁路于1903年7月14日正式建成通车。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对哈尔滨发展为商业中心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它将哈尔滨与位于沿海口岸的大连、营口以及海参威连通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中东铁路的影响下,哈尔滨成一跃成为背靠中国内地,连接亚欧大陆与西太平洋的交通枢纽,当时哈尔滨的地位已是交通要冲。成为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后,因铁路运输业而新兴起的航运、仓储、商业、服务业及大量涌入的流动人口,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哈尔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并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甚至还成为了我国北部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埠,有效促进了哈尔滨城市化的进程。
综上,从1898年开始,以俄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修建中东铁路为由,快速进入哈尔滨,它们的进入将哈尔滨带进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客观上来说也使哈尔滨开始迈进近代社会。这些外国殖民主义者在这里施行强权政治,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源掠夺,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哈尔滨由曾经的一个普通村镇,用了不到十几年的时间,便快速发展为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且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的近现代城市。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哈尔滨成为中心交通枢纽地位的确立,是近代哈尔滨实现由传统小型集镇发展为近代化大都市的强大外部驱动力。
3外来移民的涌入和工商业的兴起
以前的哈尔滨地区为松花江岸边一个小小的渔村,“仅三五渔人,不过为萧瑟寒村而已”③。据统计,哈尔滨地区的人口在中东铁路开工前大概只有三五千人。中东铁路开工后,大量关内移民涌入,哈尔滨城市人口出现了爆炸性增长。随着各项铁路建设的加快,在哈尔滨地区生活的铁路工人和城市建设民工则达17万人之多。
随着人口的剧增,沙俄政府意识到要限制关内移民向哈尔滨地区涌入,所以开始进行俄民移入。不到一年,铁路沿线的俄国居民就达到了12000人之多。这一时期哈尔滨地区的发展模式由原来本地渔民、务农人口为主的单一模式,逐步变为华人和洋人混杂,人们的职业多种多样,且以工人、商人和外侨为主的复合式发展模式。
哈尔滨人口在1922年增加到了38万人之多。之后,虽然会有外侨人口不断流动,但哈尔滨的人口依然相对稳定在30万人左右。他们中的一些投资者带来了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即便是普通农村的劳动者也为工商业的发展进一步补充了廉价的劳动力,在他们的一同推动下,哈尔滨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并兴起。而人口增加和工商业的兴起的带动下,房地产开发和近代公共交通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了哈尔滨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在修建中东铁路时,俄国不管从城市基础建设还是从文教事业,乃至到投资兴办的各类工商业都进行了规模的资本输出。如投资建设发电所,开设铁路总工厂、制材厂,并对哈尔滨市的电力工业进行垄断等。1902年,在沙俄财政大臣维特的指令下,在哈尔滨投资100万卢布设立“满洲矿业公司”。1903年,哈尔滨市有各类俄国近代工业企业约100余家,工业投资额约为5500万卢布。他们的投资企业几乎垄断了当时的造船业、榨油酿酒业、面粉加工业、机械制糖业以及卷烟业等。
日俄战争的爆发为哈尔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打响后,哈尔滨成为战争的后方基地,俄军利用刚刚竣工通车的中东铁路为其提供打仗用的物资。由于战争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制粉厂被快速兴办起来。此外,经哈尔滨工厂加工提供给前线的还有茶、糖、盐、加工肉、罐头、酒精、烟草、油脂等副食日用品。
在巨大利润的诱导下,在哈尔滨的俄国的工商业者们开始采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从1904年到1905年,哈尔滨出现了采用新式蒸汽机的制粉厂、麦酒厂、葡萄酒厂、酒精厂、肥皂厂、皮革厂、玻璃工厂、通心粉厂、糕点厂、家具厂、铁器和机器厂、锻冶厂、裁缝厂等”④。随着日俄战争的结束,沙俄失去的南满,为了弥补因此而造成的巨大损失,便加快了对哈尔滨的资源攫取。所以在满足军队、修路、侨民各种需要设立的工厂基础上,又向哈尔滨进行了巨额的资本输出,使得近代工商业活动十分活跃。1906年,在哈尔滨的俄国私人资本已经达到了“在正常条件下要几十年才能达到的规模”⑤。作为中东铁路的交通枢纽和管理中心,哈尔滨不仅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工商企业,还出现了交通、电讯、金融、文化教育和卫生等事业,强行介入的西方文明打开了哈尔滨的发展之门,使哈尔滨走向了高起点的发展之路。1905年,哈尔滨无论是在市政设施还是到近代企业,乃至工商金融、农林牧渔、学校、教堂、报馆、影院,这些近代城市所特有文化物質景观逐渐呈现,一个传统的村镇就这样快速发展为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的经济中心。
综上,哈尔滨地区的古代历史发展进程是迟缓而漫长的,中东铁路的修筑作为一个外部驱动力给哈尔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促使了哈尔滨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地位,以铁路附属地为现代转型的开端,通过工商贸易的发展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展开。外来移民的涌入不仅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充足的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它们相互促进,快速提高了哈尔滨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哈尔滨则以中东铁路枢纽和管理中心的地位,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工商企业、交通、电讯、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在强行介入的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哈尔滨走向了高起点的发展之路。
注释
①纪凤辉.哈尔滨寻根.哈尔滨出版社,1996年,第40页.
②哈尔滨四十年回顾史(28).滨江日报,1938-10-6.
③满洲事情案内所.满洲国各县事情.满洲事情案内所报告,1939年.
④日本满史会.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辽宁省内部图书,1988年,第35页.
⑤苏林.北满经济概览.哈尔滨,1924年,第35页.
作者简介
侯萍(1990-),女,汉族,吉林松原人,青岛黄海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
王超(1988-),男,汉族,山东枣庄人,青岛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