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模式下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2021-11-24来佳
摘要:价值观的不同受人们思维模式的影响,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通过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阐释我们中国人偏好于形象、综合思维和求同的思维模式,说话委婉、内敛等。而西方人偏向逻辑思维、求异和理性的思维,个人表达开门见山。因此,这些差异形成了文化价值观、人生观及沟通方式的各异。
关键词:价值观;文化;思维;内敛;逻辑
纵观历史,西方文化的价值观都源于政治思想、支持自由思想的理性论据的广泛运用、人权的同化、平等的需要和民主。个人主义(文艺复兴)西方文化在欧洲的历史记载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的思想、罗马法的传统、新约的道德理想。西方主要是关注希腊、希伯来、中东地区的文化源头,那些文化与现在的西方社会发展一脉相承。西方世界观强调在不同的选择中做出决定,以什么是真实的、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为逻辑思维;倡导科学的分析事物的发展,对事物结构进行拆解分析。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最终将世界看成是二元的对立。比如英国的议会制,表现出了这种价值观,就某一重要实务进行辩论来施行决策。
西方与中国的思维差异大,但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和思维非常的独特。比如,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模式,讲究整体、平衡、和谐的世界观。因此,这一形象象征着中国人强调应对无休止的变化,寻求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整体。强调从整体来分析事物的结构和發展,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谐地融入大局,倾向于集体主义。
一、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模式
中国文化倾向于求同和统一的观念。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其中有句话完美的说明了这一概念:“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认为中国的历史是会走向统一,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统一的思维模式,不倡导对立。强调求同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努力得到一个统一的结局。认为天地万物一体,和谐共生。在古代就有这种表现,在大局上保持一致,不惜牺牲个人也要保全整体。不计较个人得失,古代的文人墨客偏向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维护大的国家利益。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这都诠释了集体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
而在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想法较多,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甚至是对立的立场,更加的趋向于差异化,西方人强调个人的感受,以个体为主的思想根深蒂固。在面对集体和个体时,偏向于个人的立场,符不符合个体的利益成为其重要的考量。当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就会争取个人的独立自由。为了个人生活自由,并不在意国家政府对他们限制性的呼吁。在公共卫生领域,西方医学界和专家学者呼吁要戴口罩、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非常多的西方民众坚持仍然要自由,而不是牺牲暂时的自由。这些西方民众认为没有自由生活,剥夺个人权力的做法不值得提议,生活失去了意义。诚然,容易导致公共健康成为大的隐患,很多人生命健康得不到保证。这说明了西方人的思维强调个体胜过集体,主张个人的自由。
二、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对比
人们在思考时,头脑会浮现出对某事物的一个概貌,认定为其特征。在事物还没有出现,就已经有这个形象描述。比如,每次我们在想象一个客观的物体,它的样子会马上在脑海出现,这是思考的过程,这种思维的模式对我们来说是靠直觉、偏感性;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使得我们没有刻意追求一个极为严谨的概念,只能是大概的样貌,真伪有待进一步辨别;然而,西方人的思维偏向抽象、逻辑的思维模式。西方倾向于细节分析,依靠逻辑推理、概念判断来研究事物,包括宇宙万物的运转情况。因此,这种思维是讲究逻辑和清晰方式。
三、内敛与开门见山的思维差异
在交往过程中,西方人往往是直接了当,直奔主题;谈话开门见山,就事论事;中国人却不同,属于曲线思维,迂回前进的方式谈到某一个主题。比如,研究影视作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爱情方面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敛与矜持,不论是剧中昆仑虚与天族的礼仪教化中,还是剧中人物的服化道具上,都透露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义。内敛、矜持体现出中国古代爱情思维模式。中国的爱情中,在相处的时候,尤其当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总是不能直接的说出来。经常是迂回的方式,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那种波浪式的或螺旋式的方式就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这种风格的处事方式,现在都有这种思维的存在。西方人觉得特别的猜不透我们中国人的意思,我们是考虑更多相关的整体因素,才会以含蓄而委婉的传递自己的想法。
四、造成思维模式差异的原因分析
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原因主要是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农耕社会为主要的生活方式,文化源自农村。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广阔的农耕土地,孕育出来形象思维方式,欠缺逻辑思维能力。古代的文艺作品都与人间的现实生活有关;比如,最早的古代歌谣也都是人间的产物。例如甲骨文上的一段卜辞:《今日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从这首远古的歌谣,来源于商代甲骨卜辞中出现的简单韵文,它生动的反应人们对雨水的期待,倾注了以农为本的古代先民的喜怒哀乐,对大自然的敬畏,关注人类发展的本身。从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来看,我们的民族以为内陆发展为主,是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尽管后来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也是彰显国威,宣传皇帝的恩德。而西方国家,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孕育不出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多的西方国家是海洋型的国家,很早就开始由岛国向外发展,没有局限于领土本身,西方国家富于冒险,早早的开始航海活动,寻找新的发展大陆。他们的先民在大海上受到大自然恶劣侵袭,为了生存下来不断的冒险,想着征服大自然求的安稳。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荷兰等国都向外进行扩张,在世界范围寻求新的领地。为了满足自己国家外向的发展,进行无数次征召。在生存的压力之下,从而形成强大的海外扩展空间,产生出西方的功利主义价值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信念,孕育了西方人传统的以抽象和理性逻辑为主的思维模式。
(二)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没有以分析为主的思维方式,而是从整体上观察事物的特征,从大的方面来综合看待一切。包括我们现在的观念都是说人与自然要和谐,保护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华民族从来就是敬畏大自然,但是西方的理念中有着别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判定人与自然的对立面,矛盾不可调和,主张认识宇宙、征服自然、与自然作斗争,在斗争中求得生存。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注重自然科学的学习,出现很多独立的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这种思维模式对现代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基础的启蒙作用,在认识世界上,更加理性。
(三)中国传統文化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人们对社会的发展观念深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上千年的历史,孔子提出“仁、义、礼”,后延伸为“仁、义、礼、智”,最后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这种文化价值观对我们影响深远,一直为我们中国人熟知,并贯穿于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最具核心要素。这些都成为我们思维模式的重要因素,在各个历史时期处于一个核心的思想基础,指导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方式。然而,西方与我们历史文化完全不同,西方的价值观受文艺复兴时期影响非常大,艺术、科学等领域开始百花齐放,他们更加推崇新的理念,科学与民主开始发展起来,成为主流的西方人文价值观,研究客观的世界现象比较多,在文化科技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五、结语
在历史文化、地域和生产生活环境的不同中,中西价值观有了诸多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习惯于直截了当、直奔主题的表达方式,而中国人在表达上更加强调一种委婉和含蓄,意犹未尽的话语。矜持内敛一直以来也都是中国人与人相处的一种特征。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必然会孕育出不同思维,产生异样的价值观。不管是求同还是求异思维;还是内敛矜持的中国文化,或是直截了当、开放自由的西方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合理性。都有适合自己的生存范围,形成一种民族的思维方式,流传至今。就让我们分析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及其缘由,了解这个多元的世界与文化,有助于扩展自己的认知维度。
参考文献
[1]王新华,任军莉.试论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及其文化根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9期
[2]张静,傅广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中西价值观差异.电影文学,2017年第20期.
[3]于桂敏,白玫,苏畅.中西价值观差异透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5期,2006.
[4]郑晓辉.论中西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的差异[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年第5期
作者简介
来佳(1987—),男,汉族,湖北石首人,学生,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特殊用途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