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义内”思想文献简述

2021-11-24王曾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8期
关键词:孟子文献

摘要:“义内”说为孟子所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儒学心性学体系,是儒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义内”思想对中华民族崇善重善、尚善倡善的社会心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进行阐释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对部分涉及孟子“义内”思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阐述,以期对孟子“义内”说的研究提供些许的助力。

关键词:孟子;义内思想;文献

仁义内外是战国时期思想家们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义内说,由孟子所开,是孟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孟子所提“义内”说,是对“义外”说批判基础上的创新,是儒学思想史的深刻转变,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转向。而促成这次转向的关键是孟子与告子的辩论。告子认为仁内而义外,“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告子上》)孟子驳斥“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孟子.公孙丑上》)他的弟子孟季子也认为“义,内也”(《孟子.告子上》)。在此基础上,孟子对“义”作了说明,并进一步提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这表明义是内在于人的,是主体内在的构成和表现。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说仁、义“非由外铄我,我固有之也。”指出仁义是内在于人的,是生来就有的,不是后天外在于人的,明确“义内”的思想。孟子所说“义内”,是指“义”的判断根据的内在性,也就是说道德判断的对象与判断所依据的准则是外在的,但此判断的渊源却是内在的。另外,在《孟子.离楼下》里讲到“由仁义行,非行仁义”,这里形象地说明道德活动的自律性,即从道德实践层面明确说明仁义的内在性。在这里,仁义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它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源和最初动力,而非外在目的。

在孟子之前,较为流行“义内”之说,除告子之外,《墨子》和《管子》中已有相关记载。如“仁从中出,义由外作”(《管子.戒篇》),再如“其为仁内也,义外也,举爱与所利也,是狂举也”。(《墨子.经说下》)《郭店楚墓竹简.六德》中亦有“仁,内也。义,外也……内立父、子、夫也,外立君、臣、妇也”。在郭店楚墓儒家类的竹简中,《性自命出》是十分重要的一篇,从这篇来看,虽然没有出现义外的字眼,但是可以看出是主张义外的,也就是说义在性情之外。根据现有史料,基本可以认定孟子首提“义内”说,开辟了儒学心性学发展路径,促成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谈及孟子思想,多会谈及其义内说。

朱子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时,以“言因时制宜,皆由中出也"为注。在《朱子语类》中,认为孟子对告子之辩,“皆是辩倒着告子便休,不曾说尽道理。”他指出孟子说长人之长,是指“诚敬之心发自于中,推诚而敬之,所以谓内也。”他又提出孟子之义内,不是指义“谓义专在内,只发于我",他说“先酌乡人与敬弟之类,若不问人,怎生得知?’’故他认为孟子义内,不同佛学“不得拟议,不得思量,直下便是"之說,而是对现实情况有所了解,才生出一诚敬之心。

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对孟子“义内”思想也有阐释:“夫所谓理者,仁义礼智是也。禽兽何尝有是?如虎狼之残忍,牛犬之顽钝,皆不可不谓之性,具此知觉,即具此性。晦翁言‘人物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故气质之性,但可言物不可言人,在人虽有昏明厚薄之异,总之是有理之气,禽兽之所禀者,是无理之气,非无理也,其不得与人同者,正是天之理也。……告子既已为理不在内,势不得不求之于外,不然,则内外两无所主焉;能自立其说哉!”黄宗羲从人兽之性的理气之别,进一步阐释了孟子“义内”的思想,即义是内求于心的。

近代以来的学者中,金景芳先生在《金景芳先秦思想史讲义》中言道:“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认为“义”所对应的是门内,所谓门内门外是依据血缘亲疏而来的,这与孟子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具有内在一致性。说明孟子主张“义内”,但义所施行的对象范围是有差异的,确切来说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亲疏而产生的差异。

唐君毅先生在《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卷一》中认为孟子的义内,是“发自我之主观内在之心性,故可只视为外,亦当视之为内,而与仁为内同也。”唐君毅先生“以内摄外”说明孟子义内之意,实际上也涵盖了告子所说的义外:“若视之为内,则内可摄外,义之为客观普遍,亦同时为主观内在之心性,表现在‘我与所谓客观对象之特殊关系中’”。所以唐君毅先生说孟子的义内,既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又有主观性和特殊性,这才是孟子义内思想的全部内涵。

牟宗三先生在《圆善论》中认为孟子之“义内”是从道德层面论义是内发的,是由道德理性发出的,并且这种发出是“性之自发”而并非后天人为造作成的。并认为告子之谓义外,是知识层面之“义”,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非孟子所指之价值层面的“义”,是道德意义上的“义”。他指出“即使是伦常,亦本诸人类的道德心灵而如此规定亲亲之杀,而每一人亦即由此同一心灵而发尊敬之义。”

蔡仁厚先生在《孔孟荀哲学》中指出,告子将义放在认知对象上看,把义看成是外在的约制,而不明白“行事之宜”的“义”也和“仁”一样,其实是由“内”而发的,是一种内在的约制。孟子讲的义内,是指“对这种实然的存在而加以道德的判断,以决定相应的行为准则,这才是‘义’”。

陈大齐先生在《孟子代解录》中,认为告子之义外,是“完全取决于外在的客观",而义内则是“以内在的主观为依据"。他指出虽然孟子反对告子之义外说而主张义内说。其实孟子所讲的义是指价值性的,而告子所指的义,是从事实性的。价值性的判断是主观的,所以必由内而出,事实性的判断,当从客观上分析。告子与孟子的义内义外之辩,源于两者对义所侧重点不同。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杨国荣.孟子的哲学思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4]刘瑾辉.清代《孟子》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卷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牟宗三.圆善论[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

[7]蔡仁厚.孔孟苟哲学[M].台湾:台湾学生书局出版,1984.

[8]陈大齐.孟子待解录[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

[9]李世平.再释孟告之辩[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

作者简介

王曾(1986-),女,汉,四川自贡,助教,硕士研究生,阿坝师范学院,623002,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猜你喜欢

孟子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杯水车薪
柔软生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磨刀不误砍柴工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An analysis of media coverages of Diaoyu islands dispute from American media and Korean media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漫画《孟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