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专家对交通建设帮助的启示
2021-11-24贺然
贺然
概要:交通是发展的命脉,中国地势地貌错综复杂,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苏联专家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中国交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正视苏联专家对中国交通发展的帮助,对当代中国交通发展有重大意义;新时代下中国交通发展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技术,实现交通强国。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专家;铁路发展;交通强国
交通是发展的命脉,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物品流通都需要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支持。建国初期国内建设百废待兴,交通发展迫在眉睫。在当时的国内外背景下,中国刚刚经历了战争,国内还有很多反动分子,国际上还有资本主义国家虎视眈眈,中国采用“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发起了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热潮,1950年2月14日晚6时,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关系》,从此苏联专家便正式来到中国进行援助建设,对建国初期我国的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交通的发展情况的研究来看待当今中国发展中的情况。
一、苏联专家对中国铁路援助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方面有着很大困难,不仅缺少建设物资和关键技术,负责人方面也缺乏管理经验,思路混乱,由此需要聘请大量的苏联顾问和技术专家,1950年3月27日,中国驻莫斯科大使王稼祥与苏联外长维辛基,代表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关于苏联派遣专家工作条约》,苏联方面正式向中国派遣专家以帮助建设。
在铁路运输方面,苏联专家深入到铁道运输、铁路工厂、养路、材料供应等各部门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帮助改进技术,创造了许多生产新纪录。如运输部门在专家帮助下创造的李锡奎新调车法,使沈阳站调车工作效率提高了60%以上;苏家屯机务段学习了郭瓦廖夫(即科瓦廖夫)工作法,从1950年1月到1951年8月,共超运货物114万多吨,节省资金43亿元;南京工务段高资工区学习聂菲铎夫养路法,制止了钢轨爬行,消灭了钢轨拱背,提高了线路质量,仅5公里线路就节省资金4.78亿元。由于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1951年中长路的劳动生产率比1950年提高了27.8%;支出较原定计划节省了723亿多元;由于车辆运输加速而获得的利润超过计划10000亿元[1]。
1952年7月,宝成铁路正式施工之后,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和苏联桥梁专家组长奥尼什科夫专门一起前往四川路段查看情况。在施工期间苏联专家对于工作严谨认真,多次到施工现场帮助工作,常住在工地,参加爆破、地质水文测量、桥梁和路基施工等。他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也带来了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方法,使我国在“一五”时期的铁路建设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1952年12月,苏联施工组织专家特诺扬诺夫和桥梁专家鲁达,从成都到绵阳参与检查桥涵开工工作。两名专家不仅严格查看设计图纸还到现场进行查对,由于条件有限许多桥位的选择缺乏足够的水文资料,部分重要桥基础没有进行钻探。他们亲自查看了沟渠水的流向,向驻地群众调查最大时期的流量是多少。鲁达冒着严寒爬上荆棘丛生的边堆山,从高处仔细观察河流的流向,河床变迁的形状。经过这样详细了解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写出了39条具体建议,纠正了设计和施工中的许多错误,逐一帮助施工单位整改[2]。同时,他们建议我们合并用于农田灌溉的涵渠,减少44座小桥涵,节省了大量的工程及费用。特诺扬诺夫同志动情地嘱咐当地领导干部:“我们国家最初搞建设的时候,列宁同志号召我们要爱护人民财产,哪怕是一个戈比。”在与专家共事中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不仅增长了知识和经验,也受到了教育[3]。
苏联专家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然是合作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的摩擦,但苏联专家在这一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应当受到正确认识,尊重历史本身,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矛盾性,肯定苏联专家给予我们的帮助。现在研究苏联专家援华这一历史时期特有现象的学者和资料并不多,只有从一些作者书籍和国家档案资料中可以看到,对待苏联援华专家所作的努力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应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是一个民族成熟和理性的表现。通过苏联专家在中国这一段历史,对于如何正视宣传话语,如何引导民族精神的弘扬,如何学习借鉴外来的制度、体制和文化等问题,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
二、苏联专家援华启示
十月革命爆发之后,国内一些知识分子从俄国的革命道路找到了中国的希望,主张中国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在列宁组建的第二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发展由“全面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最后走一条中国独自自主的道路,毫无疑问这是一条符合当时环境下中国最好的发展方向。但是,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由于政治上难以调和的分歧,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文革期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寥寥无几,中国的发展陷入困境,陷入封闭,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才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学习过程中既不能采用墨守成规的保守态度,也不能直接照搬全抄,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自主研发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高铁便是现代版成功学习最好的例子。“独立研究开发一引进消化吸收一全面自主创新”是中国高铁创新发展的三部曲。若以载运工具为标志,这3个阶段就是:“中华之星”与"先锋号"—“和谐号”—“复兴号”,几十年的创新实践告诉人们: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4]。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直到今天步入世界前列,也是中国从之前学习的经验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建设方法,在全世界引进先进高铁技术设备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在后期实现了反超,复兴号CR400号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中国标准动车组所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国标准占84%,国际兼容标准占16%,不同列车可以重联运行[5]。中国标准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主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造,注重交通发展建设,为提高我国生产力做出了巨大努力,在各方面积极努力的实现交通强国,实现交通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规划。目前我国不仅在尖端技术上受到了封锁,很多企业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制裁,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听从党的领导,为实现交通强国而努力,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人工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響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1952年1月20日第四版;潘光祖编著:《苏联专家对新中国的帮助》,第27-28页.
[2]滕久昕,宝成铁路建设:滕代远与苏联专家[j].国际人才交流,2014, 12,06.
[3]滕久昕,宝成铁路建设:滕代远与苏联专家[j].国际人才交流,2014, 12,06.
[4]孙章.在历史交汇点上看中国高铁[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02.
[5]陈怡.拥有核心技术是关键——我国高铁发展战略和发展历程回望[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