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1-11-24吕君张涵

今古文创 2021年45期
关键词:手稿异化热点

吕君 张涵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代表之一,是马克思初次尝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研究。基于中国知网的409篇期刊文献对著作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索相关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实践”“异化劳动”等,并对其进行前沿探索。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5-0040-02

基金项目:青岛市双百调研课题“乡村振兴攻势下青岛‘蓝+绿’文化融合发展研究”(2020-B-52);2020年度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ZJYY-20054);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数字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要素市场化理论研究”;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本逻辑批判下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价值研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创作起点,也是马克思新的世界观形成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源头[1]。

当前学界对《手稿》的研究大多仅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手稿》进行分析解读,一定程度上包含研究者的主观思想,不具有客观普遍意义。在当前大数据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对文献进行定量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提供更多具有客观普遍意义的分析评述。为梳理和深入探索关于《手稿》的相关研究,本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分析其当前研究热点和研究演进趋势。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检索平台,通过高级检索方式,设置主题、关键词或篇名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间段为1992年4月至2021年4月(1992年首次出现第一篇),共检索出411条结果(检索时间:2021年4月9日),对检索出的文献数据进行手工筛选最终得到397篇有效文献作为分析样本。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为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所开发出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CiteSpace[2]。运用这一软件,对关键词、作者、机构作为网络节点分别进行文献词频统计和知识图谱绘制。

二、研究基本情况分析

(一)论文刊发数量及年代分布分析

某一研究主题的热度及其变化情况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关于该研究的论文发刊数量来反映,本文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对1992年—2020年间以《手稿》为研究主题的论文的刊发数量做了统计,从整体上来看,以《手稿》为研究主题的论文刊发数量是呈总体增长趋势的。

图1 中国知网相关研究的发文量统计

大致可以将增长态势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增长阶段(1992年—2000年)、高速增长阶段(2001年—2008年)、稳定增长阶段(2009年至今)。

第一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全面开放,对《手稿》的相关研究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但论文发文总量仍然较少。

第二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继续提升,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框架下,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视角逐渐增多,开始多元化、系统化。

第三阶段我国逐渐进入新时代,为分析新时代的新特点、新问题,找寻新思路,广泛学者开始进行广泛的社会主义方法研究,《手稿》的相关研究也进入了繁荣时期,而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决胜年的到来,预计相关研究呈现持续的研究热度。

(二)研究关键词

关键词是对所研究文献主题和内容的高度总结,其频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知某一时间段内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借助CiteSpace 对《手稿》核心研究成果的关键词共现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最终绘制出关键词共现图谱。

通过分析显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52)、马克思(150)、异化劳动(30)、共产主义(40)、异化(33)、私有财产(28)、实践(23)、劳动(21)、人的本质(15)关键词较为突出,这些词是样本文献中的热门关键词。虽然目前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历史时间较短,研究数量相对较少,研究关键词涵盖的内容却较为集中。

三、研究热点及趋势

(一)研究热点

为考察《手稿》的相关研究热点,采用了CiteSpace进行了关键词聚类分析。通过分析,显示聚类图谱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核心,主要向7个研究热点方向发散,包括“马克思”、实践、《手稿》、理性人、劳动、手稿、笔记本。

结合已有的研究将表达相近或相似的聚类进行整合归类编码,并删减意义不明确的聚类,最终可将7个研究热点分为两组:著作对比和主要内容。

1.著作对比(#1、#2、#4、#7、#8)。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及其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在《巴黎笔记》《手稿》以及《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本著作的形成中不断成熟。其中,《巴黎笔记》为撰写《手稿》作了直接的准备。而《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學手稿》则在《手稿》的基础上阐述了实现人的解放的道路。

2.主要内容(#0私有财产、#3实践、#5理性人、#6劳动)。

《手稿》马克思从经济学入手, 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从经济上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做说明, 但写作中思路转向共产主义问题, 依据劳动实践论述了私有财产的产生与扬弃以及人的发展,提出了完整的劳动实践历史观。从经济学入手, 中心是共产主义问题,落脚在哲学[3]。

(二)研究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时区图谱能突现关键词的出现时间以及它们间的共现关系,从而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演进过程[4]。

通过《手稿》的图谱分析,自1992年以来,我国关于《手稿》的相关研究趋势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热点。大致可以将时区图分为:

1.早期萌芽阶段(1992年—2000年)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私有制”等经济学方面的研究问题。异化劳动生产出了私有财产,而不是私有财产带来了异化劳动。所以,私有财产是工人对自然界和对人的本质相异化的产物、结果和必要前提[5]。

2.高速增长阶段(2001年—2010年)

高速增长阶段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实践”“历史唯物主义”“人文”等研究热点上,研究范围逐渐由经济转向哲学,落脚点逐渐倾向于“人”的问题解决上。

3.稳步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稳步发展阶段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自由人”“人的解放”“人的本质”等研究热点上。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者逐渐将研究主题转向人,形成新主题、新视角。

四、结论与反思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近三十年来《手稿》对我国学术研究的重要影响,研究内容热点不断集中且研究层次逐渐立体化,有利于人们整体把握相关研究,也利于人们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不断开拓新领域、找寻新视角。

在研究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与反思:一是研究领域较为单一。其研究和引用主要局限于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两个学科,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小。二是研究热点时间集中。《手稿》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出现在30年间的前半段,近年来很少产生新研究热点。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手稿》研究的发展相对成熟,研究对象也比较明确,较难出现研究热点的大幅度变动,另一方面也说明《手稿》研究在高度关注哲学理论的同时,缺乏必要的现实联系[6]。

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扩展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同时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明霞.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价值和自由思想探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读[J].现代交际,2020,(14):206-207+205.

[2]Chen C.CiteS pace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3]丁立卿.实践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对象性”活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实践观探析[J].学术交流,2015,(05):5-9.

[4]刘从德,谭春霞.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定量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4):50-54.

[5]徐文文.从异化劳动到共产主义: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逻辑[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5):98-104.

[6]唐玉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热点分析——基于CSSCI(1998-2016)数据[J].东岳论丛,2019,40(12).

作者简介:

吕君,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张涵,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手稿异化热点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作家手稿
天价手稿
罗丹手稿
4月高考热点关注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