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视域下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11-24刘丹宁刘丹青
刘丹宁 刘丹青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在深化“三圈三全十育人”理念的基础上,审视自身发展定位,积极改革创新育人方式,科学构建艺术教育体系以服务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兼具人文和艺术综合素养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教育资源、专业建设成果、思政品牌等方面出发,进行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计、实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在公共艺术教育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6-0043-03
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当前强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方法,也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关键途径,因此立足艺术教育视域,研究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2020年9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因此,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围绕大思政格局,始終坚持立足成为建设我国旅游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旅游院校的战略定位,加强育人方式改革创新,探索符合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在公共艺术教育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做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和课题研究:一方面着力坚持显性教育,在特色课程内容设置上积极采取有效教学举措,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特色专题系列讲座等切实加强公共艺术修养的课程,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充分体现出了厚德载物、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着力凸显隐性教育,以切实促进广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的整体素质发展为办学总目标,积极丰富艺术教育载体、途径,坚持主动走公共艺术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互联、互通之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学校还基于艺术教育视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四个方面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一、注重教育资源优势,提升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在活力
根据国家及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职高专院校要对艺术教育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注重艺术教育,着力于公共艺术教育方面,能从学科定位上充分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立性,整合学校资源,发挥优势,进行科学系统的学科课程设置,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适度增加艺术专业方向辅导员的招聘和配比,建设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包括但不限于音乐、体育、舞蹈、美术等专业,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促进高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坚持以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为导向,利用特色专业教室作为授课场地,充分调度学校的移动教室、咖啡屋、剧院舞台作为成果展示平台,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不是单纯的课堂输出式教学,旨在通过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在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贯穿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效果。比如学校坚持每年组织军训歌咏比赛,从新生入学起,首先对学生身体进行锻炼,强壮学生体魄;其次推行“红歌大家唱”,教师利用专业知识,用歌曲歌词讲述红歌背后的故事,从音乐织体、曲式结构等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能够从身心受到红色教育的洗礼,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通过齐唱、轮唱等多种排练形式,使爱国主义深植于每个学生的内心。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艺术“破冰”行动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使他们更迅速地适应大学生活,融入集体;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则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探索发掘艺术活动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功能,将其完美融入学生艺术实践的各个环节。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艺术学习中实践,在艺术活动中创新,在艺术创新中考评,又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形成“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依托专业建设成果,增强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动力
为打造一批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一体的优秀课程思政教材,学校构建了一套专业教育与公共艺术教育相贯通的科学课程体系。学校各二级教学单位依托专业建设,将公共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开设的艺术赏析类课程包括“中西名点鉴赏”“英语书写艺术”“小咖啡,大世界”“经典名著与影视赏析”等,艺术理论类课程包括“葡萄酒初级课程”“鸡尾酒调制及创新”等,艺术技能类课程包括“形体礼仪”“高尔夫运动入门”“混声合唱团训练与演出”等,涉及声乐、影视、饮食、舞蹈、体育等多种艺术形式,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学校还充分利用专业建设成果,拓展思想政治内容和形式,以第一课堂为驱动,将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课程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和渗透,构建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理论体系。这样,能通过教学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等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另外,为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语言类专业学科还推出“中国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旅游文化”等公共选修课程,以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缜密的逻辑性等课程思政特点出发,使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并充分挖掘课程教材中的育人资源。比如,专业课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课题项目建设环节,以教学带动科研,并注重文化的浸润、感染、熏陶作用,以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生中的推广和传承,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文化价值,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思想需求和文化需求,增强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打造“一院一品”思政品牌,形成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艺”合力
为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融合的品牌项目,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学校各二级教学单位紧密结合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需求,结合本单位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优势,按照“三圈三全十育人”体系要求,在总结自身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位。围绕师德师风、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课程思政等主题,学校大力打造了“一院一品”师生思想教育工作品牌,在“德”“艺”并举的目标指导下,开展了诸如“互联网+”智慧旅游产品策划大赛、奉贤滚灯工作室参观学习、太极拳比赛、“四史”舞台剧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并积极探索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意识,又进一步扩充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多元化综合发展的目标。
同时,为配合做好课程德育内涵与元素的挖掘、凝练、教学呈现等工作,学校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校园,坚持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和融合上下功夫,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利用学生日常晚自习的时间,大力推广学习国学,并举办了多场读书会和演讲比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通过以上思政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格局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关注自身发展中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性的人,使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水平。
四、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联动,激活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潜力
学校坚持拓宽艺术教育实践途径,构建“第一课堂发力,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联动”的思政大课堂,旨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艺术整合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文化素养。在艺术社团建设、艺术团培养、社会志愿服务三个方面,学校利用艺术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同向同行、相互融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性改革和设计,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与浸润学生心灵、身心多维塑造与个体自我实现的三个有机统一。
1.艺术社团建设
高校艺术社团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而自由拓宽的天地,即作为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大學生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艺术社团坚守“深入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初心和使命,自发结合社团特色,多次组织开展具有红色思政底色的主题活动,提升了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也创新了思政教育的形式,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2.艺术团培养
艺术团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需求,挑选优秀的艺术尖子生进行辅导和集中训练,并编排具有时代特色、专业特色、学生特色的优秀作品。艺术团还将教育与活动相融合,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壮大队伍,提升艺术团的质量和实力,使学生在艺术教育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中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之在同行业中更具竞争力,又能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有效开展。
3.社会志愿服务
艺术来源于群众,又反哺群众。学校要通过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让具有艺术素养的学生在本校和社区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艺术团可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如艺术下乡活动、慰问演出等。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扩充艺术团的内涵,还能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践行志愿精神,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
社会志愿服务是展示思政教育成果的社会平台,将思政教育在更加广泛的空间和层面展开,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检验其是否完善的机会。这种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回归真实环境,重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切身接触、实际操作、真切思考和反思,一方面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反过来推进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有利于切实将立德树人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落实“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
五、结语
“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艺育人”,艺术教育作为一种隐性教育,建立在以育人为目标的基础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可行的载体。结合艺术教育中的经典学生活动案例,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近几年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搭建公共艺术教育平台,为实现美育任务,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教育活动和实践,不断提高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高职高专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创造幸福,分享快乐。
参考文献:
[1]闫淑兰,逯允海.高职教育的教学思想、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学习《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J].教学研究,2008(05).
[2]宋静静.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浅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04).
[3]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的生活,2020(19).
[4]杨绿.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J].河南教育,2015(02).
[5]俞艳.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5(02).
[6]李蓉.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7]孙婷.就业视角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8]殷小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7(33).
[9]賀园亚.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Education
Liu Danning1, Liu Danqing2
(1. School of Tourism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 , Shanghai 201418, China;
2.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deepening the concept of "three circles, three perfection and ten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topic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amine their ow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ctively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way of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 the art education system, ser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a group of high-quality compound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humanistic and artistic competenc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Taki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tourism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rand,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aspect such as teaching content, method,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of art education, and makes som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public ar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innov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