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结合”实践模式 提高高职护生职业素养
2021-11-24徐秀芝李玉彬余怡裘璘程若莺
徐秀芝 李玉彬 余怡 裘璘 程若莺
摘 要:护理专业是医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探索“三结合”的实践模式,以培养更多的护理人才。要构建“一中心、三结合”实践体系,将理论转化为育人实践;组建学生社团,提升学生专业文化素养;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契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5.12”国际护士节为契机,夯实职业理念,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三结合”模式;高职护生;职业素养;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1;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6-0004-03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注重培养适应护理事业发展和临床护理服务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学生才能真正胜任未来的工作,并在职业之路上走得更远。以往的研究显示,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度较低,认为护士这一职业的专业价值感不强、社会地位较低等。为此,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护理专业特点,着眼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探索出“一中心、三结合”的实践模式,构建特色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才队伍质量和内涵。
一、构建“一中心、三结合”实践体系,将理论转化为育人实践
根据护理专业特点,本校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潜力,展示育人过程,强化职业素养教育。“一中心、三结合”的職业素养培育体系,就是以实践操作为载体,以实践德育为抓手的培育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内涵。“一中心”,即护理实训中心;“三结合”,即学校与行业结合,校内学习与服务社会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
1.以护理实训中心为依托,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1)精心打造,装备精良,促进职业素养提升。护理实训中心是护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学习巩固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目前,本校的护理实训基地属国家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无锡市护理人才技能考核与培训基地、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本校护理实训中心也是全省规模大、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护理技能实训基地之一,有专用楼2栋,配备模拟病房和专科设施,拥有中心供氧系统、高级综合模拟系统ECS、计算机交互分娩模拟系统S560等高端设备,以及全功能急救模拟人、怀孕模仿器、婴儿模型、高级护理模拟人等护理教学模型仪器,为学生提供各种护理操作练习及实践考核。实践教学以学生为本,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入其中,以培养基础扎实、职业素养高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护理人才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旨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2)高仿实训,身临其境,提供真实临床环境。本校护理实训基地具有高仿真性,与临床实际工作环境接近,如外科护理实训室、手术室为三通道布局,分别为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污物通道。学生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体验手术室工作流程的同时,更能感受到真实工作场景的环境和要求。这样,不仅能有效缩短学校理论学习与医院行业实操之间的距离,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方式与特点,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
(3)绽放护理技能之花,展示技能风采,成果丰硕。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这句名言在护理技能大赛中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近几年,本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护理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金牌数量在全省位列前茅。本校还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具有崇高理想信念、优良职业素养、丰厚文化底蕴、精湛职业技能的卫生技术人才,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2.三结合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典范
(1)学校与行业结合,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紧密接轨。本校依托院校集体化体制,充分发挥医院优势,紧密结合护理专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本校将产教深度融合,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搭建广阔平台,并提供有力保障。
(2)校内学习与服务社会结合,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本校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紧密结合,成立了第一个志愿护理服务组织——“天使爱心团”。“天使爱心团”以培养、锻炼未来的“白衣天使”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宗旨,充分发挥卫生职教特色,利用护理专业优势,连续多年去市福利院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天使爱心团”还是“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分队”成员,凭借不懈努力、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高尚的职业素养,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本校先后获得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颁发的“全国十佳志愿服务队”“2016年度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先进志愿服务队”“2007-2017优秀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2016-2017先进志愿服务队”等荣誉证书。1)关爱老人,服务社区。本校“天使爱心团”的志愿者每个周末都会到志愿服务站点为老人们服务:如测量血压、指导康复训练、表演节目、打扫卫生等。他们还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定期到社区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包括测量血压、宣传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获得了服务单位、老人和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2)寒暑假医院志愿服务。每年寒暑假,无锡市内的各大医院都活跃着本校志愿者的身影。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他们坚持按时到岗,有的在门诊大厅做导医,有的在体检中心为病人测量视力,有的在各科室帮医生叫号。他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热情周到的服务不仅给病人和家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得到了医院和社会的普遍认可。3)无偿献血托起生命希望。参与无偿献血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也是本校历年的优良传统。本校常年联合无锡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至今已有上千人参加。通过参加无偿献血,学生们不仅奉献了爱心,感受到生命的延续和助人的乐趣,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本校一贯倡导的博爱、奉献精神。
(3)传统与创新结合,各取所长,提升职业素养。1)加强组织领导,以竞赛培植“双创”热情。本校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业素养培育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本校还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全面培养学生“双创”思维、精神与意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培养社会需要、与用人单位发展期望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护理系专门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系主任、辅导员和部分教师组成,为有志于创新和创业的学生提供发挥“双创”潜力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双创”意识和行为。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校级创新创业大赛,从方案拟订到赛前准备,参赛师生均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还有一批融实用性、新颖性于一体的发明实物和创业计划,经学校择优推荐,在各级各类“双创”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强化导师引领,提升“双创”教育水平。为了提高师生参与“双创”活动的水平,本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方面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等为创新创业导师,定期来校为学生的“双创”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组队参加各类学习培训,虚心向专家请教,借鉴其他学校在“双创”教育、实践、技能大赛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本校以创业活动为抓手,鼓励和指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质,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期望的卫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丰富“双创”教育内涵。课程是“双创”教育的基础,护理系不仅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对广大学生开展“双创”教育,还立足护理、康复、健康管理、老年保健等专业特色,将“双创”教育融合到医学专业教育中,在专业技术背景下强化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促进复合型“双创”人才的培养。4)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双创”教育团队。教师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为推动开展“双创”教育教学研究,本校成立了“双创”教育师资团队,负责其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并制定了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双创”教育师资团队主要指导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系统的设计能力。本校还大力支持师生申请专利,并设立专门基金予以资助。科技节、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了师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
培養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本质要求和培养目标。“双创”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校非常重视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正确引导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以大大拓展“双创”教育的空间,提高“双创”教育的水平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组建学生社团,提升学生专业文化素养
社团不仅可以很好地表达学生的思想,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建设。因此,本校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需要,组建了相关的社团,涉及人数多,覆盖面广,种类丰富。如护理社团,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社团专业教师的指导和训练下,学生的实践操作更加专业,护理专业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多样化的社团形式让学生与教师更好地融为一体,在社团中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优势和优点,专业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了,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增强了,科学文化知识及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本校还注重将社团活动的开展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既可以感受到实践的快乐,也能够夯实自身专业基础,在学习思想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三、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契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护理技能操作是一名护士必备的专业技能,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本校每年都会组织护理技能大赛,通过参赛检验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操作,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对以后的职业也能有更多的规划。每次大赛,既是对本校教学成果的大检阅,也是本校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一次大展示。
四、以“5.12”国际护士节为契机,夯实职业理念,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对于现在大多数青年大学生来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仪式感”。而护理工作最独特的地方恰恰是由协助病患及健康的人预防疾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或促进健康而产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一些活动让护生热爱护理专业,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展现自身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礼貌执业的精神面貌。
每年的“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都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本校护理系在“5.12”国际护士节庆典当天,会举行护生授帽仪式,由专业教师和医院优秀的护士代表给护生戴上圣洁的燕尾帽。当护生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站在南丁格尔像前庄严宣誓时,他们就会接受一次灵魂上的洗礼。而且这些护生在接受前辈授帽的那一刻,会单膝着地,手捧蜡烛,面带微笑,坚定而喜悦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南丁格尔是英雄,是护理界的骄傲,她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肖像被印在英镑的正背面,这位1820年出生的护士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抢救伤员的动人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护理人员,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护理系要通过授帽仪式,深化学生对所学专业、日后所要从事事业的认识,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使学生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科学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政治立场,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觉悟。护理系要通过授帽仪式,让学生具备积极为国家、社会、集体做贡献的奉献精神,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总之,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本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从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重视校企合作,进一步扩展其深度,并依托“一中心、三结合”,多方面构筑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職业修养、职业能力,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5(04).
[2]周金莉.高职护生心理资本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06).
[3]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高娟,吕立铭.高职护生核心素养现况调查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20(16).
Using the "Three Combinations" Practice Mode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Xu Xiuzhi, Li Yubin, Yu Yi, Qiu Lin, Cheng Ruoying*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 Wuxi 214028, China)
Abstract: Nursing specialty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medical fiel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xplore the practice mode of "three combina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so as to cultivate more nursing talents. We should build a practical system of "one center and three combinations" and transform theory into educational practice; constructing student association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take the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take the "5.12" international nurses' day as an opportunity to consolidate professional ideas and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Key words: "three combinations" mode;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nursing talents
作者简介:徐秀芝(1977-),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从事护理教育研究;李玉彬(1975-),男,山东东阿人,副教授,从事护理教育研究;余怡(1978-),女,江苏无锡人,讲师,从事语文教育研究;裘璘(1982-),女,江苏无锡人,高级实验师,从事护理教育研究。
*程若莺系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