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茶卡盐湖

2021-11-24陆茜

化学教与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茶卡盐湖溶解度主题式教学

陆茜

摘要:主题式教学是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体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文章对“走进茶卡盐湖——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一节内容进行了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主题式教学实践则从课题引入、溶解度定义讨论、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关系讨论、溶解度曲线绘制方法及溶解度曲线规律探讨、溶解度曲线“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进行了教学反思。试图通过主题式教学,让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等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中得到培养。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茶卡盐湖;溶解度;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7-0007-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7.0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逐步聚焦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化学学科思想,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

主题式教学即是“主题式任务型教学”,是指以某一主题为教学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体,使其围绕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在主题式教学活动中,主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灵魂,教学主题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中生根发芽;主题牵引着各个系统要素彼此联系,相互支持,共同协作,从而使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发挥最大的效能,并最终实现从认知、情感、品德等角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塑造[1]。

笔者以“茶卡盐湖的大青盐”为例,通过主题式教学对溶解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探究,设计课例“走进茶卡盐湖——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成为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和共同探讨者,尝试提升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设计及实践,期望能为一线教师改变教学思维视角提供启示。

二、教学设计及实践

1.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走进茶卡盐湖——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是一节关于溶解度的新授课。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这块内容被安排在第六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中。“溶解度”知识的学习在“溶解现象”这一章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溶液的组成、溶质质量分数的补充,又对后续“溶液的配制”起到拓展作用。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溶解度”的学习提出的要求是“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2]”。利用“茶卡盐湖的大青盐”这个主题把“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这些知识点整合并串联起来就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溶解度知识理论性较强,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于物质的研究还处在“定性”阶段,突然要“定量”研究物质的溶解性,难度较大。如果这节课只是按部就班地从溶解度的定义出发,到介绍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再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学生可能也会掌握得不错,但这样的设计总觉得少些“灵魂”,给学生呈现的知识也是零散的,碰到新的题型,学生可能也只会盲目地在头脑里搜索相关知识点。

找到适合的主题,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把分散的知识点按照一个体系整合起来,由“点”到“线”再到“面”,力求让学生头脑中一个个游离的、分散的知识点都能找到对应的组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教学实践

(1)以茶卡盐湖相关视频及实验引入课题

从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物质出发,引出溶解度概念,让學生领悟到原来教材中出现的理论知识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一,让学生观看茶卡盐湖相关视频引入课题,教学片断如下:

【师】在我国青海省乌兰县茶卡镇有一个天然结晶盐湖——茶卡盐湖,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茶卡盐湖。

【视频】播放茶卡盐湖的宣传片。

【师】看完这段视频,大家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特别想知道的吗?

【生】在水边的那些厚厚的白色固体是什么呀?是盐吗?能吃吗?为什么水中还会有盐呢?

这些盐能不能溶于水呢?

第二,由学生演示“茶卡盐湖”青盐的溶解性,教学片断如下:

【师】这是一包来自茶卡盐湖的盐,人们习惯称它为青盐。茶卡盐湖的湖水总面积约有104平方千米,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十几倍。为什么在有那么多水的情况下,还是会有盐颗粒析出,出现盐、水共存的现象呢?是这些盐都难溶于水吗?

【学生演示实验】①取一支大试管,加入一大块青盐颗粒,再加入10mL的水,观察其溶解情况。

【师】通过实验,我们能否得出结论:“这些青盐是难溶于水的”吗?

【生】学生点评实验方案。指出可以对青盐颗粒进行研磨后再做实验。

【学生演示实验】②在大试管中先加入3.1g青盐粉末,再往试管中加入10mL水。观察到大部分固体粉末溶解消失。

【师】由试管中粉末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粉末在逐步减少,说明青盐能溶于水。但仍有部分青盐没有完全溶解,留在了试管底部,则说明在现在这个温度下,青盐在10mL水中已达到最大溶解量。

【师】青盐颗粒中主要含氯化钠和硫酸钠,它们一起从湖水中析出,由此可以说明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性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定。

【师】氯化钠和硫酸钠都是易溶物质,如何比较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性强弱呢?现在给大家提供药品和仪器,有水、氯化钠粉末、硫酸钠粉末,量筒、胶头滴管、烧杯、药匙、玻璃棒……

【生】小组讨论。

【师】现在大家能比较氯化钠、硫酸钠的溶解性强弱了吗?

【生】20℃时,氯化钠的溶解性大于硫酸钠。

【师】在刚才的实验设计中,大家觉得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呢?

【生】温度一致,水量一致,都要达到饱和,比较溶解的溶质多少。

【师】通过以上信息,你能用一句话来定量描述氯化钠的溶解性吗?

【生】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2)第一篇章:溶解度之“初探”——有关溶解度定义的讨论

围绕青盐中含有的氯化钠和硫酸钠,进一步挖掘溶解度的含义,认识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厘清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第一,围绕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由学生进行溶解度定义的探讨,教学片断如下:

【师】这种定量描述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方法就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生】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就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师】请同学们判断下列有关“20℃时,S(Na2SO4)=19.5g”含义的表述是否正确?

①100g水中最多溶解19.58 Na2SO4。

②20℃时,100gNa2SO4饱和溶液中溶有19.5gNa2SO4。

③20℃时,100g水中能溶解19.5g Na2SO4。

④20℃时,Na2SO4的溶解度是19.5。

⑤20℃時,Na2SO4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是19.5g∶100g∶119.5g。

【小结】溶解度四要素:

第二,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让学生针对溶解度的定义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教学片断如下:

【师】溶解度可以定量地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它与溶解性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师】溶解度可以用来定量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性。

【游戏】溶解度练习PK赛。己知:20℃时S(NaCl)=36g,选出表示20℃时NaCl饱和溶液的选项。

(3)第二篇章:溶解度之“再探”——深入探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

紧扣青盆主题,继续从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出发,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并通过问题驱动的模式,让学生讨论、探究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的关系,了解依据数据作图的方法。

第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片断如下:

【师】回顾我们刚才做的实验,试管中有青盐粉末不再溶解,如果要让青盐粉末继续溶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生】加水。

【师】如果要保证水量不变呢?

【生】升高温度。

【实验】学生上台演示。

【师】固体消失了,说明什么呢?

【生】随着温度的升高,青盐的溶解度在不断增大。

第二: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列表法表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优势和不足,引出溶解度曲线的学习,教学片断如下:

【师】同一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茶卡盐湖的盐中有氯化钠,也有硫酸钠。

这是氯化钠和硫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我们经常用表格来分析数据,这种方法叫列表法。利用列表法可以从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见表2)。

【师】大家能从这张溶解度表里发现些什么吗?

【生】讨论。

【师】哪个温度范围内,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可能相同呢?25℃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又会是多少克呢?

【生】讨论。

【师】由此可见,列表法分析数据也有其不足之处。有没有其他分析数据的方法呢?

【方法提示】根据数据作图。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数据,根据数据的不同类型可以绘制分布图,或在坐标中绘出曲线图,以便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

(4)第三篇章:溶解度之“三探”——探讨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和溶解度曲线的规律

掌握绘制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继续回到主题,了解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的规律。

第一:让学生通过作图体会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教学片断如下:

【生】利用下表数据(见表3),在坐标纸(见图1和图2)上绘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师】请两位同学上台在白板上绘制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其他同学用坐标模板(A)作图。

【师】都是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图形呢?

【生】小组讨论。

【师】坐标单位刻度的长短不一样,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陡斜程度。所以要比较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应放在同一张坐标纸上。

【师】展示常见的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3)。这是常见的几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师】为什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要单独画呢?

【生】小组讨论。

【师】跟列表法相比较,用图像法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有什么优点?

【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总结】数形结合,①形象直观,方便观察物质在各个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一目了然。

【师】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大家能找出这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吗?

【生】总结。

【小结】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第二: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前面学习遗留的问题,教学片断如下:

【师】学习了绘制溶解度曲线,大家能解决刚才遗留的问题了吗?在哪个温度范围内,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可能相同?25℃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大约是多少克呢?

【生】利用氯化钠、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讨论。

(5)尾声:溶解度曲线之“应用”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我们学习化学,就要让这些化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教学片断如下: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解答了“茶卡盐湖的青盐为什么会从湖水中析出”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下一个问题吧:“茶卡盐湖的青盐能直接食用吗?”请观察一下刚才的溶解青盐的试管。

【生】不可以,青盐溶液比较浑浊,试管底部有泥沙沉淀,说明青盐中含有泥沙等杂质。

【师】大家能把青盐中的泥沙除去,进行初步提纯吗?

【生】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师】有位同学也想到了用这些方法进行初步提纯,她在家做了实验,并拍了视频。

【视频】对青盐进行初步提纯。

【师】据这位同学反馈说做完这个实验共用时25分钟,制得1.6g精盐,产率为80%。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实验太耗时耗力了,浪费酒精,浪费能源。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在保证产率的基础上,缩短这个实验的时间呢?

【生】适当减少加水量,水加的太多会影响过滤、蒸发操作的时间,水加少了固体又不能完全溶解。

【师】那大家能估算一下溶解2g青盐大约需要加多少水吗?既不影响实验的时间,又能让氯化钠充分溶解。

【生】结合20℃ S(NaCl)=36g,大約需要加5.6mL水。

【师】大家可以在课后去试做一下这个实验,看看我们估算的数据是否合理。

【结束语】今天的茶卡盐湖之旅快接近尾声了。最早的茶卡盐湖是一个淡水湖,随着时间的积累,茶卡盐湖慢慢萎缩咸化,出现盐类沉积。截至2011年4月,茶卡盐湖储盐量达4.48亿吨,氯化钠含量高达94%,厚积才能薄发,这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3.教学反思

溶解度知识的学习若过于理论化,学生很难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一张关于溶解度的知识网。本节课利用茶卡盐湖的大青盐这个主题,从青盐中含有的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性强弱的比较,到它们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再到它们溶解度曲线的变化特点,紧扣主题,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并不断“借题发挥”,通过不断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实现推理、探究、质疑、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在学生的头脑里逐渐形成溶解度的知识网,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等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中得到培养。

课后,笔者采访了几位学生对这种“主题式教学”的看法,同学们纷纷表示“用生活中的主题串起知识,会让我们觉得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化学知识可以解释那么多生活中的现象”“我总算知道溶解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主题式教学强调基于真实问题下的情境,课堂上对情境一以贯之,并多次利用情境关联问题,要求呈现的学科知识脉络清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主旨,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而主题式教学正是值得尝试的一种“素养为本”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凯.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主题教学模式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20

[3]王军翔.追求饱含学科意义的中学化学教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9):1-2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批准号“十三·五”Sjh【615】)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茶卡盐湖溶解度主题式教学
美丽的茶卡盐湖
“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相约茶卡,诗歌可以抵达的远方
茶卡盐湖:不仅仅是天空之镜
例析溶解度试题的解法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