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改革探索
2021-11-24张锦旺潘卫东李杨
张锦旺 潘卫东 李杨
[摘 要] 通识教育课程知识讲授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是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积极探索,也是对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的践行。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能源开发概论”课程为例,探讨了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改革的意义与难点,分别对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进行了探索,以有助于在通识课程教育中做好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从而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大学生。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识教育;思政元素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能源开发概论B”(2020-2);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能源开发概论通识教育课课程建设”(J200105);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能源开发概论B通识教育课程考核模式与题库建设”(J200106)
[作者简介] 张锦旺(1989—),男,山西中阳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层控制及放顶煤开采研究;潘卫东(1982—),男(满族),辽宁宽甸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方法、矿山压力控制理论、绿色矿山建设研究;李 杨(1982—),男,河北唐山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方法、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多煤层开采及破坏区煤层开采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057-04 [收稿日期] 2021-05-0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育人,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元素,应当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高等学校低年级的基础教育课,相比高年级的专业课,具有面向不同专业、较多学生授课的特点,其与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要求的落实[5-8]。“能源开发概论”是煤炭专业主体高校具有鲜明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分为16学时(能源开发概论A)和32学时(能源开发概论B)两种,均为通识教育导学类必修课,使我校非采矿专业本科生对煤炭、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等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目前课程的教学以能源相关知识的讲授为主,若在知识讲授的同时融入相关思政元素及思想引导,通过16学时/32学时的耳濡目染,能够达到一定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文从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角度,探讨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改革途径,以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完成通识教育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任务[9]。
一、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改革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不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要求和期待。而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高校多数大学生觉得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相对枯燥乏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不够、师生互动积极性不足、情绪调动较难等。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面向学生范围广、与专业课较为相关的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往往比思想政治课程较高,为响应“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号召,通识教育课程也应当在专业概论知识讲授的同时,适当地融入一些思政元素[ 10-12 ],在课堂的一点一滴中将思政元素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中,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 13 ]。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
通识教育课程针对的往往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他们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和政治觉悟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和谐、广大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注入红色基因,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受到优良传统的熏陶。
(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导学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往往能够激发起大学生对于某一具体行业领域知识的探索兴趣,在该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典型模范和英雄的光荣事迹,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物化具化,而非枯燥泛泛地接收爱国主义教育,更能够激发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融入爱国情感,利用前辈们的伟大爱国精神来影响自身的行为。
(三)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进行能源开发概论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介绍我国能源发展的历史与曾遇到过的一些问题,讲述老一辈科学家面对科学难题不懈钻研的“科学救国”精神和对国家行业发展的伟大贡献,从而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激励同学们努力学好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本领,在未来利用所学的专业技能为我国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发展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将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二、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难点
通识教育课程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显性的,而通识教育课程其本质还是要以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讲授是隐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元素融入效果,是目前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所在,特别是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面对的是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在思政元素融入过程中更需要讲求技巧、注重方法,不能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累加到原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要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有侧重地对思政元素相关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此外,通识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数量一般比较多,而课程思政的效果与教师的个人素养密切相关,只有教师严格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扎实修炼好自身的政治素养以及育德意识,才能引领学生成长。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切实提高教师素养来促进课程思政效果提升,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以德施教、立德树人的目标,亦是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的关键点和难点。
最后,传统的课程思政只在课堂教学中涉及部分思政元素,但是课程考核过程中还是以原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为主,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复习备考中,忽视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重视,因此如何使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触及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阶段,如何使学生在课后也能积极探索和拓展思政元素相关的教学内容,也是目前通识教育课程有效融入思政元素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改革
针对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现状和难点,笔者以“能源开发概论”课程为例,提出了以下改革举措。
(一)加强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元素积累
授课教师应当在日常科研与备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教师的自身的政治素养过硬,教师个人的思政元素积累和思想政治意识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在讲授通识教育课程的同时如鱼得水地穿插思政元素和观念,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元素沉淀。首先,需要教师养成在科研生活与备课的过程中发掘思政元素的习惯。积极地积累思政元素并思考自己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方式,有助于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与优化,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成果、提升学生的思想和综合素质;其次,需要授课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高度。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高校教师的思想觉悟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质的掌握等;最后,可以适当组织授课教师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集中参观学习,例如赴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让授课教师在实地参观中深入陶冶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亲身实地地积累思政素材,让丰富的思政素材成为每个授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源头活水”。
(二)细化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能源开发概论”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課程,旨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能源及能源开发利用、分类和分布等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学科融入思政元素既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部分,又是适应“新工科”学科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课程以能源为中心,很容易与国家发展相联系,有较多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例如,在第一章绪论中讲解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时,讲到中国使用“煤制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贫油的难处、加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借此可以强调科技研究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联系到“煤制油”技术的应用符合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从而强调我国现阶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第二章讲解煤矿地质时,可以联系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新华夏沉降带找油的理论并摘掉了中国贫油帽子的事迹,给学生们树立科研榜样。在第四章煤炭地下开采方法讲解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时,展示我国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领跑世界、技术出口国外的风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第五章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讲地表沉陷的治理或充填开采避免地表沉陷时,可以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的“两山”理论,“两山”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遵循和思想指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第七章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中的讲授中可以延伸讲述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铁人精神”,鼓励学生解读并学习“铁人精神”的丰富精神内涵。在第九章太阳能开发中,通过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案联系近年的中美贸易争端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强调掌握核心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学习动力。在第十一章核能开发中讲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由来和过程,讲述原子弹研制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在艰难困苦条件下的爱国献身精神,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诸如此类的思政元素还有很多,授课教师亦可结合自身的生活和科研经历进行细化结合,从而展示能源知识学习与国家发展的密切相关,这也充分证明了通识教育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可行性。能源开发概论融入思政元素的改革使学生们在学习能源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立爱国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举办通识教育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
除了授课教师自身加强思政元素积累、细化思政元素融入技巧之外,在开课之前适时举办通识教育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也是课程教学改革、切实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能源开发概论”集体备课会以授课教师讨论和分享课程思政的具体举措和经验体会为主要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提高授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授课教师从个人经历和经验出发交流课程思政素材也有助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该课程的思政素材库。此外,集体备课会还可邀请授课教师所在学院党委书记、专业系所支部书记等政治水平高、理论功底扎实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对授课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亦可邀请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在思政素材把关、思政元素细化等具体教学细节方面对通识教育课程任课教师进行帮助与指导。
四、结语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符合“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号召,有助于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通识教育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能源开发概论”为例,分析了通识教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意义与难点,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元素积累、细化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举办通识教育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等改革措施,为以“能源开发概论”代表的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改革提供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昕炜.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以《人文科学概论》课程为例[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2):323-330.
[2]王溪.戏曲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实践探索与价值研究——以云南大学越剧赏析课程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2):23-29.
[3]梁书轩.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4):65-66.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贺山明,王晓明,廖春发,汪金良.新时代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引入元素探讨[J].高教学刊,2021(9):16-19.
[6]谢素超,井坤坤,汪浩.高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探究——以《机车车辆工程》课为例[J].高教学刊,2021(9):44-49.
[7]佘双好,张琪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改革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1(3):18-24.
[8]李小霞.新时期高校外语教師“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8(3):153-156.
[9]李静和,张玉净.工科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内容教学探
索——以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3):23-24.
[10]许玥,刘中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初探——以《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J].四川建筑,2021,41(1):277-278.
[11]吴超,章帆.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
用——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6):2.
[12]庞雪蕊,刘峰,李乐,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全科医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0,42(6):806-809.
[13]李丽丽.产品设计类课程思政元素的导入方式研究
——以“设计与生活方式研究”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12):139-141.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ZHANG Jin-wang, PAN Wei-dong, LI Yang
(School of Energy and Min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general educa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keeping a channel and planting a good field of responsibility” is a further active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is also the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aking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Energy Development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difficultie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and explores the reform of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general edu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excellent you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gener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