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24孙桂娟
孙桂娟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耳鼻喉门诊 (天津 300170)
与普通器械相比,内镜手术所需的内镜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购置成本高,这导致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存在一定难度,易出现清洗、消毒、灭菌不合格的情况,大大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此,消毒供应中心需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来保证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工作质量。既往消毒供应中心针对内镜器械主要实施常规管理,管理规范性、针对性较差,管理效果有限。有研究表明,细节管理能有效规范管理流程、细化管理内容,对提升管理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细节管理在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常规管理的200件内镜器械纳入对照组,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细节管理的200件内镜器械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包括腹腔镜70件,宫腔镜50件,关节镜40件,胸腔镜25件,椎间孔镜15件。观察组包括腹腔镜72件,宫腔镜49件,关节镜39件,胸腔镜24件,椎间孔镜16件。两组器械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管理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无人事变动。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由各科室将内镜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1)清洗管理:要求手术室护士回收内镜器械后统一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首先冲洗内镜器械,然后将其拆分,使用含酶洗液浸泡被拆分的器械5 min,再利用软毛刷于纯化水中对器械上的血渍、污物进行刷洗,重点刷洗器械腔隙、齿缝连接处,随后利用流动水对器械进行再次擦洗,在擦洗完毕后组装好被拆分的器械。(2)消毒管理:将组装好的内镜器械于通风处干燥后置于高温消毒柜(北京市益友共用设备有限公司,YY-40型)中消毒10 min,不耐高温的器械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3)灭菌管理:耐高温的内镜器械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方法灭菌,不耐高温的内镜器械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方法灭菌,灭菌后包装好器械发放至各科室。
观察组实施细节管理。(1)细化工作流程:按内镜器械管理工作的内容在消毒供应中心内设立专门的清洗、消毒、灭菌区域,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并在每个区域设立1名小组长,负责检查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2)完善工作细节:a.清洗工作,在清洗前,工作人员根据说明书及相关要求准确配置内镜器械清洗酶液,保证清洗酶液浓度及水温能达到清洗要求,在清洗过程中注重手工清洗与机洗相结合的原则,并严格遵循冲洗、拆卸、多酶液浸泡、刷洗、擦洗、组装等步骤流程,在清洗小部件时要放在专门的容器内以防丢失,在清洗完成后利用带光源的放大镜查看器械表面、关节、齿牙等处是否存在血迹、水垢、锈斑等污物,若有,则需返回去污区再次处理;b.消毒灭菌工作,仔细核查内镜器械数量及损坏情况,若发现器械存在缺失或损害部分,则要立即更换,确定无误后将器械置于烘干机内干燥,温度为75 ℃,时间为8 min;干燥后依据内镜器械结构、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消毒完成后需由专人进行检查,在确保消毒效果达标后对器械进行灭菌工作,灭菌后对器械进行包装,在包装外标注清楚器械名称、灭菌及失效日期、灭菌批次等信息,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统一发放,同时做好交接工作。(3)注重人员培训:由护士长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内镜器械管理规范及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内镜器械的构成、功能、性能及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要求。(4)健全工作规范和质控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士长集中负责制、小组长管理责任制,由护士长及组长联合制定完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程、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汇总后发放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严格按规章制度完成日常工作,由小组长及护士长进行日常质控,对日常工作完成情况与不足之处详细进行记录,严格落实个人责任制度及奖惩制度,由护士长定期集中开展专项质量总结与汇报会议,会上总结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清洗合格标准,器械表面及沟槽、腔隙无水垢、血迹、锈斑等残留物质;消毒合格标准,器械表面细菌菌落计数<10 cfu/cm2;灭菌合格标准,灭菌后化学指示物无变色。(2)使用医院自制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质量评估表,评估25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管理质量,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824,包括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效率、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规范度、质控效果,分数范围0~30分,分数越高提示管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比较观察组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内镜器械合格率比较[件(%)]
2.2 两组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质量评分为(25.16±2.95)分,高于对照组的(20.14±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4,P<0.001)。
3 讨论
目前,内镜手术技术日益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内镜手术对内镜器械存在依赖性,若内镜器械管理不当极易引发医源性感染,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重要场所,承任提供无菌器械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责任,故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日常工作管理质量十分必要[4]。
在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器械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虽能保证顺利完成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但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清洗、消毒、灭菌不合格率高,管理质量仍有待提高。因此,临床需探索更高效的管理方法,以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器械管理效果。细节管理高度关注管理系统中的细节,通过提升各环节的细节质量控制来达到提升整体管理效果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将细节管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器械管理中能有效提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及管理质量。分析其原因为,内镜器械结构较为复杂,在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易出现损坏、混淆情况,而细节管理模式下,通过实施细化工作流程及完善工作细节等措施,能有效提升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规范性,利于提升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避免器械损坏、混淆情况的发生;此外,细节管理模式下注重人员培训,通过增强工作人员的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能有效降低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合格率,利于提升管理水平[5];同时,细节管理模式下实施护士长集中负责制、小组长管理责任制及个人责任制及奖惩制,能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细节管理意识,可促使工作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护士长通过定期开展专项质量总结和汇报会议,利于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工作人员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流程的规范性,继而提升管理质量[6]。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可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器械管理中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合格率,提高管理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