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21-11-24敬惠凌高家祥南亚娣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25期
关键词:资源型甘肃省资源

李 婷 敬惠凌 高家祥 南亚娣

(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可开采资源逐日减少,导致部分主要资源濒临枯竭,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同时考虑到不可再生资源需求和全球资源在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配置,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仅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经济、科技、制度、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一、甘肃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特征

甘肃省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特征,主要从数量特征和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呈现。

1.资源数量种类丰富多样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甘肃省有10个城市被定义为资源型城市,包括7个地级行政区和3个县级市(区)。按地区分布综合分类,甘肃省河西地区主要以煤炭、非金属类资源为主,金属、油气类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地区和陇东地区(见表1所示),其中酒泉市、陇南市、天水市主要是金矿和铜矿的勘查,陇南市、酒泉市主要是铅矿和锌矿的勘查,酒泉市、张掖市主要是铁矿的勘探。

表1 甘肃省主要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统计表

2.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均GDP常常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由表2可知,2020年甘肃省资源型城市中,3个城市人均GDP超过3.14万元,4个城市人均GDP低于3.14万元,其中金昌市人均GDP超过全省人均GDP一倍多,甚至比全国人均GDP高出了0.47万元,而陇南市人均GDP比全省人均GDP低了将近一倍,差距甚大。

表2 2020年甘肃省资源型城市人均GDP情况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由表3可知,2020年甘肃省资源型城市中,5个城市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7%,4个城市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低于31.6%,6个城市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低于55.1%,其中金昌市第一产业结构比不但低于全国0.6%,而且低于全省将近一倍,但第二产业又赶超全国、全省将近一倍多,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又低于全国、全省将近八倍,各个城市之间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综合人均GDP和三产结构比,发现资源型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表3 2020年甘肃省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以及工业增加值情况

二、甘肃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因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加上政府的有力支持,近些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然而,甘肃省的资源大多为矿产资源,即不可再生资源,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面临失去大自然赋予的独特优势。因此综合各方面来分析甘肃省各类资源型城市的成长过程,不难发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必将面临各种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型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经济转型难度大

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甘肃省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总量明显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甘肃省各州市统计部门公报的2020年GDP数据显示,甘肃省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9017亿元,其中资源型城市国民生产总值为4190亿元。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粗加工及高能耗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还未从根本上发生转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矛盾较为突出,产业结构较单一,经济系统稳定性差。若资源型企业一直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经营下去,企业后期的资本积累能力将会大幅下降,从而导致资源型企业不仅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一旦在资源耗竭之后,资源型城市可能会变得贫困和落后,资源型企业经济转型更为困难。

2.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短

长期以来,因早期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较为健全的开采制度和合理的开采规划,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是浅层次,没有产业化,未形成产业链。同时,这些资源型城市还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状况,没有形成新的产业支柱或者替代产业,城市发展呈现出资源依赖性和“一业独大”的局面,多数产业和单体中小企业的经济关联度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程度低。总体而言,甘肃省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是外延式的、粗放型的。省内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比较少;产业结构同化现象严重。大多数的资源型城市发展都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性长、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相关产业的成长以资源为单一导向,配套的产业群难以形成规模性产业链,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低。

3.环境污染严重,制约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少,从而导致环境资源的承载力较低。并且甘肃省地处长江、黄河上游,不仅是水土流失监测治理的重点区域,也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供水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近年来,甘肃省政府虽然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早期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粗犷,自然条件和生产布局的特殊性,对生态环境缺乏保护,致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也因此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造成各城市的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逐年加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危害极为突出,山体崩塌、矿坑突水等地质灾害严重,加剧了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4.资源综合开发程度低,主要资源不断衰减

首先,现有的资源开发,基本上都停留在粗浅的加工程序上。由于技术水平有限,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短,产品的附加值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能力显然不会很高。在区域经济发展分工中,还总是处在只能为他人提供原材料的从属地位。其次,伴随长时间的矿产资源开采,有些主要资源不断衰减,例如素有“铜城”之称的白银市,缘矿兴企、因企设市,不仅是中国唯一以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源地,但经过五十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经探明的铜矿资源临枯,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逐渐落没,最终于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三、促进甘肃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为了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采取了战略决策,并出台了多项扶持措施。甘肃省明确提出在发展替代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和改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紧抓“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发展机遇

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中上游的甘肃段是西部大开发连接东西的核心区,也是实现黄河流域相互联系、协调发展、联动共赢的要地。加快甘肃地区的发展,并为该区域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甘肃省应该紧抓“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同时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良好机遇,提高甘肃省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转型、促改革、促发展。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一方面,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就要推进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首先,引导钢铁企业积极发展钢结构,优化存量,开拓区域市场,稳步化解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其次,提升有色冶金产业结构,推进精密铜合金、镍钴铜金属盐类等有色金属、化工等新材料的研发,以延伸铜、铝、稀土、镍钴和稀贵金属等产业链为重点;最后,优化石化产业结构,培育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的新型化工产业,研发高端智能炼油化工、石油钻采、煤化工等先进装备制造,将甘肃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挑战。一是再生型的资源型城市,如张掖市,基本上消除了对资源的依赖,经济和社会开始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经济结构必须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开放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必须提高;同时促进传统产业发展,支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二是处于稳产期的资源型城市,例如庆阳市、陇南市、武威市、金昌市、平凉市等城市矿业尚未减少,政府拥有相对较好的财政资源,可在现阶段与政府合作,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方法,将工业发展的重点从资源依赖型产业转移到其他现有的本地产业。特别是在工业化趋势更为明显的城市,选择发展潜力大,现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的行业作为替代行业,如白银市、玉门市、红古区,城市资源已经用尽或几乎耗尽,城市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并且自我发展能力较差,有必要在城市中建立一个新的产业体系,并通过选择一个由政府主导,与城市的自然资源无关的新产业,并在外力的帮助下直接迁移到资源型城市中,来恢复城市的竞争力。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把优先建设生态文明,充分融入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全过程,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切实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和加强环境保护。鉴于城市中大气和水体污染的现象很多,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来解决:第一,企业应严格遵守重点行业的环境准入规则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把资源型企业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成本内部化;第二,监管部门应该把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批准企业新建和扩建项目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企业加强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第三,控制污染源,必须积极促进清洁工业生产和环境友好的采矿活动,将具有污染的工艺转换成少污染或是无污染的工艺。与此同时必须制定限制令,尤其是在预防和管理工业废水污染方面,要严格制定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并对排放超过既定标准的公司实施控制措施。

4.优化资源开发布局,促进资源节约与利用

首先,形成集约且高效的资源开发模式,重点开采区应该布局在具有良好开发条件、具有强大环境支持力、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的资源型城市。其次,创新资源开发模式,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实现资源的规模开发,为当地资源加工行业寻找原材料储备,并鼓励中小型矿业公司进行合并和重组。最后,综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一要实行分区管理,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产品为基础的市场化产业升级为主要要素,利用科技进步,促进资源规模化,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二要按照控制开采总量、减少矿山数量、遵守矿山准入规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要求,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三要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降低化石等一次性能源的比重。

猜你喜欢

资源型甘肃省资源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强依赖资源型城市识别及转型升级对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